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教学ppt课件
展开抓住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重 难点)品味本文简洁、严密、生动的语言。(重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 民族自豪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 深入理解文章。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年兽、木石雕刻内容的丰富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雕刻者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分析讨论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了“奇巧”二字?
1.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核舟?
2.作者在介绍船头时,用了一系列方位词,请找出来,想一 想这些方位词有何作用?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 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用“中”“右”“左”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 他们的位置,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 的主题。后用“左”“右”描绘苏、黄的姿态、神情和动 作,表现二人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时的神情。进 一步显示了王叔远雕刻刀法的奇巧,也表明了作者观察之 细腻,描写之逼真。
3.船头三人各有何特点?苏轼和黄庭坚陶醉在书画长卷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 恼,表现出豁达放旷的胸怀,其中苏轼表现出长者的慈爱, 黄庭坚表现得心有所悟又自由自在。佛印不受世俗礼法的 约束,放浪形骸,洒脱不群。
4.作者描述的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 这样写?两个“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显得悠闲自 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专注听“茶声”。但营造了一 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舟楫的 “横卧”,更加展现出一种有楫等同无楫、有舟子等同无舟 子的放任自流的情形。这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 景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
5.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的。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 刻有船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核舟视 觉上的“主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 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 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
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介绍背景,不仅可 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 氛围。“主体”已经明了,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 就很清晰了。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是主要人物,所以
先介绍。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所以后描写。作者这样写, 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逻辑顺序。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再次对船上的事物进行说明?强调了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所刻之物十分丰富,让人对小 小核舟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技亦灵怪矣 哉”,也正是读者由衷的感受。
合作探究核舟的设计是如何体现雕刻家的艺术构想的?(1)苏轼游赤壁,大部分时间是“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雕刻家利用桃核“修狭”宜于刻成舟形的特点,把游览的 全过程集中到“舟”上来加以表现,形成了“泛舟”的主 题。
(2)以“峨冠而多髯”表现主角苏东坡。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都没有指明同游者,雕刻家以自己的想 象,艺术地在作品中加上了苏轼的好友佛印和黄鲁直, 并以苏轼居中,鲁直、佛印分居左右,再以“苏、黄共 阅一手卷”表现二人的闲适心情,以佛印的洒脱神态作 为衬托,又将三人置于船头的显著位置,就突出了雕刻 作品的主体部分。
(3)游览的地点是在赤鼻矶,雕刻家巧妙地在船舱左右的 小窗上刻上《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大胆的艺术创 造,更好地体现了作品“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精心设计“舟尾横卧一楫”的细节,两个舟子都很悠 闲,跟苏轼《后赤壁赋》里“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的意境暗暗相合,给观赏者带来江上泛舟的实感。佛印“矫首昂视”,使人感到他似乎在望着天空和两 岸的山色;一舟子“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使人感到 江上确有徐徐吹来的“清风”,这就把“核舟”以外的广 大艺术空间展示了出来。
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为了说明雕刻之能,先说尺寸之短——“径寸之木”,而后再说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再进一步总结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过这样的三个层次,就将王叔远 的“奇巧”充分介绍出来了。这样先以综述的笔触说明王叔远微雕 艺术之高明,再以“尝贻余核舟一”,自然引出后文对核舟的具体 介绍。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舟首尾 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见核舟确实很小;因未经准确测 量,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 语很有分寸感。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 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生动的 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写面部,后写举止,重点在 表现其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写举止,后写面容,重点 在表现其面容。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出。
1.以空间为序,层次井然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空间为序,先介绍核舟的整体, 突出核舟的体积之小;然后写局部——船舱、船头、船尾;接着介绍 船顶的题名和篆章;最后总结核舟的整体情况。具体介绍时大多先中 间后两边。如先写船舱,再写船头、船尾;先写中间的东坡,再写两 边的佛印、鲁直;先写中间的“楫”,再写两边的舟子。有条不紊, 层次井然。
2.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文章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的人、物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 大小,竭力使读者清楚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同时,对人、物的刻 画描摹传神,细致入微。如:写两膝“隐卷底衣褶中”,颇为细致; 写船窗,“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点明小窗的设计,能自由 开关,左右相对。最为传神的是对人物雕像的描摹,做到了各具情态。 如苏、黄的“专注”,佛印的“闲适”,右舟子的“啸呼”和左舟子 若听茶声的“视端容寂”,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气韵生动。
苏轼(中) 鲁直(左)
总说——由奇巧人王叔远引出核舟由来及主题船舱——箬篷、小窗、雕栏、对联
总说——总计核舟“容量”,再叹技艺“灵怪”
佛印(右)——绝类弥勒 右舟子作啸呼状船尾楫(中)左舟子视端容寂题名色墨 篆章色丹
初中人教部编版核舟记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核舟记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栏目导航,敝姓李,促膝谈心,qī油漆,手艺奇妙精巧的人,直径一寸的木头,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高高的帽子,“衡”同“横”,奇奇数余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核舟记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核舟记背景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写作背景,字词认读,课文翻译,字词释义,十分等于一寸,表承接,助词可不译出,代指船舱,之代指窗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桃花源记,核舟记,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品味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