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案,共5页。
课题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以及“权”的意义.(2)会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3)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能利用它们进行合理地分析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探究与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难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比一比,谁做得快?1.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6,8,5,4,9.3.小明所在的小组有8人,在某次检测中2人得到85分,3人得80分,2人得90分,1人得92分,你能求出他们组的平均分吗? 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怎样获取数据分析问题? 2.平均数是如何定义的?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计算较多数据的平均数时怎样计算更为简便?要注意什么问题? 3.熟悉计算器上的与统计有关的按键,尝试计算平均数. 4.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计算公式是什么? 5.自学课本P2~8,写出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对比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讨论小组讨论自学指导中出现疑问的地方.2.组织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和计算器的使用.3.组织学生探究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4.组织学生学习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什么情况要用算数平均数?什么情况要用加权平均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续表探索新知教师指导1.易错点:(1)在根据统计表计算平均数时,忽略了频数的作用;(2)在权重不同时错用平均数作为代表;(3)在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忘记除以权的和.2.归纳小结:(1)平均数:计算公式:=(x1+…+xn),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加权平均数及其公式;(3)当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4)权的表现形式:比、频数、百分数.3.方法规律:(1)求较多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运用计算器;(2)在求较多数据的平均数时最好先整理为统计表;(3)当数据重要程度不同时要用加权平均数. 当堂训练 1.一组数据为1,2,1,3,3,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等于( )(A)2 (B)3 (C)5 (D)102.某班的30名同学中,身高155 cm的有20人,身高160 cm的有5人,身高165 cm的有5人,这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 cm. 3.某报社记者站要招聘记者一名,李强、王明、张军报名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测试成绩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李强706086王明907551张军608478 (1)分别计算三人素质测试的平均分,分高者将被录用,根据计算,那么谁将被录用?(2)如果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成绩按5∶2∶3的比例来计算三人的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板书设计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3.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运用条件4.例题解析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师生活动,课件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件展示,师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