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展开重点二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3)意义
①表示某个具体反应的实质。例如2NaOH+H2SO4===Na2SO4+2H2O可以表示为H++OH-===H2O,说明SOeq \\al(2-,4)和Na+没有参加反应。
②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H++OH-===H2O可以表示NaOH和HCl、KOH和H2SO4等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4)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分析
①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②看是否符合拆写原则;③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④看是否遵守电荷守恒;⑤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⑥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个数配比;
⑧关于“微溶物”的拆写问题:
例:澄清石灰水可拆写成Ca2+和OH-,石灰乳则写成化学式Ca(OH)2。常见的微溶物有:Ca(OH)2、CaSO4、Ag2SO4、MgCO3。
课堂任务单:
学习目标
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第一环节:合作探究
任务一:3.离子反应的应用
(1)离子共存
① “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为蓝色、Fe3+为棕黄色、Fe2+为浅绿色、MnO4-为紫红色。“透明”不等于“无色”。
②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溶性的盐:Ca2+与COeq \\al(2-,3),Ba2+与COeq \\al(2-,3)、SOeq \\al(2-,4),Ag+与Cl-等。
生成难溶性的碱:OH-与Cu2+、Fe2+、Fe3+、Mg2+、Al3+等。
生成微溶物质:如Ag+与SOeq \\al(2-,4),Ca2+与SOeq \\al(2-,4)、OH-,Mg2+与COeq \\al(2-,3)等。
③生成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与COeq \\al(2-,3)、HCOeq \\al(-,3)等。
④生成水或其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与OH-、CH3COO-等。
常见难电离的物质:H2O;弱酸:CH3COOH、H2CO3、HClO、H2S、H2SO3等;弱碱:Al(OH)3、Cu(OH)2、Fe(OH)3、Fe(OH)2等。
(2)离子的检验
①COeq \\al(2-,3):向待测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eq \\al(2-,3)。
②SOeq \\al(2-,4):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eq \\al(2-,4)。
③Cl-: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任务二:
重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反应:物质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的反应。
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后的生成物,即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后的生成物,即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即:氧化剂→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记忆口诀:氧→得→降→还→还→还 还→失→升→氧→氧→氧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Br2、F2等。
②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4+、Cu2+等。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KMnO4、MnO2、PbO2、KClO3等。
④过氧化物:如H2O2、Na2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如K、Na、Mg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低价态金属阳离子:如Fe2+、Cu+等。
④元素处于低价态的氧化物:如CO、NO、SO2等。
⑤非金属阴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如S2-、I-、H2S等。
⑥非金属氢化物:如HBr、HI、H2S等。
任务三:
重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反应物)>氧化产物(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反应物)>还原产物(产物)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非金属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4.根据同种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
一般来说,对于同种元素来说,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如:
但:氧化性 HClO>HClO2>HClO3>HClO4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重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转移电子总数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中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
3.转化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拢而不交叉;含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强弱规律
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应用:判断物质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顺序。
第三环节: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作净水剂是由于易溶于水
B.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制备胶体
C.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D.、、、能在胶体中大量共存
2.气体与足量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则(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能将氧化成D.两个反应中均作还原剂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时,起还原作用
C.室温下,向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的氧化性比的强
D.、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实验1-2,注意事项,实验1-3,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典实验观摩领悟),探究消毒剂的使用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