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
展开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七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优化
一、单选题
1.磷酸二氢铵(NH4H2PO4)常作干粉灭火器的原料,温度高于 100℃会分解。关于 NH4H2PO4 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 B.分解时放热
C.与强碱反应能产生氨气 D.可用作复合肥料
2.汽车尾气处理反应为:2NO(g) + 2CO(g)⇌N2(g) + 2CO2(g) ΔH<0,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尾气处理效率的是
A.提高尾气流速 B.使用更高效催化剂
C.增设尾气循环处理系统 D.使用无铅汽油,防止催化剂“中毒”
3.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正确的是
A.芒硝:Na2SO4·H2O B.消石灰:CaO
C.碳铵:NH4HCO3 D.摩尔盐:NH4Fe(SO4)2·6H2O
4.某混合物X中可能含有FeSO4、NaAlO2、CuSO4、Na2O2、(NH4)2SO4中的几种或全部。将X与足量水作用,得到气体Q、固体Y和碱性溶液Z。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X中Na2O2、NaAlO2至少有一种 B.生成的气体Q可能含有二种成分
C.将固体Y充分灼烧,其质量一定减少 D.溶液Z一定无色,加入适量硫酸可能生成沉淀
5.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4)2SO4中检出化学式为N4H4(SO4)2的物质,该物质的晶体中含有和两种离子,当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H4(SO4)2不能与草木灰、K3PO4等化肥混合施用
B.N4H4(SO4)2的电离方程式为N4H4(SO4)2⇌+2
C.14N、N4与N2互为同位素
D.N4H4(SO4)2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6.某些化学药品由于管理不善,容易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该化学品不可能是
A.Na B.KMnO4 C.NH4NO3 D.NaCl
7.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加热铝箱使之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C |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后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N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常温下为气态 C.无毒无味 D.氮元素为+4价
9.“三元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1所示(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则图1中方框内表示无毒气体分子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0.以下对于溶液中一些成分的鉴定,正确的是
A.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若出现白色絮状,则说明待测液中含有
B.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待测液中不含Fe元素
C.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溶液,若出现白色絮状,则说明待测液中含有
D.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若出现气泡,则说明待测液中含有
11.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现有和的混合气,若用足量的N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已知:,)则混合气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 B. C. D.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13.对于铵盐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①都溶于水 ②都是白色晶体 ③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 ⑤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氨气放出 ⑥都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14.施用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并能提高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关于氮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CO(NH2)2是一种氮肥 B.储存碳酸氢铵时,应密封并置于阴凉通风处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 D.氮肥溶于水,其中的氮元素均以铵离子形式在存
15.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 B.样品中加NaOH溶液加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检验样品中有NH4+的存在 | C.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KNO3晶体先析出 | D.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16.Ⅰ液氨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和乙两种盐。2.55g乙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丙和丁共2.24L(标准状况),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另取少量FeCl3溶液,向其中滴加甲溶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试推测回答:
(1)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化合物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请写出乙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请写出液氨与二硫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实验室制备少量Na2S2O5的方法:在不断搅拌下,控制反应温度在40℃左右,向Na2CO3过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当溶液pH约为4时,停止反应。在20℃静置结晶,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
(1)温度为40℃时,SO2与Na2CO3过饱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
(2)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7.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它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不与氨气反应;
③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活动探究一)探究膨松剂的主要成分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
① | 点燃酒精灯,打开,关闭 | 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________ | 有二氧化碳生成 |
② | 打开,关闭 | 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色 | 有氨气生成 |
③ | 继续加热 | 试管中仍有固体 | 试管中有不分解的固体 |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3)按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气密性良好,A、C、D、E中的试剂均足量)。
将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后进行加热。
①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4)测定氨气的质量:需调整上图中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的连接顺序,另取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品质良好。
(反思与评价)活动探究二中,若没有装置E,测定结果会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8.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NO2与SO2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某实验小组对雾霾的成分进行了验证,并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及探究H2SO3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是某地PM2.5雾霾的主要成分,收集一定量的雾霾固体进行验证。取一定量的雾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把溶液分成两份盛于试管中: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其中一份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SO42- |
②向另一份中加适量NaOH浓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持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 ③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靠近试管口的红色石蕊试纸___ |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NH4+。综合上面实验,初步说明雾霾固体颗粒中含有(NH4)2SO4 |
(2)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测定原理:SO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测定方法:在某监测点,量取5.0mL5.0×10-4mol/L的碘溶液,注入图中的试管中,加几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按图中装置连接好仪器,利用止水夹控制,进行抽气,取下注射器排气,重复操作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共抽取空气8.0L,则测得该监测点空气中SO2的含量为_______mg/L。
(3)探究H2SO3的部分性质。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
①甲同学认为按照A→C→F→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装置,可以证明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②丙同学采用间接法证明,实验方案为按照A→C→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A装置中甲仪器名称为______。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 A中乙为MnO2固体,甲中盛有浓盐酸,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 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Ⅰ.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
Ⅱ.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某同学得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评价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③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关闭止水夹c,制得NO2,接着再进行有关实验。
① 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NO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钠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3.C4.D5.A6.D7.D8.C9.D10.D11.C12.B13.C14.D15.B
16.NH4SCN NH+HS-+2OH-NH3↑+S2-+2H2O 3NH3+CS2=NH4SCN+NH4HS 2SO2+CO+H2O=2HSO+CO2 其可能的原因是在制备过程中Na2S2O5易分解生成Na2SO3,且Na2SO3易被氧化生成Na2SO4,(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7.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 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 二氧化碳 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D C和D 偏大
18.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变蓝 SO2+I2+2H2O=H2SO4+2HI 0.020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E D F 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19.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溶液褪色 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气体溶于水后能够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吸收尾气,防止大气污染 a b c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