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判断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通过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
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应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其服务功能。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已超过其调节能力,损害其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各种环境问题。3.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可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的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危害:各种污染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间接危害:部分污染物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身体健康。(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危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间接危害:造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环境(1)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_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_______的流动。(2)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___维持稳定。(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功能。
2.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_________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_,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产生环境问题。(2)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特别提醒:(1)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2)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___________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3)技术水平: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___________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问题探究材料一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司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可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 000亿美元。然而,对可入药植物和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如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材料二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中草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药材被污染。(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采集天然药材;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土污染严重。
归纳拓展1.环境问题的分类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1)人口数量
典例剖析读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 B.乙—人口C.丙—自然环境 D.丁—经济系统(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采导致自然环境供给功能下降②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③生产活动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④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废弃物排放到甲,故甲表示自然环境,A错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发展产业活动,故乙表示自然资源,B错误;产业活动的产品供人类消费,图中产品消费指向丙,故丙表示人口,C错误;丁与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并列,故丁表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系统(生态、社会、经济)中的经济系统,D正确。第(2)题P是人类从环境(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过程,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超过其再生能力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①④正确;过度排放废弃物、生产活动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不属于从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过程,②③错误。故选C。
(2023·襄阳检测)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有( )①种植水稻 ②煤炭燃烧③铜矿冶炼 ④饲养家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①呼吸 ②饮泉 ③食菜 ④吃鸡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冶炼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生产活动,即煤炭燃烧和铜矿冶炼会产生重金属污染。故B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来自周边环境,从环境和食物中(水、蔬菜和家禽)摄取,重金属污染物不会通过空气进入人体。故D正确。
知识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治理
1.使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1)_______服务功能下降,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2)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增加___________的风险。(3)___________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___________和健康。(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_________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___________发展。
问题探究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林草茂密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加上植被遭破坏和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要想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3)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生物措施是什么?提示:(1)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2)导致土壤肥力丧失;诱发地质灾害;导致河道淤积,引发洪涝灾害使生态环境退化,制约了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等。(3)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归纳拓展1.环境问题的危害
2.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3.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典例剖析读某市有色金属工业产业链结构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以推断该地的有色金属工业( )A.利用效率高 B.结构较为单一C.靠近广阔的市场 D.综合利用差(2)图示产业链对环境的影响是( )A.加剧地面沉降B.有效降低酸雨危害C.水土流失严重D.固体垃圾占用大量土地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推断该地的有色金属工业没有废弃物排放,资源利用效率高,A正确;结构较为完整,B错误;不能体现靠近市场,C错误;综合利用率高,D错误。第(2)题,图示产业链将酸性气体回收制酸,对环境的影响是有效降低酸雨危害,B正确;对井下进行填充,减少地面沉降,A错误;对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合理,水土流失较轻,C错误;固体垃圾回填矿井,占用土地少,D错误。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图为某城市雾霾前后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雾霾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有( )①雾霾天气出现后,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②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延长③危害人体健康④易形成酸雨⑤迫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有( )①臭氧层的破坏②大量砍伐森林③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④太阳黑子的大爆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雾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①正确;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②错误;雾霾天气会危害人体健康,③正确;发生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易形成酸雨,④正确;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不属于不利影响,⑤错误。故选C。第(2)题,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造成的,近年来引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②③正确;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影响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①错误;太阳黑子的大爆发不会导致温室效应,④错误。故选B。
(2023·山西临汾高二联考)巴巴多斯(如下图)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为珊瑚石灰岩海岛国家,国土面积较小,四周被海洋环绕,生物物种较稳定。一场热带风暴将蓑鲉(一种有毒鱼种,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食量较大)带到加勒比海,并在当地大肆繁衍。据此完成(1)~(3)题。
(1)该国现今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A.淡水枯竭 B.气候变暖C.酸雨危害 D.臭氧层破坏(2)巴巴多斯生物物种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岛屿面积较大B.纬度低,终年光热充足C.地处板块内部D.位置独立,受外界干扰少
