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人口与环境》(含答案)
展开夯基练习 人口与环境
一 、选择题
1.下图为2009年俄罗斯的人口金字塔图,其中人口总数约1.4亿,死亡率为15‰。读图完成(1)~(3)题。
(1)2005年至2009年俄罗斯的平均人口出生率大致为( )
A.8‰ B.11‰ C.16‰ D.20‰
(2)与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的是( )
A.印度 B.美国 C.德国 D.肯尼亚
(2)图中20~30岁人口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政策鼓励 B.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
C.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 D.与45~55岁的人群有关
2.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30万、35万 B.25万、30万 C.45万、25万 D.45万、35万
3.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我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2)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环境 D.宗教
4.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 )
A.2006~2008年 B.2006~2010年 C.2006~2012年 D.2006~2014年
(2)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 )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用工荒”的缓解 C.老龄人口的减少 D.消费动力的增强
5.下图是2014年国庆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成都
(2)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读201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回答 (1)~(2) 题。
注: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岁或65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
(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
①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
②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③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
④老年人口比重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大量国外移民迁入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7.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下图为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
A.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农村目标人群小于城镇
(2)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B.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D.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
8.下图为上海各区县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在2000~2005年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心城区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都出现了下降
B.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少于郊区
C.西、南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北郊区
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最大的区县在东、北郊区
(2)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为( )
A.不利于中心城区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B.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
C.不利于郊区城市化进程
D.有利于减轻郊区的环境压力
9. “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 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
A.生育率低 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C.“养儿防老”思想 D.年龄结构失衡
(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
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 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C.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
10.下图为兰新铁路穿越“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位置示意图。列车经过该区域时,受到大风影响,会在此滞留,停车避风。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铁路线受大风威胁最严重的路段是( )
A.哈密附近 B.了墩附近 C.三间房附近 D.十三间房附近
(2)20世纪50年代哈密市到鄯善县的铁路没有沿直线(图中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
A.地形起伏大 B.占用耕地多 C.风灾危害大 D.连接居民点少
11.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8年春节期间,参与收发微信红包总人数达6.88亿,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同比增长15%。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的首要因素是( )
A.收入水平 B.人口迁移 C.人口素质 D.通信技术
(2)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打工人员回流农村的现象。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人口回流流出规模最大的省区可能是( )
A.北京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12.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表中数据为城市人口减少比例。
读图,完成(1)-(2)题。
(1)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政策 D.社会文化
(2)图示十大“空城”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就业机会多 ②环境质量好 ③工资水平高 ④公共设施齐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会改变沿线地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特点是( )
A.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均减少
B.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均增加
C.核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大于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
D.外围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小于核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2)影响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居住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租水平和交通通达度 B.消费习惯和市场距离
C.地租水平和消费习惯 D.交通通达度和市场距离
(3)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
A.有效缓解核心城区交通压力 B.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C.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 D.增加了核心城区社会供应的压力
14.读图,完成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15.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据此完成(1)-(2)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流动
C.省内人口迁移 D.县际人口流动
(2)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传统文化影响 B.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C.农村经济发展快 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
16.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某发达国家1950年、2010年和2070年(预计)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了( )
A.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
B.195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上升
C.2010年老年负担系数最高
D.2010-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下降
(2)针对图中反映出的人口问题,该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生育 ②延长教育年限 ③劳务输出 ④完善社保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18.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位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至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8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9万,占人口总数的15.9%。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总人口已经变为零增长。黑龙江省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外来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但在近二十年里,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除辽宁和山东外,北京和天津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据此回答(1)~(2)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黑龙江人口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经济快速发展 C.交通运输便利 D.生态环境优美
