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一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章节巩
固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正确的是( )
A. 5.2m=5.2 × 100cm=520cm
6 6 ﹣6
B. 6.5 ×10
μm= 6.5 ×10 × 10
= 6.5m
C. 36μ m= 36μ m×1000= 36000nm
D. 480mm= 480÷ 1000=0.48m
【答案】 A
【详解】
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 A 正 确 ; 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计算时一定需要带单位,故 B 错误;
C.单位换算
36μm=36 1000nm=36000nm
故 C 错 误 ; D.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 D错误。故选 A。
2、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 5.12 厘米, 5.13 厘米, 5.13 厘米, 5.22
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5.15 厘米 B. 5.13 厘米 C.5.127 厘米 D. 5.12 厘米
【答案】 B
【详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5.22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
平均值为
5.12厘米 +5.13厘米 +5.13厘米
3
5.13厘米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5.13 厘米,故 ACD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故选 B。
3、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 ,则“一拃”大约是( )
A. 20km B. 20m C.20cm D. 20mm
【答案】 C
【详解】
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 ,不同人的手有大有小,一般人“一拃”大约是 20cm,故 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眼睛不可能精准读数,所以估读没有必要 B.使用精密仪器、科学原理,仔细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 C
【详解】
A.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是有必要的,故 A 错 误 ; B.误差不能被避免,只能尽可能的减小,使用精密仪器、科学原理,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 B 错 误 ; 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是可以减小由于测量次数少导致的误差过大的现象出现,故 C正确;
D.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读几位数并没有实际意义,故 D错误。故选 C。
5、如图所示,葛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正确的测量是( )
B.
C.
D.
A.
【答案】 D
【详解】
A.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 A 不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故 B 不 符 合 题 意 ;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 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教室的高度为 1.5m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70dm C.课桌的高度是 80cm
D.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7mm
【答案】 C
【详解】
A.一般教室的高度为 3m,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70cm,故 B 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是 80cm左右,故 C 符合实际;
D.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7cm,故 D不符合实际。故选 C。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教室的高度为 1.5m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70dm C.课桌的高度是 80cm
D.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7mm
【答案】 C
【详解】
A.一般教室的高度为 3m,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70cm,故 B 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是 80cm左右,故 C 符合实际;
D.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7cm,故 D不符合实际。故选 C。
8、5G芯片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是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
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 )
A. mm B. nm C.μ m D. cm
【答案】 B
【详解】
人的指甲盖的长度在
1cm=10 7 nm 左右,由“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可知:这些电子元件
的尺寸比 1nm还要小得多,所以这些电子元件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 nm。故 ACD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记作 2.570dm D.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答案】 C
【详解】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 A 错 误 ;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之间间距变大,测量的结果偏小,故 B 错 误 ; C.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需要估读到下一位,若厘米为单位,则需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记作 2.570dm, 则 为 25.70cm, 故 C 正 确 ; D.需要根据测量的目的合理选择刻度尺,不一定需要选分度值最小的工具,故 D错误。
故选 C。
10、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的地面积约为 60dm2 B.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 180mm C.正常人的脉搏 1min 可以跳动 200 次D.一个普通家用暖水瓶的容积是 200mL
【答案】 B
【详解】
A.教室的地面积约为
故 A 不符合题意; B.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
s= 8m× 10m= 80m2
18cm=180mm
符合实际,故 B 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脉搏 1min 可以跳动 60 次,故 C 不符合题意; D.普通家用暖水瓶的容积为
2L= 2000mL
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1、小聪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规则长方体的长度, 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9.99cm ,10.01cm,10.03cm,10.21cm, 则该长方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0.06cm B. 10.01cm C.10.083cm D. 10.08cm
【答案】 B
【详解】
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 10.21cm 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较大,故 10.21cm 是记录错误,应去掉,长方体的长度为
故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L 9.99cm+10.01cm+10.03cm =10.01cm
3
12、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 5.12 厘米, 5.13 厘米, 5.13 厘米, 5.22
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5.15 厘米 B. 5.13 厘米 C.5.127 厘米 D. 5.12 厘米
【答案】 B
【详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5.22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
平均值为
5.12厘米 +5.13厘米 +5.13厘米
3
5.13厘米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5.13 厘米,故 ACD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故选 B。
1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 D
【详解】
A.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 A 错 误 ; 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 B 错 误 ;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 C错误; D.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 D正确。
故选 D。
14、下面是用分度值为 1 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 4 次记录,其中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 17.5cm B. 17.5 C.17.52cm D. 175.10mm
【答案】 C
【详解】
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 1 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A. 17.5cm 其最后一位的单位是毫米,没有估读,故 A 错误;
B. 17.5 其结果后面没有单位,记录结果错误,故 B 错误;
C. 17.52cm 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记录正确,故 C正确;
D. 175.10mm,估读到毫米的下两位,记录错误,故 D错误。故选 C。
15、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要求有关。在体育课上,老师为了测量短跑成绩,需先测出 60m的跑道长度。请你帮他从下列工具中选出合理的测量工具,应该是( )
A. 分度值是 1mm、量程是 30cm的钢尺
B. 分度值是 0.5cm、量程是 1m的木尺
C. 分度值是 1cm、量程是 3m的钢卷尺
D. 分度值是 1dm、量程是 30m的皮卷尺
【答案】 D
【详解】
A. 分度值是 1mm长为 30cm的钢尺,量程偏小,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分度值为 0.5cm 长为 1m木尺,量程偏小,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分度值为 1cm 长为 3m钢卷尺,量程偏小,故 C不符合题意;
D. 分度值为 1dm长为 30m的皮卷尺,相比较量程大,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分度值是 1dm可以,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16、下列描述中,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cm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15s 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 20mmD.人体心脏跳动 1 次的时间约为 1s
【答案】 C
【详解】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cm,故 A 符合题意;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15s, 故 B 符 合 题 意 ; C.一张展开的消毒湿巾纸的厚度约为 0.1mm,故 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心脏跳动 1 次的时间约为 1s,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C。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记作 2.570dm D.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答案】 C
【详解】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 A 错 误 ;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之间间距变大,测量的结果偏小,故 B 错 误 ; C.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需要估读到下一位,若厘米为单位,则需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记作 2.570dm, 则 为 25.70cm, 故 C 正 确 ; D.需要根据测量的目的合理选择刻度尺,不一定需要选分度值最小的工具,故 D错误。
故选 C。
B.
