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4 Word版含答案
展开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C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如图所示,①为AlCl3溶液,②为浓氨水,则①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C项,漂白纸浆体现出SO2的漂白性,错。
2.(2015·浙江卷)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解析:A项,选用H2SO4不引入杂质,加入铁粉的目的是和足量的酸及生成的Fe3+反应,正确;B项,SiO2不溶于硫酸,所以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除去Fe2+中的Al3+,正确;C项,Fe2+易被氧化,FeSO4·7H2O易分解,正确;D项,由于溶液1中铁以Fe3+形式存在,所以加入NaOH至过量生成Fe(OH)3,最终只能得到Fe2(SO4)3,错误。
3.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加入的铁粉质量,已知原混合溶液中FeCl3为0.4 mol,则CuCl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是( A )
A.1 mol B.1.5 mol
C.2 mol D.2.5 mol
解析:氧化性:Fe3+>Cu2+,所以加入的铁粉先与Fe3+反应:2Fe3++Fe===3Fe2+,所以0.4 mol FeCl3 要消耗11.2 g Fe,由于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加入的Fe粉的质量,设CuCl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还要消耗n mol Fe而生成n mol Cu,所以 64n>56n+11.2,解得n>1.4,所以选A。
4.(2016·江苏南京调研)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Na、Mg、Al分别与100 mL 2 mol·L-1的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V(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x=2.24
B.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反应时,Na、Mg、Al均过量
D.曲线b为Mg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生成气体的体积相等,则盐酸完全反应,x=2.24,A项正确。根据生成的H2为2.24 L,可知Na失去0.2 mol电子,则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B项正确。反应时如果Na过量,则Na会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必多于2.24 L,C项错误。根据反应速率可知曲线a、b、c依次是Na、Mg、Al与盐酸反应的图像,D项正确。
5.(2016·北京西城区期末)某溶液中含大量NH、Na+、HCO、CO、CH3COO-,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C )
A.Na+ B.CO、NH
C.CH3COO- D.CH3COO-、Na+
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所以铵根离子浓度减小,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所以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都改变,故基本不变的是醋酸根离子,故选C。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后可得到纯净的氨气
C.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NH4HCO3溶液与NaHCO3溶液均能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HCO3溶液的pH大
解析:铜与浓硫酸加热才能较快反应。
7.(2016·陕西宝鸡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均正确且对应的是( B )
A.SiO2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可制光导纤维
B.氯水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氨水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
D.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硫化氢气体
解析:A项SiO2不导电;C项是应用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白烟”来检验HCl;D项浓H2SO4不能干燥 H2S。
8.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D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解析:Cl2能漂白是因为其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SO2能漂白是因为其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与氧化性无关,错误;B项,氯化铵加热固体减少是由于发生了分解反应,错误;C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B )
A.NH3溶于水后显碱性,在FeCl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可制取Fe(OH)3胶体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
C.次氯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配制“84”消毒液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解析:A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只能用加热水解的方法,而通入氨气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错误;B项,加热促进Na2CO3的水解,碱性增加,去污效果好,正确;C项,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项,浓硝酸与铜在常温下剧烈反应,而遇铝则发生钝化,错误。
10.CaCO3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通过反应生成一系列物质,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Cl2和SO2均可以漂白有色物质,且漂白的原理相同
B.由 SiO2+Na2CO3Na2SiO3+CO2↑可知H2CO3的酸性弱于H2SiO3
C.工业上,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后,再通入CO2 制 NaHCO3
D.制取玻璃、纯碱和漂白粉所涉及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Cl2和SO2的漂白原理分别是氧化性漂白和非氧化性漂白,A项错误;高温下制玻璃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生成的CO2逸出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B项错误;C项是侯氏制碱法原理,正确;制取漂白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11.海洋中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和水产资源,如图所示为海水利用的部分流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利用其溶解度比较小
