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展开夯基练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 、选择题
1.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1)~(3)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相对较丰富 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
C.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 D.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2.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1)~(3)题。
(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
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2)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3)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回答(1)~(3)题:
(1)在水平距离50~80cm段,风速( )
A.最大 B.平稳 C.下降 D.提高
(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4.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向东南减小 风力堆积作用
B.西北向东南减小 流水堆积作用
C.东南向西北减小 风力侵蚀作用
D.东南向西北减小 流水侵蚀作用
(2)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的生存环境,其中“恶水”是指该区域( )
A.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水质恶化的河流
B.多沙少水的河流
C.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
D.经常泛滥的河流
(3)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发电灌溉 B.防洪抗旱 C.调节气候 D.拦沙蓄水
5.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读表,完成(1)~(2)题。
(1)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
①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
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甘肃省对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
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
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
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近年来,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回答(1)~(3)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大河上游的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近年来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防止水土流失必须研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下面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上面三幅图说明( )
A.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差异很小
B.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
C.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三大因素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D.年降水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
(2)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除了上述三项外,还有( )
A.土壤的干燥度和疏松度
B.岩层的性质和厚度
C.地壳活动的强度和频度
D.河流水的流速和流量
8.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 )
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
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
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
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
(2)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 )
A.土壤湿度降低 B.昼夜温差增大
C.土壤表层疏松 D.土壤肥力提高
9.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11.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2)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 C.太湖 D.里海
12.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和表,回答(1)~(2)题。
(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2)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13.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是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的数据(单位: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B.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C.方便居民生活用水 D.释放热量调节温度
(2)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14.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 )
A.发源区 B.流通区 C.形成区 D.外围区
(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
A.森林、草场萎缩 B.地下径流增加
C.沙漠面积扩大 D.湖水盐度下降
1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4万公顷,并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①湿地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农业减产 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6.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2)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17.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由毁林到造林 D.严禁砍伐森林
参考答案
1.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A错;该地地处44°N~46°N,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由此推断,该地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C错、D对。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且盆地西侧地形有豁口,冬季强盛的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带入该盆地。
第(3)题,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A对;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B、C错;积雪融化会提高土壤湿度,D错。
2.答案为:(1)B(2)D(3)A
解析:
第(1)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与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第(2)题,结合材料中“近几年来”“短期”“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判断主要是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低山丘陵区”可排除选项A、B;生态环境改善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除C;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故D正确。
第(3)题,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单位面积产沙量越高,随着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小,加上土壤本身含沙量减少,因此变化趋于平衡,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①。
3.答案为:(1)C;(2)B;(3)D;
解析:
第(1)题,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C对,B、D错。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
第(2)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
第(3)题,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故选D项。 稳固沙土 、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覆盖效果好,A、B、D错。
4.答案为:(1)A;(2)B;(3)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较大,所以称为“恶水”。
第(3)题,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河流建造堤坝是为了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
5.答案为:(1)D(1)B
解析:
第(1)题,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的确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但与人为因素相比,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更稳定一些,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方向及效益,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治理,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但也会给土地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图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作效果显著。
第(2)题,甘肃省水分条件较差,应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来实现撂荒地的充分利用;对征用的土地应督促征用单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的扩大应考虑地块的实际区位,对区位条件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实施有补贴的生态退耕;甘肃省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出现了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可通过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缓解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状况。
6.答案为:(1)C;(2)D;(3)D;
解析:
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大,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
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清河绿洲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的固定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南侵,沙化土地面积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第(3)题,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7.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年降水量300~600mm之间对土壤侵蚀影响显著,故A错;年降水量与地形坡度二者之间基本没有关系,故C错;图中显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三者对土壤侵蚀都影响很大,而且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故D错,B正确。
第(2)题,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主要有风力大小、植被覆盖率、降雨量、土质疏松程度、坡度(坡度越陡,土地被侵蚀得越快)、人类活动等;与岩层、地壳活动、河流水等无关,故选项A
正确。
8.答案为:(1)C (2)D
解析:
第(1)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故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故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故D错误。
第(2)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分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于生物生长,故A错误;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
9.答案为:(1)C;(2)B;
解析:
第(1)题,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增多;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致使湖泊数量、面积减少。
第(2)题,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但不是用来净化城市污水的,所以不能增强城市排污能力;湿地可以减小城市气温年较差。
10.答案为:D;
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故选D项。
11.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说明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故B项正确;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是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故C、D项错误。
第(2)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故A项错误;亚马孙河降水量大,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太湖位于亚热带,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C项正确;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12.答案为:(1)B(1)C
解析:
第(1)题,图示小于0.1 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正确。
第(2)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C正确;材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A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错误;修建梯田会减轻水土流失,则D错误。
13.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形成对流,有利于空气流动,从而净化空气。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调节温度;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减弱“城市热岛”效应,D选项说法不全面。其他两项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第(2)题,城市市区内土地紧张,土地价格贵,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内大量土地用作水域。
14.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区;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
第(2)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
15.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
第(2)题,土地沙化,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湖泊旁边土地沙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对该地区降水影响较小;土地沙化,流进湖泊的泥沙增多,湖泊面积减小,会减弱湖泊的蓄洪能力。
16.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①~⑤的位置并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可知不同生态保护区的名称。
第(2)题,④功能保护区的生态问题是石漠化,它的形成与多冻雨灾害天气无关。
17.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变小,这会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
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1990~2000年亚洲森林面积减小,2000~2010年亚洲森林面积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由毁林到造林。伐木与深加工、开发矿产资源将导致森林破坏,使得森林面积减少。严禁砍伐森林不合理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