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2、对比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3、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
4、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牧场,畜种及农业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导学提纲,基本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网络
2、老师点拨四大地区划分的界线及主导的因素
3、教师点释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的原因
4、运用表格对比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
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复习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特点,及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四、复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然区域
(1)、不同的地理区域 经济区域
行政区域
(2)、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3)、同一类型的区域,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对照书的首页目录举例说明)
(4)、区域的存在: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划
邮政编码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划中的邮电局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如:441300 441315
长途电话区号:如:0722
车牌号:如:鄂S AR526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二)、要点热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1)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 400mm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 1 月 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 800 m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 (3)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三)总结反馈: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知识归纳:
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反馈检测:中考集结号、优化设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一月均温
<0℃
>0℃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气候
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流量小、流程短、支流少、
结冰期长
流量大、流程长、支流多、
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制度
旱田、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车
水路、船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文化差异
秦腔、吹唢呐
越剧、吹箫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北
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玛拉雅山以北
主要地形区
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青海湖
地表景观
雅丹地貌、胡杨林
冰川广布
河流
塔里木河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澜沧江的发源地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特征
干旱
高寒
能源
石油、天然气
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
牧场
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的山地牧场
青海和西藏的高寒牧场
畜种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
青藏牦牛、藏绵羊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厦平原、河西走廓、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藏南谷地(青稞、小麦)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一月均温
<0℃
>0℃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气候
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流量小、流程短、支流少、
结冰期长
流量大、流程长、支流多、
汛期长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制度
旱田、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车
水路、船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文化差异
秦腔、吹唢呐
越剧、吹箫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北
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玛拉雅山以北
主要地形区
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青海湖
地表景观
雅丹地貌、胡杨林
冰川广布
河流
塔里木河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发源地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特征
干旱
高寒
能源
石油、天然气
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
牧场
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的山地牧场
青海和西藏的高寒牧场
畜种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
青藏牦牛、藏绵羊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厦平原、
河西走廓、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藏南谷地
(青稞、小麦)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dl/tb_c949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精品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级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