B.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在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解析:A项中发生的反应为CO2+H2O+NH3+NaCl===NaHCO3↓+NH4Cl,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NaHCO3的溶解度比较小,A项正确;B项中澄清石灰水与NaHCO3和Na2CO3反应都能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用于鉴别两种物质,B项错误;C项中④步骤为SO2+2H2O+Br2===H2SO4+2HBr,溴元素被还原,C项错误;D项中工业上制取金属镁采用电解熔融MgCl2,不是电解饱和MgCl2溶液,D项错误。
12.如图所示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列选项中所加物质均正确的是( C )
选项 | M | N | P | Q |
A | NH3·H2O | Ba(OH)2 | 铜 | 石蕊溶液 |
B | Na | BaCl2 | FeO | KSCN |
C | NaOH | Ba(NO3)2 | 锌粉 | KSCN |
D | NaHCO3 | MgCl2 | Fe | 石蕊溶液 |
解析:A项中Ba(OH)2与Fe2(SO4)3溶液反应得到的是红褐色沉淀Fe(OH)3与白色沉淀BaSO4的混合物;B项中FeO不能还原Fe3+ ;D项中MgCl2无法与Fe2(SO4)3反应生成沉淀。
13.(2016·黑龙江大庆模拟)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甲不可能是( C )
A.NaOH 溶液 B.Fe
C.Al2O3 D.C
解析:A项,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 (乙),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 (丙),Na2CO3和NaHCO3之间可相互转化,正确;B项,Fe与少量硝酸反应生成Fe(NO3)2(乙),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Fe(NO3)3(丙),Fe(NO3)2 和Fe(NO3)3 之间可相互转化,正确;C项,Al2O3无论与少量或过量NaOH溶液反应均只生成NaAlO2,与少量或过量盐酸反应均只生成AlCl3,不正确;D项,C与少量O2反应生成CO(乙),与过量O2反应生成CO2 (丙),CO和CO2之间可相互转化,正确。
1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B.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
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
D.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
解析:A项,实验室制氯气是利用了二氧化锰的氧化性,错误;B项,Na2O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正确;C项,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产生CO2,使食物膨松,故可作食品膨松剂,错误;D项,Na2SO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和分离,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错误。
15.(2015·北京石景山期末)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a2+、Cl-、Br-、SO、HCO、CO等离子,火力发电时排放的烟气可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海水pH约为8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海水含CO、HCO
B.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有SO2+H2OH2SO3
C.氧化主要是氧气将HSO、SO、H2SO3氧化为SO
D.经稀释后排放出的废水中,SO浓度与海水相同
解析:海水中含有能发生水解的CO和HCO,水解反应为CO+H2OHCO+OH-和HCO+H2OH2CO3+OH-,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天然海水的pH≈8,故A项正确;吸收塔中发生的是海水中的水与SO2反应生成H2SO3,从而将烟气中的SO2吸收,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B项正确;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要用氧气进行氧化处理,氧气将H2SO3、HSO、SO等氧化为SO,故C项正确;从框图可知,排放出来的废水中SO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大,故D项错误。
16.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BaCl2溶液变浑浊 |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
B | Na2S溶液变浑浊 |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
C | Ba(NO3)2溶液无变化 | SO2未反应 |
D | 石蕊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解析: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依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判断: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反应,BaCl2溶液无变化,A项错误;SO2与Na2S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B项正确;酸性条件下Ba(NO3)2中的NO能将SO2氧化,从而产生浑浊,C项错误;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D项错误。
17.(2016·江苏扬州高中模拟)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碱时,则X可能是NaAlO2
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酸时,则X可能是NH3
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非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CO2
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FeCl3
18.(2016·江西南昌模拟)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
B.总反应式为2H2O2H2↑+O2↑
C.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
D.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解析: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铝镓合金与水反应时还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8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8 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g,36 L,15 g,5~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6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6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kJ·ml-1,4 kJ·ml-1,8 kJ·ml-1,48 L,2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2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2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