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展开3.2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 ||
重点 |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 ||
难点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 ||
教学环节 | 导学过程 | 学习过程 | 二次备课 |
自 主 探 究 |
出示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 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 (1)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 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 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进一步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寻求解决途径。 在此结合例子解释“项”,没有正式给出项的定义,为突出方程主线,这里不做更多补充,学生可以自然接受。 再次渗透化归思想。 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 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一特点。
|
尝 试 应 用
|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 |
补 偿 提 高 | 1、 现在你能解答课本的习题吗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 和了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②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 |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 1、 必做题:课本第习题3.2第2、3、4 2、 选做题: 将一块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它的高是多少?(精确到0.1厘米, | ||
教 学 札 记 | 本课时同样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解法中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补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
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