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 构图的作用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课 手工书设计 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三课 方寸钤记——藏书印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四课 书间精灵——藏书票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美术人教版第1课 书林漫步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课 书林漫步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一课 书林漫步(第二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
学生回答
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
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
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
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 卷轴装:
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优点:克服了缣贵而简重的不便。缺点:纸缺乏帛的坚韧,来回卷舒不便检索文字,且易断裂。
经折装:
卷轴制度演变到册页制度的过渡方式之一。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方式,后又称“折子本”。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是同一时代同在卷轴装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产生的不同的装帧形式。
蝴蝶装:
简称“蝶装”。宋代雕版印书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种装帧形式,风靡于宋元,流行大约400年 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亦称“裹背装”、“裹后背”。大约起自南宋,盛行于明,尤其是政府官书。
线装:
明代中叶线装流行,清代最为盛行,沿用至今。
2、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纸、羊皮纸等初始阶段。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传入欧洲,以及后来金属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书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末,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使欧洲迎来了20世纪书籍设计的新高潮。
四、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五、课后拓展: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一天汇总学生做的PPT演示文件。按照顺序排好,拷贝在电脑里。
做好PPT文件,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比较独特的书籍。
学生形成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
导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样的书会让你多看一眼甚至有买下的欲望呢?
出版界有这样一句话:“读者买书,一看名,二看皮,三看内容。”由此看来,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重要。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书籍市通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式的呢?从下面的讲解中寻找答案吧。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籍设计。每组讲完后其他组有一次机会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小组的讲解分析。
第一组主讲同学上台。
为学生接下来的讲解展示做引导,同时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检验小组准备情况。
发
展
阶
段
教师倾听。
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
第三组讲完后,教师上台,
感谢三组同学带给我们的中国古籍设计知识。可以看出,中国古籍设计平实质朴。同学们仔细看看,更多的设计变化体现在哪一方面?
书籍材质和装帧形式这两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外的书籍设计与中国古籍设计有什么不同。有请第四组同学。
师生分析后总结,运用材质不同,欧洲早期的书籍装帧华丽,设计精美。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籍的材质由竹简和羊皮等逐渐演变为纸张,为普通民众享用文明传播带来契机,更为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接下来有请第五组和六组同学为我们介绍近现代的书籍设计。
第一组讲解简册、叶子、梵夹装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二组讲解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三组讲解包背装、蝴蝶装、线装、书函及书盒这四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四组主讲纸莎草纸书、卷轴羊皮书、《拜占庭圣经》这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五组讲解《乔叟著作集》、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德国包豪斯杂志设计这三类书籍设计。
第六组讲解《呐喊》《中国记忆》这两套书籍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展示成果—回答提问”这个过程,得到较深的理解,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书籍设计形式。
教师小结串联书籍设计的发展,是学生较清晰的理顺书记的变迁过程。
总
结
评
价
到此我真是收获很多:第一组有我国最早的书籍形态—简册。第二组有历史上应用最久的书籍形态—卷轴装和到册页的过度形态—旋风装和经折装。第三组有包背装、蝴蝶装和线装。第四组有呈卷轴形态纸莎草纸书、卷轴羊皮书盒精美华丽的《拜占庭圣经》。第五组有风格明显的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和德国包豪斯杂志设计。第六组有我国现代书籍设计开拓者和倡导者鲁迅的《呐喊》和“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记忆》。
我发现书籍设计不仅仅体现了实用的价值,书籍设计的意义更在于书籍设计艺术所创造的美,这为书籍本身的价值增添了永恒的意义。
那什么样的书才能是“世界最美的书”呢?
为学生展示“世界最美的书”的标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书籍设计的艺术价值。说明书籍设计美的要素
拓
展
下面做个活动,把你们手中的书,放在相应的书籍设计形式面前,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些设计形式。
教师看学生是否拜访正确。
课后可以查找一些独特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书籍进行欣赏、分析。再去书店时候,也可以用你的专业眼光关注一下书店里的书籍设计。
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引发他们继续关注书籍设计的兴趣。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节第1课 书林漫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节第1课 书林漫步教学设计,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书林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书林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后拓展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第1课 书林漫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1课 书林漫步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阶段,发展阶段,总结评价,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