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精练
展开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七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跟踪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B.加入足量的HCl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2.下列化学与生活知识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导致白色污染
B.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C.酸雨是指pH<7的雨水,主要由于空气中SO2含量偏高引起
D.臭氧空洞的形成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有关
3.下列关于工业制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制硝酸是将NO2溶于水,同时通入氧气以提高转化率,减少尾气排放
B.工业制硫酸会产生SO2和SO3尾气
C.工业制硫酸应对SO2进行循环利用
D.工业制硝酸和硫酸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把3体积NO2气体依次通过①饱和NaHCO3溶液,②浓硫酸,③Na2O2后(假设每一步的反应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 )
A.1体积NO B.体积O2 C.1体积NO2和体积O2 D.体积NO
5.关于氯化铵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放热 B.作氮肥
C.电子式 D.受热不易分解
6.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防治大气污染,需重点治理汽车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转化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过程中所有元素均被氧化 B.、均能使人体中毒
C.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汽车尾气中的、都是汽油燃烧的产物
7.以下气体中因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A.CO B.NO2 C.H2O D.SO2
8.如图锥形瓶中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头,使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NO2、Y是NaOH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溶液
9.下列不属于铵盐所共有的性质( )
A.都是晶体 B.都能溶于水
C.常温时易分解 D.都能跟碱反应放出氨气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4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NH3 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Al2O3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11.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有CO2、H2O、NO、N2,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CO2和NO反应生成NO2和CO
C.NO遇空气生成NO2 D.H2O和NO反应生成H2和NO2
12.如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液体) | b(固体) | c(液体) |
A | 稀盐酸 | 锌粒 | 浓硫酸 |
B | 浓氨水 | 生石灰 | 浓硫酸 |
C | 浓硝酸 | Cu片 | NaOH溶液 |
D | 稀硝酸 | Cu片 | H2O |
A.A B.B C.C D.D
13.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1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性质 | 用途 |
A | 液氨气化吸热 | 可用作制冷剂 |
B | NH4HCO3受热易分解 | 可用作氮肥 |
C | 二氧化硅能与HF反应 | 可用作光导纤维 |
D |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 | 可用作漂白剂 |
A.A B.B C.C D.D
15.有下列物质:①氮氧化物、②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含铅化合物、④二氧化硫、⑤一氧化碳,其中属于汽车尾气成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实验题
16.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常用浓硫酸吸收氨气。
实验一:检验膨松剂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仍有固体,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实验二: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4)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测定氨气的质量:将上图装置中___________(填字母)的连接顺序对调。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7.有一包白色固体(为一种二元酸的正盐),下表为进行相关实验的部分实验报告。
(1)请根据实验现象,将你作出的判断填在表格内的相应位置。
步骤序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判断 |
① | 取固体溶于水,得溶液X | 得到无色溶液 |
|
② | 取少量溶液X,加入氯化钡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可能含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
③ | 取少量溶液X,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含有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
结论:此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
(2)若想确认此白色固体的成分,应在步骤________(填步骤序号)中加入试剂A,试剂A为_________。
(3)若在步骤②的操作中,加入试剂A后仍有白色沉淀,写出据此确认的溶液X与氢氧化钡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NO2与SO2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某实验小组对雾霾的成分进行了验证,并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及探究H2SO3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是某地PM2.5雾霾的主要成分,收集一定量的雾霾固体进行验证。取一定量的雾霾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把溶液分成两份盛于试管中: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其中一份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SO42- |
②向另一份中加适量NaOH浓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持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 ③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靠近试管口的红色石蕊试纸___ | 证明雾霾固体中含有NH4+。综合上面实验,初步说明雾霾固体颗粒中含有(NH4)2SO4 |
(2)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测定原理:SO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测定方法:在某监测点,量取5.0mL5.0×10-4mol/L的碘溶液,注入图中的试管中,加几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按图中装置连接好仪器,利用止水夹控制,进行抽气,取下注射器排气,重复操作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共抽取空气8.0L,则测得该监测点空气中SO2的含量为_______mg/L。
(3)探究H2SO3的部分性质。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
①甲同学认为按照A→C→F→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装置,可以证明H2SO3与HClO的酸性强弱,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②丙同学采用间接法证明,实验方案为按照A→C→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
三、计算题
19.将12.8 g铜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氮氧化物(仅含NO2和NO)共5.6 L。
(1)若用2 mol/L的NaOH溶液吸收气体,恰好吸收生成了含NaNO2和NaNO3的混合液,实验测定其中含有NaNO3 0.05 mol。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2)为了使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可同时加入双氧水。则至少需要34%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A2.B3.D4.B5.B6.B7.A8.C9.C10.B11.C12.A13.D14.A15.D
1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NaHCO3、NH4HCO3 D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和氨气 将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 CD 偏大
17.、、 (NH4)2SO4、(NH4)2CO3、(NH4)2SO3 ② 盐酸 2++Ba2++2OH-BaSO4↓+2NH3↑+2H2O
18.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变蓝 SO2+I2+2H2O=H2SO4+2HI 0.020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E D F 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19.125 20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