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544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544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544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6.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 )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
7.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打雷时,我看到闪电约1秒才听到雷声,声源离我的距离约为( )
A.440mB.340mC.240mD.140m
9.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0.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1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相同
12.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
B.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C.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14.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产生的,通过 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5.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 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
16.我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中的讲话声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1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能够传声;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
18.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
19.乘客在站台上能听到复兴号动车进站的笛声,是声音通过 传入耳朵,动车进站前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 。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东和小贝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东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小贝把扬声器接通,当扬声器发声时会使纸盆里的泡沫塑料小球跳动。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2)此现象说明 。
(3)塑料球的作用是 。
(4)本实验实验探究方法是 。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
解: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
解: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解: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4.
解:A、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A错误;
B、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如果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就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5.
解:
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故B正确。
故选:B。
6.
解: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
解: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错误;
D、固体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8.
解: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雷电发生的位置距我的距离:
S=v声t=340m/s×1s=340m。
故选:B。
9.
解:A、空气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铝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固体(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空气和氧气)中的传播速度,符合题意;
D、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铜中的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t=可知,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故选:C。
11.
解: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2.
解: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到20000Hz;不同的人听觉范围不同,人的听觉范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
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
14.
解: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蚊子的翅膀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而蝴蝶从身旁飞过却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频率。
15.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
故答案为:空气柱;介质。
16.
解:
人们讲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通信一般就是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因此地面控制中心与“天宫二号”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利用的电磁波。
故答案为:振动;电磁波。
17.
解:
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所以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空气能够传声;
鱼听见的声音是通过水(液体)传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液体。
18.
解: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故“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
19.
解:动车进站发出的笛声,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动车进站前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故答案为:空气;惯性。
20.
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当扬声器发声时会使纸盆里的泡沫塑料小球跳动,从而证明纸盆在振动。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将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此现象说明。
故答案为:(1)小球被多次弹开;(2)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放大音叉的振动;(4)转换法。
22.
解:(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3)空气;
(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3.
解:因为v=,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3s,
由题意知: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v金属===2040m/s;
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铜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89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3750
初中物理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a href="/wl/tb_c1059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回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