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 9.2 家庭用电 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1934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电流的热效应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期望到达的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设计,期望表达的教学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9章 电力与电信?电流的热效应?教 学 说 明主题: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科核心能力〞一、教材分析本堂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电力与电信?的第二局部?家庭电路?的第一课时,前面学习的根本电路的连接和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根底,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平安用电的根底,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的内容。在本节课上我也采用了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最后形成结论的教学模式。基于这个理念我本堂课先让学生直接用金属丝去切割泡沫塑料,在不能切割的情况下,引出将电线接入闭合电路中,就可以轻松的把泡沫切开。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能切割泡沫塑料的理由,从而引出课题-——电流的热效应。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电流大小和电流热效应的关系,引导学生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电流大小与电流热效应的关系。在“熔丝、断路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熔丝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熔丝如何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熔丝有一定的规格,在家庭电路中要正确使用。从熔丝的弊端联系到断路器,让学生明白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二、学情分析徐行中学位于嘉定东北郊区,学生以外地来沪随迁子女为主,相对学生科学素养比拟低,科学根底知识比拟薄弱。虽然经过一年科学教学同学们有了一定根底,不过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学生比拟淳朴,求知欲望比拟强,孩子们对科学课也都非常有兴趣。从电学前面局部学习情况看学生对电路图的理解还可以,不过动手连接电路能力比拟欠缺。三、期望到达的目标1、通过镍镉线通电后产生热量切断泡沫塑料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电流的热效应同时形成仔细观察、认真比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2、通过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的实验方法,认识电流热效应和电流大小有直接关系,初步知道家庭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认识熔丝的作用,认识和了解家庭用电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通过认识“保险丝〞和“断路器〞让学生知道家庭中平安用电,同时能树立一定的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强度与电流热效应的关系。针对教学重点我本堂课用了一个小游戏进行引入,先让学生预测并直接用金属丝去切割泡沫塑料,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再通过减少电池节数改变电流强度,再次切割泡沫塑料,观察切割的难易程度,从而明白电流强度与电流热效应的关系。家庭电路中的负载与电流热效应的关系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在课堂中通过并联电路中的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演示增大电路负载熔断熔丝实验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防止电路过热的措施,知道保险丝和断路器,从而让学生养成平安用电的意识。【难点分析】并联电路的负载与电流的关系,针对这个难点我在学生假设的根底上让他们亲手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知道随着负载不断增加,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不断增大。让学生明白电流热效应与电流的关系即电流越大电流的热效应越明显。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知道电流过大时会引起导线发热甚至引发火灾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四、教学理念 1、采用探究式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做、想、讲〞的活动中来,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环节,真正的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并把实践体验与科学知识的获取联系起来。2、采用合作教学,师生共同创立科学气氛,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使探究的气氛到达高潮,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模式的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首先通过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入手,让学生连接镍铬线,体会镍铬线的温度。比拟通电前和通电后电路中镍铬线是否可以切割泡沫塑料,以此让学生明白通电后镍铬线会产生热量,明白电流的热效应。在此根底上通过假设,实验验证让学生明白电流的热效应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热效应也明显。这里说明一点,课本中让学生通过直接摸感受电流的热效应,但是电流的热效应是比拟明显的,出于对孩子平安的考虑,我设计用切割泡沫塑料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既平安又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2、比照实验,让学生观察、比拟、记录更直观综上所述,在电流热效应的实验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比照,通过观察、比拟、记录实验以了解电流大小和热效应的关系。在研究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的环节中同样使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在探究熔丝用途教学环节,由于实验难度较大此局部由教师演示完成。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能够熟悉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操作要领,掌握知识要点。3、发现问题,诱导学生投人到科学探究 在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猜测,建立假设,在学生有困难情况下,那么适当引导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假设,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打下根底。同时,通过假设这个环节,创设情景产生悬念激发学生对未知的产物进行实验探究的求知欲。4、开展探究,重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那么,给出了实验步骤的大致框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设计实验步骤,最终根据每一小组假设的不同产物,分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在动脑、动手中让他们自主探索新知,过程中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 5、交流总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流,而交流的质量如何那么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关键。评价是为了促进开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良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因此,就算是小组中假设的产物不是最终产物,只要其用对了方法,得出的相应的检验结论,其探究过程就是完整,正确,值得表扬。同时学生在发言中也加强自己表述的准确性。六、期望表达的教学特点1、引入新课不但重温了前面的所学,而且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新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同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加强了本堂课的整体性。2、进行假设是探究的关键的步骤,在科学课中学生应当学会提出假设,学会如何去验证假设,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去支持假设。本节课也正这三个问题是贯穿了整个探究过程。3、体验式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更真确切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为课堂创设轻松、开放的气氛。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点之一。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到达活用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节 科学测量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家庭用电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节 家庭用电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