D.
18、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C.
【答案】 C
【详解】
AC.方法为“辅助工具法” ,刻度尺从 0 刻度线开始测量, 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 故 A 错误, C正确;
BD.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法准确找到圆的直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故 BD
错 误 。 故选 C。
19、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 0”刻度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答案】 B
【详解】
A.测量物体长度时,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不能倾斜造成读数错误,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始端一般与 0 刻度线对齐,如果 0 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造成读数错误,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个正确的物理测量值,必须包括数值和单位,测量完毕后,必须在数值后面注明单位,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D.测量数据都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答案】 D
【详解】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但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改进实验方法, 提高测量技能。故 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二、填空题
1、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从刻
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
【答案】乙 3.80cm
【详解】
[1]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始端与 0 刻度线对齐,由图可知, 乙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2] 木块右侧与 3.8cm 刻度对齐,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 0.1cm,需要估读一位,因此读数是 3.80cm。
2、如图所示:
(1) )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 )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 26.04cm、 26.00cm、26.02cm、26.42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3) )运动会上,小明同学 800m的成绩如丙图秒表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 800m所需的时间是 s。
【答案】甲 1mm 3.40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cm 26.02cm 217.5
【详解】
( 1) [1][2][3] 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 0 到 1cm有 10 小格,所以每小格为 0.1cm,即分度值为 1mm,其示数为 3.40cm。
( 2) [4][5][6] 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
26.42cm 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L 26.04cm+26.00cm+26.02cm =26.02cm
3
( 3)[7] 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 每一格表示 0.5min ,小表盘的指针在 3min 到 4min 之间,偏向 4min; 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 0.1s ,大表盘的指针在 37.5 秒,所以小明跑步用时
t=3min37.5s=217.5s
3、小启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铅笔上紧密排绕了 10 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所
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10 圈铜线的宽度为 cm,铜线的直径为 cm 。
【答案】 1 1.00 0.10
【详解】
[1] 图中刻度尺 1cm的长度分成了 10 个小格,即其分度值为 1mm。
[2] 由图知道 , 10 圈铜线的宽度
7.00cm ﹣6.00cm =1.00cm
[3] 由于其圈数为 10 圈, 故铜线的直径为
L 1.00cm =0.10cm
10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 1) 300μ m= cm。
( 2) 45min = h。
【答案】 0.03 0.75
【详解】
( 1) [1] 因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 m=104 dm=105 cm=106 mm=109μm=1012 nm
所以
300μm= 300×10﹣ 4cm=0.03cm
( 2) [2] 因为 1h=60min ,所以
45min =45
1 h=0.75h
60
5、如图所示,用 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选填“ A”或“ B”)尺精密些,就
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 (选填“ A”或“ B”)的使用不正确。坐在物理考场里,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40 ,上体育课时你跑 100m所需时间约为 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
【答案】 A B cm## 厘米 s
【详解】
[1] 刻度尺 A 的分度值是 1mm,刻度尺 B 的分度值是 2mm;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因此刻度尺 A的精确程度高。
[2] 刻度尺 B 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物体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3] 中学生的步幅都差不多,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40cm左右。
[4]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 10s,中学生跑百米的时间在 16s 左右。
6、某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国产 7 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 69 亿个晶体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提升的新突破。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及性能的代际提升,都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
研发,这种新型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7nm是 m。
﹣ 9
【答案】 7× 10
﹣9
【详解】
因为 1nm=10
m,所以 7nm=7× 10﹣ 9m。
7、如图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读数为 s 。
【答案】 2.85 217.5
【详解】
[1] 刻度尺 1cm平均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1mm;左侧与 1.00cm 对齐,末端刻度值为 3.85cm,所以物体 A
长度为
3.85cm- 1.00cm 2.85cm
[2]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 ,指针在“ 3”和“ 4”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18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2 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s ,指针在 37.5s 处, 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180s 37.5s 217.5s
8、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 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 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75.1cm、
75.2cm、75.1cm 、77.2cm、75.3cm ,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答案】减小误差 四 75.2cm
【详解】
[1] 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2] 77.2cm 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3] 物体的长度为
L 75.1cm+75.2cm+75.1cm+75.3cm =75.2cm
4
9、如图所示的停表,它的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它现在的读数是 。
【答案】 0.5min 230s
【详解】
