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470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470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470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力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 力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重力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
展开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了解弹簧称的制作原理及作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 |||||||||||||||||||||||||||||||||||||||||||||||||||||||||||||
教材分析 | 重点 |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 ||||||||||||||||||||||||||||||||||||||||||||||||||||||||||||
难点 |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 |||||||||||||||||||||||||||||||||||||||||||||||||||||||||||||
教 学 方 法 |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 |||||||||||||||||||||||||||||||||||||||||||||||||||||||||||||
教 具 | 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橡皮筋、气球、等 | |||||||||||||||||||||||||||||||||||||||||||||||||||||||||||||
学 法 指 导 | (1)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课前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钢丝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 (学生实验)用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感受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同时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 |||||||||||||||||||||||||||||||||||||||||||||||||||||||||||||
新
授 | (一)活动中感悟 亲历体验 【思考】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让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揭示课题《弹力》 (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变
(小组讨论)上面的这些形变有什么特点:有的形变可以恢复原状有的不可以恢复原状 【结论】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或观察到的一些形变看看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非弹性形变 (播放视频):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绳的扭转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 观看视频形成印象物体的形变、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很实用物理就在我身边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放大形变 突破难点 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我们知道书本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本有支持力 【提问】那么压力和支持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会不会也象弹簧一样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呢?若有这个形变与弹簧、橡皮条的形变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猜想】没有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渗透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设计微小形变实验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发生形变的事实
【体验】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请几个学生上台体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心信心进一步体会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演示实验)弹簧在较大的力作用下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不能恢复原状 引导得到原因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从而说明弹簧秤不能称量过大的物体的原因 【引出概念】我们把这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像上面我们所熟知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就是最常见的几个弹力 (三)分析类比 引出条件 (对比实验)被拉长的弹簧使小车右运动处于原长的弹簧使小车保持静止橡皮泥被小车压缩放手后小车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演示实验)A.书本(装水气球)与桌面(纤维板)间相互挤压并让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加括号的内容) B.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用水气球替代灯泡用橡皮筋代替电线)与电线的相互拉伸
(小组讨论)利用表格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概括出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以及这三种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 【结论】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书与桌面、电线与电灯的形变情况用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 (四)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演示实验):三个弹簧两个一样不一样的两个弹簧上挂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另一个挂两个钩码并提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回答):与形变量有关与弹簧本身有关 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与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学生设计实验然后分组实验 【参考实验案例】 如图所示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注意事项】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 (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 mm应估读一位 弹簧组的说明书已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 【建议做法】 (1)选择器材:从弹簧组中选择一只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杠杆上:从实验桌上选择合适的钩码(将班级分成两大组选用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进行对比实验) (2)首先将实验装置调整妥当(如整个装置是否竖直平稳标尺与弹簧的距离是否合适标尺面与弹簧上的指针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便于读数等) (3)读出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所指刻度 (4)悬挂50g钩码一个待稳定后读出弹簧上指针所指刻度并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记入表格 (5)逐个增加钩码重复第4步至少做5组数据
【总结】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F=kx来表示这种关系其中F是弹簧受到的弹力大小x是弹簧的形变量既可以是弹簧的伸长量又可以是弹簧的压缩量 (五)巩固练习 深化拓展 【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闹钟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电子钟不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 B.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解析:闹钟跟电子钟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闹钟是利用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起动的而电子钟则是一种机械运动跟闹钟不一样而产生弹力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绳子上拉力的方向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选项是A、C 2.一根轻质弹簧当它受到10N的拉力时长度为12cm当它受到25N的拉力时长度为15cm问弹簧不受力时的自然长度为多少?当受到20N的压力时其长度为多少?(均在弹性限度内) 解析:有些同学往往把弹簧的原长、弹簧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混淆起来有的同学还把弹簧被压缩时的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伸长量混淆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解题习惯养成规范解题格式的习惯 (六)课堂小结 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在小组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纲要提高学习的水平 【总结】a. 形变和弹性形变 b.弹力的概念 b.弹力的有无与弹力方向的 e.确定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课外研究】我们在物理中会碰到许多弹力但他们的方向是有共同规律的你能不能找出?这个问题希望大家根据书本在课后去找资料、同学间相互讨论来完成一篇关于更一般的弹力方向的规律的小论文 | |||||||||||||||||||||||||||||||||||||||||||||||||||||||||||||
板书设计 |
| |||||||||||||||||||||||||||||||||||||||||||||||||||||||||||||
作置 | 教材P8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 |||||||||||||||||||||||||||||||||||||||||||||||||||||||||||||
教学反思 | 上完这一节课回顾一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发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的欲望本课中设计了多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将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兴趣昂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2.巧妙设置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将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个关键性的设问对课堂内容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如何观察桌子的微小形变?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积极贯彻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难驾驭因此这节课的授课中在时间的调控上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物理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力,弹簧测力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七章 力7.2 弹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七章 力7.2 弹力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