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优秀巩固练习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 华北平原B. 辽中南工业区C. 四川盆地D. 京津唐工业区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A.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B.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 大力植树造林
D. 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读漫画《危险》,完成下题。
危险
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资源短缺B. 全球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沙尘暴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读漫画,完成下列小题。
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
A. 由于过度采矿,形成地下采空塌陷区
B. 地下水因过度开采,已经枯竭
C. 由于过度抽取,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D. 地下水受污染严重,引起恐慌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 进行人工回灌B. 禁止开采矿产C. 人口生态移民D. 改变生产方式
下面图1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2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图1中的景观反映了图2中的环境问题是()
A. ②B. ③C. ④D. ⑤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A. ①②B. ①④C. ④⑤D. ②⑤
如图为“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图”,回答下列小题。
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是()
A. 有沿海向内陆递减B. 由陆地向海洋递增
C. 由沿海向外海递减D. 由沿海向外海递增
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 石油污染B. 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C. 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D. 重金属污染
下列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B. 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
C. 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D. 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
近几年,北京市雾霾天气严重,有的年份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月。读图,完成下题。
北京市( )
A. 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B. 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 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D. 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 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 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大量从国外引种冷季型草。冷季型草整齐美观、耐踩踏,“就像绿毯子一样”,如果养护到位,一年中可以观赏到绿色的时间达330天以上。后来发现,这种草坪的管理成本非常高,耗水量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干枯死亡,造成地面斑秃(如图),还要经常打农药和除草剂,避免病虫害和杂草。随着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开始逐渐使用适合本土的野生草,冷季型草坪数量日趋减少,只在重点景区周围使用。这些野草主要是多年生,不必每年播种,生长繁殖速度快;大多数夏季会开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节水,养护成本低,高度在60厘米以下,可形成“林下繁花”的天然野趣。同时试点采用18种吸附PM2.5较强的植物,建设乔木、灌木和草搭配的绿化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冷季型草与北京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A. 与北京光照相的适应B. 与北京降水的适应
C. 与北京气温相的适应D. 与北京土壤的适应
大量发展冷季型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资源紧张
③水污染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与冷季型草相比,适合本土的野生草维护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是其()
A. 需要的水量少B. 需要的热量少C. 需要的光照少D. 需要的肥料少
“林下繁花”天然野趣景观主要出现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吸附PM2.5较强的绿化带应优先布局在()
A. 城市主干道的两侧B. 京密引水渠沿线
C. 人口密集的商业区D. 各郊野公园内部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层变薄B. 全球气候变暖C. 酸雨扩散D. 地震频发
上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②氟氯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③大规模的砍伐、破坏森林植被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0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灵武市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毛乌素沙漠的前沿,也是黄河灌区的重点地段,土地面积4639平方千米,山地、缓坡丘陵、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8.7%.全市总人口23.7万,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灵武市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等埋藏条件好,易开采。灵武市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等工业为主,现成为我国国家级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如图为灵武市地理位置图。
(1)指出灵武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2)说明灵武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3)近年来,有人提出将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面问题。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草原向荒漠间的过渡地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0mm,集中在5-9月,优势风向为西北风,全年风沙日数达200天,境内多流沙,沙丘移动速度2-4米/年。包兰铁路1958年通车运行,是华北通往西北的干线铁路。铁路防护体系包括四个带:前沿阻沙带(由阻沙棚栏和草方格沙障组成)、固沙带(由草方格沙障和无灌溉植被组成)、灌溉林带、砾石平台缓冲输沙带,其中固沙带是整个防护体系的主体。下图示意包兰铁路沙坡头防护体系。
( 1)简要分析1958年包兰铁路沙坡头段运行时面临的危害。
(2)结合地形,说出阻沙棚栏对保护铁路的益处。
(3)简述沙坡头防护带中植被易存活的有利条件。
2020年9月22日,“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探访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的实践经验。十年前,这里的山体因为采煤采石而满目疮痍,到处是灰山黑水,如今,生态修复后的玉泉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不但成为太原城区的一道生态屏障,还变身花海,游人如织。
指出十年前玉泉山采矿给太原城区带来的主要污染,并说明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的建成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长期以来,北冰洋始终是世界上最不容易接近的海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那里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厚厚坚冰正不断减少。北冰洋的中心面积1140平方千米,将是世界上最后一处未经开发的渔场。按照国际法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的公海捕鱼。如果北极海冰大量减少,这里将迎来捕捞大潮。如图示意北冰洋海冰景观。
分析海冰不断减少给北冰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梯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人类为满足生存需求、适应山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见图)。由于田块沿山体等高线排列成阶梯状而得名,我国梯田开发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很多梯田都分布在茫茫大山之中,大气磅礴,极富韵律,构成一幅幅极具艺术美感的人造景观,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和汗水。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梯田撂荒已成为全国普遍的现象,全国梯田平均撂荒率(含退耕还林和改种树木)约为22%,有些地区梯田甚至有一半被撂荒。
(1)分析修筑梯田对山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分析近年来我国山区梯田撂荒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3)指出水稻梯田修建时应注意的问题。
(4)面对梯田荒芜、萎缩和消失的现状。有人认为应该复耕,有人认为应该废弃,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我国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酸雨产生的原因是大量酸性气体排入大气中,四川盆地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释放大量酸性气体,加上南方地区降水多,酸雨危害严重;华北平原、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酸雨危害小。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酸雨产生的原因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植树造林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与防治酸雨没有关系。故ABC排除,选D。
3.【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漫画可知,因砍伐树木,造成风沙侵袭, 故“危险”指沙尘暴。D正确。
2. 【分析】
本题考查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沙尘暴的形成既有干旱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垦、过牧、过伐等人为原因; 沙尘暴在荒漠化突出的地区比较严重,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禁止人类开发活动的做法不现实。D错误,符合题意。
5.【答案】
【解析】
1. 1.【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据图可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沉降,C对;并不是过度开矿、地下水枯竭、地下水污染,ABD错。
故选C。
2.
