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习题
展开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七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练习(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
B.浓硝酸与铜反应或与碳反应,均体现浓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C.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D.常温下铝和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因此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2.汽车尾气处理反应为:2NO(g) + 2CO(g)⇌N2(g) + 2CO2(g) ΔH<0,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尾气处理效率的是
A.提高尾气流速 B.使用更高效催化剂
C.增设尾气循环处理系统 D.使用无铅汽油,防止催化剂“中毒”
3.下列化学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
A.Na2SO4:芒硝 B.Al2O3:刚玉
C.(NH4)2CO3:碳铵 D.CH3OCH3:二甲醚
4.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SO
C.加入 NaOH 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NH
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 Cl-
5.某固体X可能由NH4Cl、AlCl3、NaCl、AgN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少量X投入水中得到碱性澄清液。若向溶液中加一定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Y生成。对原固体判断不正确的是
A.X肯定存在AlCl3 B.X肯定存在NaOH
C.加水溶解时,可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加稀硝酸至过量,Y可能不溶解
6.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7.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为Ca(OH)2溶液;乙为稀盐酸 B.甲为水;乙为NaOH溶液
C.甲为NaOH溶液;乙为水 D.甲为稀盐酸;乙为NaCl溶液
8.厌氧氨氧化法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Ⅱ属于氧化反应,过程Ⅳ属于还原反应
B.过程Ⅰ中,参与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厌氧氨氧化法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1mol经过程I、Ⅱ、Ⅲ后(假设每步转化均完全)得到氮气的体积约为11.2L(标准状况下)
9.离子甲与微粒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离子甲不可能是( )
A. B. C.Al3+ D.Mg2+
1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用装置②于吸收 HC1气体,能够防止倒吸
C.用装置③加热硫酸铜溶液制得硫酸铜固体 D.用装置④收集 NO2气体
11.将51.2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 )
A.1.8mol/L B.2mol/L C.2.4 mol/L D.3.6 mol/L
12.防治污染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1的成分是CaCO3、CaSO3 B.向气体1中通入的空气需要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4++5NO2-+4H+=6NO↑+4H2O
13.“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对接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发射时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从尾部会喷出大量的高温气体,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以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你认为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NO遇空气生成了NO2
C.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了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14.如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液体) | b(固体) | c(液体) |
A | 稀盐酸 | 锌粒 | 浓硫酸 |
B | 浓氨水 | 生石灰 | 浓硫酸 |
C | 浓硝酸 | Cu片 | NaOH溶液 |
D | 稀硝酸 | Cu片 | H2O |
A.A B.B C.C D.D
1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
A.CH4 B.NH3
C.N2 D.NO2
二、实验题
16.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常用浓硫酸吸收氨气。
实验一:检验膨松剂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仍有固体,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实验二: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4)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测定氨气的质量:将上图装置中___________(填字母)的连接顺序对调。另取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7.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假设仅为NO和NO2的混合物),影响生态环境。
Ⅰ.氮氧化物NOx 对环境主要影响有两点____、____。
Ⅱ.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 ,反应原理为:NH3 + NOxN2 + 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是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
(3)反应6 NO2+8 NH37 N2+12 H2O可用于处理NO2。当转移3.6 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Ⅲ.工业上也常用NaOH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
NO + NO2 + 2NaOH= 2NaNO2 + H2O (I) 2NO2 + 2NaOH =NaNO2 + NaNO3 + H2O (II)
(1)当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时,转化为盐。x的值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1.0 B.1.3 C.1.5 D.2.0
(2)2240 mL(标准状况)NO 和NO2的混合气体溶于200 m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无气体放出,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Ⅳ.除能防止有毒气体的污染外,NaOH溶液吸收法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其缺点是_____。
三、填空题
18.(1)如图所示,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汽车(用序号①、②、③表示)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废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这三种汽车分别是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为燃料的汽车和电动汽车中的一种。
请判断其中序号为①的是______________汽车,序号为③的是______________汽车。
(2)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①的条件下,用氨气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无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课外实验:
(实验操作)
浸过氯化钠溶液的布条很快烧光,浸过氯化铵溶液的布条不燃烧,冒出白烟。
(1)氯化铵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浸过氯化铵溶液的布条不燃烧、不易着火的主要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3.D4.C5.A6.C7.A8.D9.A10.C11.B12.C13.B14.A15.D
1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NaHCO3、NH4HCO3 D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和氨气 将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 CD 偏大
17.酸雨 光化学烟雾 2NH4Cl +Ca(OH)2CaCl2 + 2NH3↑ + 2H2O 混合气体 尾气吸收 0.9 CD 0.5 mol/L 得到化工产品;操作简单 若NO过量,则不能被全部吸收
18.电动 以汽油为燃料的
19.c(Cl-)>c(NH4+)>c(H+)>c(OH-) NH4Cl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等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