(2)对近二十年里黑龙江人口状况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加剧
②人口大量外迁→育龄妇女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
③经济发展滞缓→收入提高缓慢→人口外出务工经商
④人均耕地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1)-(2)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参考答案
1.答案为:(1)B;(2)C;(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俄罗斯2009年0~5岁人口(2005年至2009年的出生人口)约800万,平均每年的出生人口约160万,联系题干材料中的俄罗斯总人口数,可计算出平均人口出生率大致为11‰。
第(2)题,由上题可知,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大致为11‰,由题干材料可知死亡率为15‰,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说明人口呈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与德国相似。第12题,20~30岁人口与45~55岁人口平均年龄间隔25年,正好相差一代,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大多是子女辈与父母辈的关系。
2.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具有相对确定性,是可以估算的;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5万,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25万。
3.答案为:(1)A,(2)B;
4.答案为:(1)C;(2)D;
解析:
第(1)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是机械增长,两者之和决定该地人口增长还是减少,读图可以看出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在2012年以前为正值,2012年之后为负值,所以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2006~2012年。
第(2)题,“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等,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消费动力的增强,所以D正确。
5.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拥堵“痛苦指数”西安最低。
第(2)题,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人口众多,拥堵所花时间长,再因为长期拥堵已成习惯,所以人们能忍受的时间较长。
6.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目前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的比例相对较低,高龄化并不是很显著,③错;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较长,因此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发达国家低,④错;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①对;结合材料可知,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速度快,说明老龄化发展速度快,②对。选A。
第(2)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实现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保持较低的出生率,从而加速了老龄化进程,加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所以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选C。
7.答案为:(1)C;(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和比例,得出底部收缩,顶部较大,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城镇目标人群数量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农村目标人群在30多岁年龄段先减少,后增加,农村目标人群人口总数大于城市。
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我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中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这些人群由于年龄问题不愿意生或难以再生二孩,所以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
8.答案为:(1)A,(2)B;
9.答案为:(1)D;(2)B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有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地区经济落后等,不包括年龄结构失衡,选D。
第(2)题,缓解我国“婚姻贫困”应促进城乡人口流动;适度调整生育政策,B正确;促进城市化发展;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选择。
10.答案为:(1)C;(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三间房地区东、西两侧海拔高,位于该地区最大风频(西北风)的风口位置,大风威胁最为严重。
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修建,而虚线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
11.答案为:(1)B,(2)C;
12.答案为:(1)D,(2)C;
13.答案为:(1)B;(2)A;(3)A
解析:
第(1)题,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增加,A项错误;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均增加,B项正确;核心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比重大于外围城区工业用地面积增加的比重,C项错误;外围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比重小于核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比重,D项错误。
第(2)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取决于该方式能够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外围城区交通通达性增强,地租较核心城区低,故核心城区居住用地面积比重减少,外围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增加,故A项正确。
第(3)题,轨道交通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加快人口郊区化进程,A项正确、B项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减轻城市环境污染,C项错误;改善市区的住房紧张状况,改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减小了核心城区社会供应的压力,D项错误。
14.答案为: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D项符合要求。
15.答案为:(1)B,(2)A;
16.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2010年15~64岁所占比重最大,说明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A对;195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8×38%/(8×6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12×18%/(12×61%),相比1950年,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下降,B错;207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老年负担系数最高,C错;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9×17%/(9×5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12×18%/(12×61%),2010-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上升,D错。故选A。
第(2)题,读图可知,从2010-2070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可采取的措施有鼓励生育和完善社保制度等,D对;延长教育年限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务输出更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A、B、C错。故选D。
17.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先阅读图中坐标,横轴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纵轴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由图可知,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最高。
第(2)题,考查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问题。我国人口迁移加速,人口流动趋势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进行人口迁移;人口迁出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故导致中西部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
18.答案为:A;
19.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吸引了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
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趋缓,人们收入增长缓慢,大量人口外迁务工经商,造成人口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一方面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人口的外迁,造成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20.答案为:(1)C;(2)D;
解析:
第(1)题,由于历史上,河南省经济相对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口向此迁移。
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省人向广东迁移,故广东省的人口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