2.【分析】
本题考查解决过度开采地下水的有效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防止地面不断下沉的措施。
【解答】
为了防止地面不断下沉,人们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采用雨水回灌、补充地下水、寻找新水源、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防止水土流失等。A对,BCD错。
故选A。
7.【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1景观图反映的现象为两级冰川融化,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即图2中③,所以B对;②为酸雨,④为土地荒漠化,⑤为臭氧层破坏,ACD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正确判读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2中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②为酸雨,③为全球变暖,④为土地荒漠化,⑤为臭氧层破坏,节能降耗会使得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或或硫氧化物减少,减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酸雨发生,所以①②对,A对,BCD错。
故选A。
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及分布特点。
【解答】
读图,根据图例,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在沿海重,外海轻,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故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洋污染物的来源。
【解答】
根据图中距陆地越近,污染越严重的趋势分析,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B正确;污染物不一定是石油,可能是生产、生活的污水污染,也可能是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AC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环境保护的措施。
【解答】
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加强海洋环境监测,A正确,不符合题意;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B正确,不符合题意;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C正确,不符合题意;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必然造成过度捕捞,鱼类生态环境破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
【解析】1.
各项分析如下:
2.
各项分析如下:
14.【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冷季型草与北京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的主要表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冷季型草与北京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的主要表现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冷季型草侧重于“冷”字,能适应较低的气温,北京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冬季寒冷,故冷季型草与北京的气温特征相适应;材料没有反映出冷季型草与北京光照、土壤的关系;冷季型草耗水量巨大,而北京缺水,二者不相适应。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大量发展冷季型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大量发展冷季型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冷季型草耗水量巨大,需要经常喷洒农药和除草剂,避免病虫害和杂草,生物群落单一,故大量发展冷季型草可能带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冷季型草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干枯死亡,造成地面斑秃,只是除草剂限制了其他杂草的生长,并不是土地失去了生产力,不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故D②③④正确,ABC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野生草维护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野生草维护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材料可知,冷季型草耗水量巨大,故养护和管理成本极高,而本土野生草能适应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消耗较少;本土野生草和冷季型草对热量、光照和肥料的需求差异不大。故A正确,BCD错误。
4. 【分析】
本题考查“林下繁花”天然野趣景观出现的季节,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林下繁花”天然野趣景观出现的季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材料中提到,北京市开始逐渐使用适合本土的野生草,北京市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所以“林下繁花”应该出现在夏季,故B正确,ACD错误。
5. 【分析】
本题考查吸附PM2.5较强的绿化带应优先布局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吸附PM2.5较强的绿化带应优先布局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汽车尾气以及汽车行驶是产生的扬尘会对对公路两侧土壤和绿化树木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PM2. 5含量很高,因此吸附PM2.5能力强的绿化带应优先布局在交通沿线,A正确;京密引水渠沿线,由于水体涵养水源能力较强,空气湿度较大,因此PM2.5含量较少,B错误;人口密集区域,也不是PM2.5的主要分布区,C错误;郊野公园的绿地空气较好,PM2.5含量较少,D错误。
1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解答】
据材料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故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解答】
据上题结论可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①③正确;氟氯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主要是破坏臭氧层,②错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主要是产生酸雨,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解:(1)根据材料地理位置和图例信息的提示,可知灵武市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2)能源重化工基地三废排放最较大,导致环境污染,工业用地规模扩大,基地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基地内过度采矿导致地质结构变化,直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则从灵武市西部地区适宜发展能原重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分析,反对,则从灵武市西部地区发展能原重化工基地的不利条件分析。
故答案为:
(1)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广阔。
(2)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引发地表沉陷;弃士弃渣、煤、煤研石的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和土地,加剧风蚀和水蚀,造成土地退化等。
(3)赞同,理由:灵武市西部地区城市、乡镇密度相对较大,劳动力相对充足;靠近黄河,水源充足: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不赞同。理由:灵武市西部地区距离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产地较远,运输成本高;距离黄河较近,易对黄河水源造成污染;危害西部黄河灌区的农作物生长;工业基地转移,授资成本较高等。
【解析】(1)重化工基地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分析。
(2)灵武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从岩层、固体废弃物排队、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3)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是否赞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的利用从城市密度、劳动力、水源、经济、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距离能源距离、水污染、成本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灵武市地理位置图为背景,考查了灵武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灵武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2.【答案】 (1)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位于干旱地区,多流动沙丘,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丘会不断南移,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风沙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等。
