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5.2.1 平行线学案及答案
展开平行线学案
学员编号: 年 级: 七年级 课时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数学 学科教师: | |||
授课类型 | T-认识平行线 | C-掌握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 T-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
星级 | ★★★ | ★★★ | ★★★ |
教学目标 |
| ||
授课日期及时段 |
| ||
教学内容 | |||
<建议用时5分钟!> 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除相交外,两条直线还存在其它的位置关系吗?看下面的图片:〔投影1〕
双杆上面的两根横杆、支撑横杆的直干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游泳池中分隔泳道的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屏风的折处和边所在的直线相交吗?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样的问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要点提纲: 知识点一、平行线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演示: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有,这时直线a与直线b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 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知道,在空间即使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归纳一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 相交和平行两种。 注意:这里所指的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直线。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 (3)不想交的两条直线角平行线。 指出长方体中有哪些平行线 知识点二、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一“贴”:将三角尺的一边贴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中间不留空隙; 三“推”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一边画直线。 A 例2 如图所示,按要求画图 (1)过BC上任意一点P画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T; (2)过点C画MN∥AB. B C 知识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再来看上面的实验,想象一下,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 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试试看。 只能画一条。 从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这一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它为公理,这个结论叫做平行公理。 在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画的的平行线平行吗?试试看。 过点C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与过点B画的直线a的平行线相互平行。 这说是说,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b∥a,c∥a ∴b∥c. 如果b与c不平行,那么经过直线外一点就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上面的结论是平行公理的推论。 注意:(1)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之为公理,它可以作为以后推理的依据,无需证明. (2)利用公理(或定理)推出的正确命题可称为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例3 现有下列语句: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若直线a∥b,b∥c,则a∥c;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可画出直线c,使c∥a且c∥b。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例4 同一平面内,已知直线AB与EF相交于点M,AB∥CD,那么EF与CD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知识点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如图1,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图1 图2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1、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13面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3.
图3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1=∠2 ∴AB∥CD. 如图(课本14面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 ∴a∥b. (2)∵ ∠4+∠2=180°,∠4+∠1=180° (已知) ∴∠2=∠1 (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4+∠2=180° ∴ a∥b. 2、用平行线的定义来识别:看两条直线是否有公共点, 3、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也就是说,则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例5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b⊥a c⊥a(已知) ∴∠1=∠2=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说明b∥c吗? 方法一: 如图(1),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方法二:如图(2),利用“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
(1) (2) 注意:本例也是一个有用的结论。 例6 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BE平分∠ABD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联系∠DBE=∠A,我们又可以知道什么?由此能得出BE∥AC吗?为什么? 解:∵BE平分∠ABD ∴∠ABE=∠DBE(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DBE=∠A ∴∠ABE=∠A(等量代换) ∴BE∥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用符号语言书写证明过程时,要步步有据。 例7 如图,已知直线被直线所截,,说明的理由 例8 如图,试说明.根据图形,完成下列推理 ∵(已知) D ∴∠1=∠2(等量代换) 1 ∴ // 平行( ) D 3 4 E ∵AB、DE相交 ∴∠1=∠4( ) ∴ F B 2 C ∵ ∴(等量代换) ∴ // ( )
易错点一:对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出错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易错点二:对“三线八角”的特征把握不准,从而错用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2 如图所示,由∠1=∠3,∠BAD=∠DCB可以判定那些直线平行? A 1 D
B C
|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夺百创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反思,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5.2.1 平行线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5.2.1 平行线学案及答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