(3)蓑鲉大肆繁衍可能会( )A.引发水土流失B.造成土地荒漠化C.破坏当地生态平衡D.破坏珊瑚结构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国虽然国土有限,淡水资源不足,但降水丰富,水资源更新快,不会枯竭,A错;由材料可知,该国为海岛国家,国土面积较小,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有可能使该岛国生存空间减小,进而威胁国家安全,B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工业化水平低,四周环海,海风吹拂强,酸雨危害较小,C错;臭氧层破坏虽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但最严重的区域在南极上空,尚不足以威胁该国的安全,D错。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岛面积较小,A错;由图可知,该岛纬度低,终年光热充足,该岛生物生存环境较好,但与物种稳定性关系不大,B错;地处板块内部与物种稳定性关
系不大,C错;该岛位于加勒比海,相对独立,受外界干扰少,外界物种入侵少,生物物种较稳定,D对。第(3)题,由材料可知,蓑鲉是鱼类,其大肆繁衍对地面影响小,不会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A、B错;由材料可知,蓑鲉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食量较大,其大肆繁衍会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但对珊瑚虫影响小,不会破坏珊瑚结构,C对、D错。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原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2023·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为脱贫致富,2015年云南省元谋地区在干热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种台湾青枣(属常绿小乔木,植株生长极为旺盛),三年后土地出现了问题。2022年当地采用台湾青枣—芝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近4个月)间作栽培新模式,缓解了出现的土地问题。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下表为当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当地引种台湾青枣后坡地出现的主要土地问题是( )A.黑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渍化C.土壤失水严重 D.土地沙漠化(2)间种草本植物选择芝麻,主要因为芝麻( )A.可以改善次生盐渍化B.生长期与雨季相一致C.产量高利于当地脱贫D.收割后秸秆可以还林(3)与传统单一种植台湾青枣比,该间作栽培新模式能够(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区域降水量C.增加地下径流量 D.减少下渗量
解析:第(1)题,当地干热河谷蒸发量大,年蒸发量高达3 911 mm;同时雨季坡地会出现水土流失;青枣为生长旺盛的小乔木,蒸腾作用强,引种以后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干旱程度,故当地引种台湾青枣后坡地出现的主要土地问题是土壤失水严重,C项正确;此地无黑土分布,A项错误;坡地利于排水,不会出现次生盐渍化,B项错误;当地多岩溶地貌,可能出现的是石漠化,D项错误。故选C。第(2)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当地引种台湾青枣后坡地出现的主要土地问题是土壤失水严重,间种草本植物目的是缓解土壤干旱的问题。选择芝麻是因为其生长期与雨季高度吻合,可以有效地增加地表覆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项正确;坡地利于排水,不存在次生盐渍化现象,A项错误;当地的芝麻产量高低无法获取信息支持,C项错误;所有草本都可以还林,不是芝麻所特有的,D项错误。故选B。第(3)题,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间作期内,芝麻覆盖可以增加雨水下渗,进而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A、D项错误,C项正确;区域降水量是较大尺度的因素所影响的,间作栽培新模式并不能增加区域降水量,B项错误。故选C。
一、单项选择题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为环境污染B.①为环境污染;②为资源短缺C.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生物多样性减少D.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环境污染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解析: 第1题,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破坏;进入环境的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第2题,即使人口零增长,由于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人口合理增长不会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2023·济南检测)2022年冬奥会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场地。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延庆西北部,区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如图)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据此完成3~4题。
3.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森林资源匮乏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4.大花杓兰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①生长环境遭到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采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强调的是植被的“种群”,故体现了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断,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其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①正确;根据“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可知,人类高强度采挖也是大花杓兰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④正确。故选D。
(2023·九江检测)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在19世纪末,图示①②③④水域中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A.①水域 B.②水域C.③水域 D.④水域6.1980年以来,该流域蓝藻水华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B.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C.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增加D.全球变暖使区域气温升高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可知,西部河流将西部地区出露的磷大量带至②水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②水域。故选B。第6题,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有利于降低氮磷物质浓度,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可能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但是修建的时间无法确定,B错误;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增加,水中氮磷物质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加重,C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但升温幅度不大,D错误。故选C。
(2023·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中学高二期中)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在平均时速小于35 km时,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C.无关系 D.等比关系8.下列各项措施中较为合理且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B.大力发展货车数量,限制公共汽车数量C.增加公共汽车站,减少市民候车时间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
解析: 第7题,图中可以看出,车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越低,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系数越高,即车速与NOx的排放量存在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时速小于35 km时,车速与NOx排放量的呈负相关的关系,所以改善城市道路,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就少,A正确;限制公共汽车数量是不现实,大力发展货车会影响市内交通、加剧尾气排放,B错误;增加公共汽车站,会使公共汽车运行减慢,影响通行速度也会增加尾气,C错误;建立绿化隔离带,在一定程度上可净化吸收部分废气,实行人车分道行驶,有利于交通安全,但不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D不合题意。故选A。
二、综合题9.(2023·重庆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暗夜星空已经是人类聚居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对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暗夜公园”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西藏那曲、阿里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两地分别建立了那曲暗夜公园和阿里暗夜保护区。当地独特的天文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星空观测。下图为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区(32°30′N,80°05′E,海拔4 278米)云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1)举例说明夜间光污染的不利影响。(2)说明阿里暗夜保护区利于星空观测的条件。(3)指出阿里暗夜保护区云量的冬夏和昼夜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4)为降低灯光的影响,请为暗夜公园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答案:(1)夜空被人工灯光淹没,影响天文观测和研究;光污染破坏昼夜平衡,影响生物节律(如休息、捕猎、生长和繁殖等)。(2)人口稀疏,光污染弱,太空背景亮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气候干旱,云量少。(3)特点:夏季多,冬季少;白天多、夜晚少。原因:夏季和白天的气温较高,对流较强,易成云致雨。(4)减少不必要光源的使用;降低光源的亮度;减少光源的照射时间;改变光源的照射方向。
解析:本题以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光污染、星空观测的条件、暗夜公园的建设建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夜间光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夜空被人工灯光淹没,人工灯光光线较强,会影响天文观测和研究;夜晚光污染破坏昼夜平衡,导致夜晚变短,影响生物节律,如休息、捕猎、生长和繁殖等。第(2)题,阿里暗夜保护区位于内陆,人口稀疏,夜晚灯光弱,光污染弱,太空背景亮度低;阿里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位于内陆,气
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背景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技术水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