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制冷剂的是,下图为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氨的转化与生成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NH3的性质和用途
1.(2018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制冷剂的是( )
A.液氧 B.小苏打
C.液氨 D.火碱
2.将NH3通过灼热的CuO,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的固体单质和一种气体单质,这种气体单质是( )
A.O2 B.H2
C.N2 D.NO
题组二 NH3的实验室制法
3.(2020山东德州高一上期末)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装置和药品的选择中不正确的是( )
4.(2019山西长治二中高一上期末)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装置中不适用于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5.(2020河北石家庄高一上期末)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制取氨气。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
(3)C为用集气瓶收集氨气的装置,请绘出装置图。
(4)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为 。
题组三 喷泉实验
6.下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则原气体一定是SO2
B.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C.烧瓶中的溶液呈蓝色,则原气体可能是氨气
D.若将石蕊溶液改成氢氧化钠溶液,则CO、CO2均能形成喷泉
7.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选项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CaCl2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水
8.下图为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可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用甲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内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
题组四 铵盐的性质和NH4+的检验
9.(2020福建福州高三上调研)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10.(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一上期末)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试液
11.(2020安徽淮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将盛有NH4HCO3的试管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NH3 B.O2
C.H2O D.CO2
题组五 与氨气相关的实验探究
12.(2020山西太原高一上期末)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先在培养皿中央的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一个表面皿扣在上面。下列对实验现象所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与水反应得到的氨水呈碱性
D
CuSO4溶液变浑浊
反应生成Cu(OH)2沉淀
13.(2019山西大同第一中学期末)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Ⅰ.(1)常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的是 ,常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是 ,该物质在空气中与HCl相遇会出现白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铵盐在农业上大多用作化肥。工业上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已省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具有的性质是 。
(2)若用装置②制取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 ,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 ,干燥和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3)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NH3的性质和用途
1.(2020河南鹤壁高一上期末,)氨水能够导电,遇酚酞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属于电解质
B.氨水遇酚酞变红,说明氨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
C.氨水能够导电,液态的氨也能够导电
D.实验室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备少量氨气
2.()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常用来做制冷剂
B.氨气易溶解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题组二 NH3的实验室制法
3.(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调研,)如图所示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
4.()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写出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按照afecbd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好,装置Ⅲ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装置Ⅳ中仪器的名称为 ,盛装的试剂为 。
(4)向NH3的水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 色,说明溶液显 性,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 。
题组三 喷泉实验
5.()如图所示为“双色双喷泉”实验装置,图中烧瓶内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烧杯内盛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中,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氨气,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
B.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氨气和氯化氢时,可选用相同的干燥剂
C.实验中同时打开止水夹a、c、d,即可分别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
D.喷泉结束后,将烧瓶内溶液混合后呈紫色,蒸干可得氯化铵固体
6.(2020福建厦门一中高一上月考,)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活塞,烧杯中的液体快速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下列可能形成上述这种喷泉的是 。
A.NH3和1 mol·L-1盐酸
B.NO和H2O
C.CO2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CO2和NaOH溶液
E.NO2和H2O
F.Cl2与饱和NaCl溶液
(2)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浓硫酸 B.Cu与稀硝酸
C.Fe与浓硝酸 D.Al与稀硫酸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Ⅰ是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 ;图Ⅱ是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4)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是 。
题组四 铵盐的性质和NH4+的检验
7.()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装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NH3溶于水得到的NH3·H2O为弱碱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热稳定性差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8.(2020山东枣庄滕州一中高一上月考,)已知NH4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CO2↑+H2O。某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H4HCO3、NaHCO3,某学生称取干燥的此发酵粉50 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称取残留固体质量26.5 g,该发酵粉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之比为( )
