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01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02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随堂练习题,共6页。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10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后篇巩固提升

    1.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  )

    A.巢居的盛行 B.聚落的发展

    C.城市的出现 D.铁器的普及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聚落),B项正确;A项是狩猎、渔猎生产方式的体现;CD两项出现在文明社会阶段。

    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都城的建筑布局以王宫为中心,而且在水平线上王宫全部建于地面之上,这体现出王的地位明显上升,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中的等级观念和意识,A项正确;当时没有皇权,只有王权,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的王宫城市建筑,并不能代表后来的中国都城建筑模式,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城的工程建筑等级特点,反映不出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D项错误。

    3.《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使得城市发展滞后,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秦国城市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应排除。

    4.“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

    A.“完全分离 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5.《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

    战国

    西汉

    南宋

    (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坊市界限被打破 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不符合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特征。坊市界限被打破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化率。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不符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特征。商业发展的推动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B项。

    6.两宋时期,相对于传统州县城市,大量涌现的市镇超过了3 600,其中2 200处属于较为成形和稳定的市镇,开启了一条农耕文明时代的城镇化道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市的发展兴盛 B.坊市界限被打破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对外贸易的扩大

    答案A

    解析草市发展到宋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的地方商业中心。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从聚散不定的村落交易点到初具专业化特点的商贸聚合地,以草市为依托的新型市镇大量涌现,A项正确。各种市镇大量涌现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结果,B项排除;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市镇大量涌现的原因,C项排除;对外贸易的扩大与市镇的大量涌现并无直接关系,D项排除。

    7.宋末,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到镇上店铺购买香烛、纸马、油盐、酱醯、浆粉等生活用品,皆以米准之,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这说明(  )

    A.江南市镇上各类商品的交易规模大

    B.江南商品流通以以物易物形式为主

    C.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

    D.租佃制关系下佃农的生活十分艰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江南市镇的佃户携米……购买……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集中运至杭州、苏州等城市‘粜钱,复买物归售’等可知,江南市镇上的佃户用米来换取生活用品,店铺将这些米转运到城市卖出,然后再换取商品贩卖,这说明粮食成为联系城镇两级市场的媒介,C项正确。

    8.城隍庙是地方百姓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一般说来,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但是,明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都设置了城隍庙。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统治者重视百姓的教化

    B.民间祭祀先祖之风盛行

    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D.江南城市布局日益合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本在县级以上城市设置的城隍庙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也出现,说明当时市镇规模扩大,这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C项正确;城隍庙的功能与教化无关,而且教化应当是全国性的,A项排除;B项偷换概念,城隍庙不是祭祀祖先的;市镇不等于城市,D项排除。

    9.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可以看出其环境理念应是人文与自然的和谐,A项正确。

    10.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B.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答案B

    解析A项明显与题干主旨不符;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官民居住区分开可以看出宋代虽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但仍然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B项正确;坊市制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题干坊市制与中国社会转型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11.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答案B

    解析西周至唐朝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故选B项。其他三项符合史实,排除。

    1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应该住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A

    解析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的长辈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甲处,A项正确;儿女住在厢房的乙处和丙处,故排除BC两项;仆人居住在外院的丁处,故排除D项。

    13.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大国和小邦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时代的差异

    答案C

    解析两种建筑的风格差别无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国和小邦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差异,故排除ABD三项;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体现了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和等级森严的政治文化;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体现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特点,C项正确。

    14.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当时的建筑艺术借鉴罗马建筑的艺术风格,这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B项正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用水而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

    ——摘编自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材料二 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主要因素: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

    (2)机能变化:江南部分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积极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解析(1),根据材料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等可知主要因素有: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影响。第(2),根据材料二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可分析出城市的机能变化。积极影响可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

    设计原理分析》整理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

    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

    参考答案(1)不同: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

    (2)特点: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

    特质:贾而好儒;社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其他角度亦可)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可知,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可知,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可知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为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第二小问特质,根据材料二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可知贾而好儒。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等角度回答。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