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登岳阳楼综合训练题
展开【导学号:46162033】
蹩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 涕泗(sì) 诠释(quán)
襁褓(bǎ) 与时俱进(yù) 剽悍(biā)
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
【答案】 “落”应读luō,“与”应读yǔ,“剽”应读piā。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解析】 C项,“老病”,年老多病。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eq \b\lc\{(\a\vs4\al\c1(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难求))
B.eq \b\lc\{(\a\vs4\al\c1(势拔五岳掩赤城,凭轩涕泗流))
C.eq \b\lc\{(\a\vs4\al\c1(亲朋无一字,对此欲倒东南倾))
D.eq \b\lc\{(\a\vs4\al\c1(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A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信”,古义为“实在”;今义为“书信”。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C项,“字”,古义为“书信”;今义为“文字”。“东南”,古义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今义为方位名词,“东南方向”。
【答案】 D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46162034】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eq \a\vs4\al([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不但要细读全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答案】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所以诗人发出了“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赏析。
【解析】 “表达技巧”一般分为: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表达方式(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①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②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③“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作者的言行反差的对比等。
【答案】 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导学号:46162035】
江 村[注]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公元760年,在亲友故旧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过了几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7.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找一首诗的“诗眼”,就是找最能体现全诗感情的字眼。本诗的前三联都是紧扣首联中“长夏江村事事幽”的“幽”字来写的。答题时,不仅要答出诗眼,还要具体分析。
【答案】 “幽”字。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悠然,首联中的“幽”字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可谓一字经纬,统摄全篇。
8.有人说,诗的尾联所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全诗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悠闲舒适的生活,但从尾联的“但有”和“更何求”二语仍可看出诗人的无奈与自慰。
【答案】 同意这种看法。生活安定得享天伦,拥有这些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但这一切却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是不牢靠的,“但有”一词正表露出诗人的隐忧;而杜甫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不会满足于独善其身,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自慰之词。所以说,这首诗的欣喜之中透露着悲苦之情。
eq \a\vs4\al([语言表达层次(C)])
9.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
②他的诗人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很难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
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
⑥比如杜甫《铁堂峡》:“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
【解析】 ①是具有总括作用的句子。③以下是分说。⑤“这个时代”紧承③。②承⑤转折。④与②为因果关系。⑥是对④的具体说明。
【答案】 ①③⑤②④⑥
10.下图是“合肥志愿者”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导学号:46162036】
【解析】 该标志主要由两个手拉手的人和由他们组成的心形构成,单个的人形构成形似“F”的字母,两个手拉手的人构成字母“H”。此寓意比较明显,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 ①单个人形类似字母“F”,两个人形组成字母“H”,寓意“合肥”。②两个人携手相牵,组成一颗大的心形,寓意奉献互助,团结一心。③两个人形组成三颗“心”,寓意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心连心,共建爱心社会。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阁夜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阁夜同步训练题,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将进酒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将进酒课堂检测,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湘夫人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湘夫人同步练习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