A.4∶21 B.8∶21
C.21∶4 D.84∶79
题组五 与氨气相关的实验探究
9.()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加入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
10.(2020山东枣庄高一上期末,)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的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生石灰、MnO2。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 b的名称为 。
(2)装置A烧瓶中固体的作用为 (填序号)。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反应物
(3)仪器b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 (填序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硫酸铜
(4)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
(6)为帮助甲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你的改进措施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2.C
3.A
4.A
6.C
7.D
9.B
10.B
11.B
12.B
1.C 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够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常用作制冷剂,故选C。
2.C 将NH3通过灼热的CuO,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的固体单质和一种气体单质,红色的固体单质为铜,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气体单质只能为氮气,故选C。
3.A 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NH3,故A不正确;碱石灰可以除去NH3中的水蒸气,故B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NH3极易溶于水,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倒吸,故D正确。
4.A 水的密度比苯大,不能防止倒吸,A符合题意。
5.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碱石灰 (3)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C右侧的导管口,试纸变成蓝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通常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U形管中的干燥剂为固体,所以为碱石灰。
(3)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通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
(4)证明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C右侧的导管口,试纸变成蓝色。
6.C 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说明气体溶于水呈酸性,则原气体可能是HCl、SO2等酸性气体,A错误;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从而使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形成喷泉,B错误;烧瓶中的溶液呈蓝色,则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因此原气体可能是氨气,C正确;CO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将石蕊溶液改成氢氧化钠溶液,CO不能形成喷泉,D错误。
7.D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常温下,二氧化碳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B项不符合题意;氯气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C项不符合题意。
8.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 胶头滴管中挤出的水溶解了烧瓶中的氨气,使烧瓶中压强迅速减小,当小于外界大气压时,烧杯中的水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4)打开止水夹,用双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使烧瓶内气体膨胀
解析 (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制取NH3的过程中会产生水,使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3)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从而形成喷泉。(4)打开止水夹,用双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使烧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将NH3压入导管中,当氨气与水接触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9.B 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一定用不到的物质是蓝色石蕊试纸及稀硫酸,故选B。
10.B 铵盐中含有NH4+,NH4+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待测物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待测物中含有NH4+,故选B。
11.B NH4HCO3受热分解的反应为NH4HCO3 NH3↑+H2O+CO2↑,放出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从盛放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出来的气体为氨气、氧气,再通过盛有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浓硫酸吸收氨气,最后得到的气体为氧气,故选B。
12.B 在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有氨气产生,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故A正确;浓硫酸是难挥发的酸,所以浓硫酸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铵时看不到白烟,故B不正确;氨水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会变蓝色,故C正确;硫酸铜与氨水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故D正确。
13.答案 Ⅰ.(1)氮气 氨气 NH3+HClNH4Cl (2)N2+3H22NH3
Ⅱ.(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⑦ 氨气不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 浓氨水 ④⑥ (3)②④
解析 Ⅰ.(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袋中的填充气;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常用作制冷剂;氨气易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即NH3+HClNH4Cl。(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Ⅱ.(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要测定氨气的体积,可以采用排液体的方法,但氨气和该液体不能反应、氨气不能溶于该液体、该液体不能挥发,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③⑦。(2)若用装置②制取NH3,是通过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方式制备气体,可以将浓氨水滴入CaO中得到氨气,分液漏斗中是浓氨水,烧瓶内是CaO;根据氨气的性质及密度确定收集方法,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氨气与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碱性气体,应用碱石灰干燥,选择装置④⑥。(3)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多余的氨气的装置必须能防止倒吸,②装置中的倒置漏斗和④装置中的球形干燥管能防止倒吸。
能力提升练
1.D
2.D
3.C
5.D
7.D
8.C
1.D 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H3+H2O NH3·H2ONH4++OH-,氨气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A、B不正确;氨气是非电解质,液氨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能导电,故C不正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挥发出更多氨气,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备少量氨气,故D正确。
