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一练
展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弦柱 C.空气 D.琴弦
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
3.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4.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 )
A.大钟仍继续振动 B.钟声的回声
C.人的听觉“延长” D.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6.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都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防止场地声音嘈杂听不到枪响 B.发令枪可能会出现“哑”火现象
C.听声计时不准,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D.听声计时不准,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7.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其它声音太嘈杂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8.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马上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铃停止了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传播的介质顺序是( )
A.空气、水、钢管 B.水、空气、钢管
C.钢管、水、空气 D.钢管、空气、水
10.15℃时,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快( )
A.空气 B.海水 C.钢 D.煤油
11.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在的传播速度大约是,一位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
A.680米 B.340米 C.170米 D.85米
12.肖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依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肖平的距离约是( )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13.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均匀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B.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244m
C.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0m/s
二、多选题
14.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吊起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把一个收音机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D.敲击钢管一侧,钢管远处另一侧能听到两次声音
15.如图是抖音“物理红人”朱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表演“狮吼功”的情景: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狮吼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朱老师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朱老师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朱老师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6.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 水(0℃) | 水(15℃) | 水(20℃) | 冰(0℃) | 软橡胶 | 软木 | 铁(棒) |
v /(m·s-1) | 1440 | 1470 | 1480 | 3230 | 45 | 500 | 5200 |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D.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17.如图为某声速测量仪器的实验装置图,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铜铃到甲、乙的距离s1=20cm,s2=80cm;敲打铜铃后,声音被甲、乙接收,液晶显示屏会显示甲、乙接收到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上的示数为1.765,此时测得声速约为
B.已知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当加热铜铃与乙之间的空气后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的示数将变大
C.若将铜铃放在甲、乙连线的中点,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
D.若将铜铃、甲和乙从左向右依次撰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甲、乙位置固定不动,移动铜铃,铜铃离甲越远时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的示数越大
18.己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 )
A.钢轨的长为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C.钢轨的长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三、实验题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见,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20.小明同学发现:当声音通过物体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即物体具有隔音能力;为了探究隔音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个响铃的闹钟放在一个厚厚的盒子里作为声源,然后在盒子开口处分别盖上厚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且种类不同的物体;小明慢慢地远离盒子,直到恰好听不到闹铃声时测量他与盒子的距离,通过比较这个距离的大小来判断物质隔音能力强弱。分析如图所示表格中数据可知: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隔音能力最强。
物质 | 棉布 | 锡箔纸 | 泡沫塑料 |
距离/m | 1.53 | 2.12 | 1.10 |
21.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大小相同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传声性能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________(填“易”或“不易”)传声。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故选D.
考点:声音的产生
2.C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B
【详解】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鱼缸旁鼓掌,声音由于手掌的振动产生,它通过空气传给水,然后通过水传给鱼,即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故选B.
4.A
【详解】
大钟撞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不止,余音不止;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5.C
【详解】
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
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
6.D
【详解】
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在起点,计时员在终点。发令枪响后,运动员马上起跑,但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需要的时间是
由此说明,发令枪响0.29s后计时员才能听到,而此时运动员已经跑了0.29秒的时间了,计时员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跑的时间少了0.29秒,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综上所述,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C
【详解】
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按在正在发声自行车的车铃上时,车铃不再振动,也就不再发出声音.故选C.
9.C
【详解】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响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三次响声的传播介质顺序是钢管、水、空气。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t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由得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故选D。
12.C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由于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故说明声音在发声处经过2s才传到肖平所在处,由此可知,铁匠与肖平的距离约是:s=vt=340m/s×2s=680m,故选C.
13.D
【详解】
A.由图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因为,所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故A错误;
B.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因为,所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故B错误;
C.图b中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故C错误;
D.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这段距离用时
Δ
汽车的速度
故D正确。
故选D。
14.AB
【详解】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吊起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可以说明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看到纸片不断跳动,可以说明扬声器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B符合题意;
C.把一个收音机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不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钢管一侧,钢管远处另一侧能听到两次声音,可以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5.AC
【详解】
A.声音将酒杯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朱老师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见,说明该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AC
16.ACD
【详解】
A.声音在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
B.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表中不能得出,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的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故C符合题意;
D.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BD
【详解】
A.设声音从铜铃到甲、乙的时间分别是、,设这时的声速是,根据可知,,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上的示数为1.765,即
而s1=20cm,s2=80cm,可求得声速
此时测得声速约为,A正确,不合题意;
B.已知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当加热铜铃与乙之间的空气后敲打铜铃,在这部分空气的声速会变大,由题意可知
由于,那么,液晶显示屏的这个时间差会变小,B错误,符合题意;
C.若将铜铃放在甲、乙连线的中点,敲打铜铃,这时,那么根据上式可知
这个时间差为零,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乙位置固定不动,移动铜铃,铜铃离甲越远时,即越大时,这时越小,那么越小,根据
可知越小,液晶显示屏的示数越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18.AB
【详解】
AC.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知道,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是:
,
时间间隔是:
,
故解得钢管的长度是:
,
故A正确,C错误;
B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是:
,
故B正确,D错误。
19.乒乓球弹跳起来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物体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不能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于音叉振动不明显,乒乓球可以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4]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说明振动不明显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5][6]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则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7][8]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传播效果越来越微弱,听到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当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时,将会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0.相同 泡沫塑料
【详解】
[1]由于“不同物体隔音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声源的强弱、传播材料、传播距离和人的听觉能力,故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隔音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只改变传播材料,比较传播距离,所以应保持用相同的声源、同一个人去听辩,然后在盒子开口处分别盖上厚度相同且种类不同的物体。
[2]通过对标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在盒子开口处分别盖上厚度相同且种类不同的物体,小明慢慢地远离盒子,直到恰好听不到闹铃声时他与包裹泡沫塑料的盒子的距离最近,说明泡沫塑料的隔音能力最强。
21.固体 细金属丝 线不再振动 不易
【详解】
(1)[1]利用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2]因为相距同样远,讲话的声音大小一样,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3]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该部分停止振动,则不会产生声音。
(4)[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棉线“松弛”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