[1] 停表的小盘表示分,一大格分成两小格,分度值是 0.5min 。
[2] 小表盘的指针在 3min 和 4min 之间,偏过中线,读数为 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 0.1s ,而大盘指针在 50s,因此停表读数为
3min50s=230s
10、某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国产 7 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 69 亿个晶体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提升的新突破。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及性能的代际提升,都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
研发,这种新型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7nm是 m。
﹣ 9
【答案】 7× 10
﹣9
【详解】
因为 1nm=10
m,所以 7nm=7× 10﹣ 9m。
11、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
【答案】 92.5
【详解】
在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 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 ,指针在“ 1”和“2”之间,偏向“ 2” 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 ,由于分针的指针在“ 1”和“ 2”之间,偏向“ 2”一侧,表明秒针超过 0.5min ,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2.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t=1min32.5s=92.5s
12、(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
( 2)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 3.50 2.00
【详解】
( 1) [1] 由图甲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0 刻线对齐,右侧与 3.5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50cm。
( 2)[2] 由图乙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2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mm;物体左侧与 0 刻线对齐,右侧与 2.0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00cm。
13、某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国产 7 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 69 亿个晶体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提升的新突破。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及性能的代际提升,都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
研发,这种新型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7nm是 m。
﹣ 9
【答案】 7× 10
﹣9
【详解】
因为 1nm=10
m,所以 7nm=7× 10﹣ 9m。
14、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该金属片的长度读数是 ;秒表示数如图所示, 用时 s。
【答案】 2.80cm 40
【详解】
[1] 如图所示,刻度尺 5cm到 6cm有 10 小格,所以每小格为 0.1cm ,即分度值为 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左侧示数为 5.50cm,右侧示数为 8.30cm,所以物体长度为
8.30cm-5.50cm=2.80cm
[2] 图中停表的小表盘是分钟, 由图知 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 0.5min ,此时指针所指时间在 0min 与 1min 之间(且超过 0.5min ),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0min,大表盘是秒钟, 当小表盘指针位置超过 0.5min 时, 秒钟要读 30 到 60s 的数字,由图知秒钟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 ,指针在 40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40s,即停表的读数为
t
15、如图所示。图甲中缠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是
0min+40s=40s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
【答案】 0.21 20
【详解】
[1] 甲:所用的刻度值的分度值是 1mm,故读数时,应读到 mm的下一位,故其总长度为
3.10cm-1.00cm=2.10cm
铜丝的圈数 10 圈,所以铜丝的直径
d 2.10cm 0.21cm
10
[2] 乙:停表有大小两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走一圈,小盘的指针走一个,大盘上没小格,即分度值是 1s。故该停表的读数是: 20s。
16、(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
( 2)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 3.50 2.00
【详解】
( 1) [1] 由图甲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0 刻线对齐,右侧与 3.5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50cm。
( 2)[2] 由图乙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2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mm;物体左侧与 0 刻线对齐,右侧与 2.0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00cm。
17、小强同学四次测得一本书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分别是 26.23cm、26.22cm、26.24cm、26.62cm,则他测量物体的长度应写为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答案】 26.23 1mm
【详解】
[1][2] 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 26.23cm、26.22cm、26.24cm、26.62cm,其中 26.62cm 的偏差较大,故 26.62cm 错误;记录结果中数据的倒数第二位 2 对应的长度单位是 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l 26.23cm+26.22cm+26.24cm =26.23cm
3
18、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答案】 1.85 337.5
【详解】
[1] 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被测木块所对刻度尺的起始刻度值为 2.00cm ,右端刻度值为 3.8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 3.85cm﹣2.00cm=1.85cm
[2] 由图乙中停表所示停表可知,停表的分针示数为 5min,秒针示数为 37.5s ,故停表的示数是
t 5min37.5s =337.5s
19、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75.1cm、75.2cm 、75.1cm、77.2cm 、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
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答案】减小误差 四 75.2cm
【详解】
[1] 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2] 77.2cm 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3] 物体的长度为
L 75.1cm+75.2cm+75.1cm+75.3cm =75.2cm
4
20、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常需要进行测量。
( 1)如图所示,是常用机械手表的表盘,这种手表的分度值是 ,某次物理实验从 9 点整开始,结束实验
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则实验进行了 s;
( 2)如图所示小军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 1s 280 B 3.40
【详解】
( 1) [1][2] 机械手表的表盘,一圈 60s,平均分成了 60 格,故一格为 1s;某次物理实验从 9 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一共经过 4min40s ,故为 280s。
( 2)[3][4] 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故 B 刻度尺正确;如图,分度值为 0.1cm,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 3.40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当堂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