2.D 氨气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一水合氨,氨气水溶液能导电,但氨气是非电解质。
3.C 利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制取氨气需要加热,故A错误;氨气和浓硫酸反应,要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错误;加热条件下,氨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N2和H2O,在反应中NH3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为了防止倒吸,可将苯换成四氯化碳,故D错误。
4.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3)防止倒吸 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4)红 碱 NH3·H2ONH4++OH-
解析 (1)气体制取装置在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3)装置Ⅲ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引起试管的炸裂;装置Ⅳ是球形干燥管,盛装的固体试剂是碱石灰,其连接方式是大口进,小口出。(4)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电离使溶液显碱性:NH3·H2ONH4++OH-,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5.D 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气的挥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吸收水,且放出大量的热,可促进氯化氢挥发,故A正确;可用硫酸钙干燥氨气和氯化氢,故B正确;打开止水夹a、c、d,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导致压强减小,从而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故C正确;蒸干时氯化铵会分解,得不到氯化铵固体,故D错误。
6.答案 (1)AD (2)BD (3)减小 增大 (4)①装氨气的烧瓶中出现白烟 ②打开活塞c
解析 (1)图Ⅰ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压强变小,且最后没有气体。A项,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最终液体几乎充满烧瓶;B项,NO难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少,不能形成喷泉;C项,CO2和NaHCO3溶液不反应,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少,不能形成喷泉;D项,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最终液体几乎充满烧瓶;E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会有气体一氧化氮产生,能形成喷泉但液体不会充满烧瓶;F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不能形成喷泉。(2)图Ⅱ中生成喷泉的条件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变大形成喷泉。A项,Cu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所以不能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B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C项,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能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D项,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3)图Ⅰ是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形成喷泉,图Ⅱ是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喷泉。(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右边烧瓶,氨气溶于水使右边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左边烧瓶中的氯化氢气体会进入右边烧瓶,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装氨气的烧瓶中产生白烟。②由于两个烧瓶中的气体压强都减小,只要打开活塞c,两边烧瓶中均可形成喷泉。
7.D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减小,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项正确;NH3·H2O为弱碱,B项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不稳定,C项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项错误。
8.C 称取干燥的发酵粉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全部是气体;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所以残留的26.5 g固体为Na2CO3,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 Na2CO3+CO2↑+H2O
84×2 106
x 26.5 g
168∶106=x∶26.5 g,解得x=42 g
所以NH4HCO3的质量为50 g-42 g=8 g,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之比为42∶8=21∶4,故选C。
9.答案 (1)NH4Cl和Ca(OH)2固体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碱石灰(或CaO) 除去NH3中的水蒸气
(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解析 (1)由题目中的“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并结合装置图可知,A装置提供NH3,且是通过固体加热制备气体,则A中应加入NH4Cl和Ca(OH)2固体,发生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B装置是干燥装置,用于除去NH3中的水蒸气,应加入碱石灰或CaO等碱性固体干燥剂。(3)C装置中发生反应:2NH3+3CuON2+3H2O+3Cu,则C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4)C中反应生成的N2及水蒸气和未反应的NH3均会进入D试管中,则D中收集到的是氨水。
10.答案 (1)分液漏斗 球形干燥管 (2)A (3)B (4)4NH3+5O2 4NO+6H2O (5)①NH4NO3 ②3Cu+8H++2NO3- 3Cu2++2NO↑+4H2O (6)调节K1增加装置A中产生氧气的量或调节K2减少装置B中产生氨气的量或在E、F间增加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2)根据题意可知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O2,所以烧瓶中的固体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A。(3)装置B的作用是制取氨气,根据装置图和题中所提供的药品可知是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用碱石灰,所以干燥管中的固体是碱石灰,故选B。(4)在E中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5)①白烟是固体小颗粒,是NH3和HNO3(NO、O2、H2O共同反应生成)反应生成的NH4NO3固体。②反应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Cu与稀硫酸不反应,G中溶液变蓝说明Cu被氧化为Cu2+,原因是通入装置G中的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 3Cu2++2NO↑+4H2O。(6)甲的实验中只观察到白烟,是因为NH3未被完全催化氧化;要保证NH3充分被氧化,则O2需过量,所以需增加O2的量或减少NH3的量;可调节K1增加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调节K2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使NH3充分被氧化;也可以在E、F间增加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未反应的氨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制冷剂的是,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2讲 氨的转化与生成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2讲氨的转化与生成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2讲氨的转化与生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3节 氮的循环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