(2)阻沙棚栏多位于流动沙丘背风坡-侧丘顶,受沙丘地形影响,近地面背风坡一侧风速明显降低:阻沙棚栏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丘顶风速,使流沙在棚栏附近沉积:棚栏加速沙丘的增高,阻沙作用更明显,沙丘移动速度更慢(被固定);保障了包兰铁路的正常运行。
(3)防护带降低风速,加速沙漠结皮,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水分; (草方格沙障中) 秸秆腐烂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夏季较多的降水利于植被的生长;离黄河近,浇灌方便,保障植被的存活。
【解析】 (1) 材料“优势风向为西北风,全年风沙日数达200天,境内多流沙,沙丘移动速度2- 4 米/年”可知,在风力作用下,沙丘会南移,风沙堆积淹没路基和轨道,风沙侵蚀破坏路基、通信设施等,影响运行安全。
(2)读图可得,前沿阻沙带位于地势较高的背风坡沙丘项部(图中闭合等值线),结合材料“优势风向为西北风”可知,风速相对于迎风坡而言,风速较小,借助生活经验可得;阻沙棚栏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丘项风速,使流沙在棚栏处堆积。
(3) “草原向荒漠间的过渡地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0mm, 集中在5- 9月"说明当地降水利于植被存活;材料“由草方格沙障和无灌溉植被组成”、“灌溉林带”说明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结合图形可知,离黄河近,可人工灌溉。
23.【答案】主要污染:粉尘污染、废水污染。作用: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提高观赏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采煤采石导致的环境污染及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据材料可知,山地因为采煤采石,到处是灰山黑水。说明造成了粉尘污染和废水污染。生态修复后,玉泉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结合森林的环保效益回答城郊森林公园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如山区森林可减少水土流失,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提高观赏价值等。
24.【答案】解:海冰不断减少给北冰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要结合材料,从全球变暖对区域资源、环境及航运角度分析。北冰洋海域有丰富的渔类资源,随着冰川面积减少和气候变暖,北冰洋中心地带会成为大型渔场,渔类资源的大量捕捞会打破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使海洋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冰川面积减少,北极航线开辟并趋于繁忙;渔业捕捞和航运业会带来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危害:北冰洋海域有丰富的渔类资源,随着冰川面积减少和气候变暖,北冰洋中心地带会成为大型渔场,渔类资源的大量捕捞会打破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使海洋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受损;随着冰川面积减少,北极航线开辟并趋于繁忙;渔业捕捞和航运业会带来环境污染。措施:国际社会及时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制定严格的休渔期;合理规划远洋运输航线;国际社会组织要加强监督与管理。
【解析】防御措施要结合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针对渔业捕捞应当制定国际协议,防止过度捕捞。针对航线的开辟要合理规划,同时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等。
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海冰不断减少给北冰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及措施,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5.【答案】(1)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灌溉条件,增强山区农业的抗旱能力等。
(2)山区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梯田经营收益低,生产效率低下等。
(3) 山区坡度陡,修建梯田应注意平整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应加固田埂,防治漏水;水稻需水量大,应注意排灌便利,要修建水渠,保证梯田水源供应。
(4)应该复耕。梯田复耕,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梯田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复耕有利于保护山区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梯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复耕有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等。
应该废弃。梯田耕种机械化程度低,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弃耕有利于原生态植被的恢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弃耕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弃耕可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家庭收入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修筑梯田对山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梯田是先把高低不一的土地变成阶梯状的平整,这样就可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灌溉条件,增强山区农业的抗旱能力,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山区梯田撂荒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山区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劳动力数量减少;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梯田经营收益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梯田撂荒率上升。
(3)本题主要考查水稻梯田修建时应注意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梯田修建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山区坡度陡,修建梯田应注意平整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应加固田埂,防治漏水;要修建水渠,保证梯田水源供应等。
(4)本题主要考查针对梯田荒芜、萎缩和消失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该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应该复耕,主要从修筑梯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如梯田复耕,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利于保护山区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梯田复耕有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等。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B
【小题2】D
选项
分析
结论
A
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减少
错误
B
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
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
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
量小,雾霾天数少
正确
C
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
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
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
错误
D
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
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错误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冬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
不适合人工降雨
错误
B
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
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
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
错误
C
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
到周边地区,并未从总量上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错误
D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
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
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正确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1】B
【小题2】C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优秀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