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 (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
展开
夯基练习 地球上的水
一 、选择题
如图示意洞庭湖水系上游一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此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的时刻出现在(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以后
(2)洞庭湖水位最高的时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径流的变化应是( )
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 B.出湖径流量峰值提前
C.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D.出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2016年某日,我国一考察船在南印度洋考察时发现有众多漂浮物(位于图1中甲地),航行中于北京时间9:00在船的左侧拍摄到海平面上太阳景观(图2)。读图回答(1)~(2)题。
(1)漂浮物可能的漂移方向及其原因是( )
A.东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B.东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C.西北方向 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南方向 受台风及洋流影响
(2)该考察船航行方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西北向东南
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大洋西部洋流向西南流 B.大洋东部洋流为寒流
C.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大洋西部比东部温暖
(2)阿留申群岛附近( )
A.渔业资源极度贫乏 B.多大风、雨雾天气
C.四季温差较大 D.洋流对地理环境无影响
如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2)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3)该海域存在一个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690米)通过河流相通。据此完成第(1)~(3)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有(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2)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读世界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海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乙洋流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最有利于渔场形成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第(1)~(2)题。
(1)洋流M( )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主要是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河段( )
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洋流是( )
A.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湖泊含盐量较高 D.乙地高温多雨
如图,甲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乙图为M点河流水位和N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流M至N河段,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 自N流向M B.4月 自N流向M
C.7月 自M流向N D.11月 自M流向N
(2)若该湖泊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①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②水生生物数量增加
③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④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如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
参考答案
答案为:(1)B;(2)B 8.C
解析:
第(1)题,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时也就是出湖径流量最大时,出现在乙—丙时间段。
第(2)题,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一直大于出湖径流量,且入湖径流量出现峰值,洞庭湖水位一直上升;乙时刻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相等;乙时刻之后,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呈波动变化,所以乙时刻洞庭湖水位最高。
第(3)题,退耕还湖后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同样的洪水过程,湖泊峰值水位降低,A错。由于蓄水能力增强,出湖径流量峰值推后,且峰值减小,B、D错。由于湖泊容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C项正确。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洋流分布及成因规律可知,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吹拂;②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洋流为顺时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受西南季风的吹拂形成的。故D项正确。
第(2)题,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沿岸有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而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故C项正确。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甲地地处南半球西风漂流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甲地洋流将使漂浮物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原因是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第(2)题,北京时间9:00时,位于90°E附近的甲地地方时为7:00,说明海平面上日出较晚,为当地的冬半年,即北半球的夏半年,该时期太阳升起方向为东北,太阳在船的左侧,说明考察船航行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北部,大洋西部为千岛寒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大洋东部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是寒流,比东部温度低。
第(2)题,阿留申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多大风、雨雾天气;受海洋影响大,四季温差较小;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答案为:(1)C;(2)B;(3)A;
解析:
第(1)题,图中等温线是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依据洋流顺着等温线弯曲方向流动,且该洋流是从温度低的海域流向温度高的海域,可知此洋流为自东南流向西北的寒流。
第(2)题,由上题推断和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该地纬度低,常年受低纬信风控制,加上寒流的影响,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为炎热干燥。
第(3)题,该渔场为秘鲁渔场,是在离岸的东南信风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把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
答案为:(1)A;(2)C 5.D
解析:
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1月份是夏季,气温最高,积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A项对。
第(2)题,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对。湖面落差很小,流动较慢,①错。该湖是淡水湖,②错。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比热容大,降温慢,④对。第5题,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湖水(盐分)有外排途径的为淡水湖。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对、B项错。a湖南侧湖水外排,故水位北高南低,A项错;b湖北侧注入水源,故水位北高南低,C项错。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从而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第(2)题,正常年份,秘鲁沿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向西、向北流动;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则A正确、C错误;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则B错误;图示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海水降温了,则D错误。
答案为:(1)C;(2)D 11.C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因此②③两海区的海水温度要低于①④两海区,同时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水温较②海区低。
第(2)题,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乙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第11题,丙洋流是在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上升流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藻类等生物的生长,使鱼类饵料充足,有利于渔场形成。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是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项错误;主要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作用下形成的,B项错;属于暖流性质,而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C项错;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项正确。
第(2)题,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答案为:(1)B;(2)C;(3)D;
解析:
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图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流经a处;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流经d处。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不易形成沼泽。
第(2)题,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福斯,再加上乙河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的沼泽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故科连特斯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
第(2)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
第(3)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表面积等因素。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排除D选项。
第(2)题,此题宜用排除法。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大不过南海海域,故排除A、B、D选项。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注意图中纬度。该洋流位于大陆西侧,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的寒流。
第(2)题,注意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该湖泊为内流湖,含盐量较高;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南岸冲刷严重;甲地位于30°S~60°S,受西北风影响;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答案为:(1)C(2)C
解析:
第(1)题,由图乙可知,1~9月份,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水由河流流向湖泊,即自M流向N。10~12月份,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水由湖泊流向河流,即自N流向M。
第(2)题,若该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自净能力会减弱,调节气候的能力也会减弱,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会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会减少。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故②③正确;没有风对水汽的输送过程,所以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①④错。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②错误;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注意图中箭头的粗细示意量的大小。
第(2)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为:(1)B;(2)A;
解析: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植被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2)题,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的水体较少,即D正确。
一 、选择题
如图示意洞庭湖水系上游一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此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的时刻出现在(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以后
(2)洞庭湖水位最高的时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径流的变化应是( )
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 B.出湖径流量峰值提前
C.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D.出湖径流量峰值增大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2016年某日,我国一考察船在南印度洋考察时发现有众多漂浮物(位于图1中甲地),航行中于北京时间9:00在船的左侧拍摄到海平面上太阳景观(图2)。读图回答(1)~(2)题。
(1)漂浮物可能的漂移方向及其原因是( )
A.东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B.东南方向 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C.西北方向 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南方向 受台风及洋流影响
(2)该考察船航行方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西北向东南
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大洋西部洋流向西南流 B.大洋东部洋流为寒流
C.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大洋西部比东部温暖
(2)阿留申群岛附近( )
A.渔业资源极度贫乏 B.多大风、雨雾天气
C.四季温差较大 D.洋流对地理环境无影响
如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2)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3)该海域存在一个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690米)通过河流相通。据此完成第(1)~(3)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有(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2)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读世界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海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乙洋流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最有利于渔场形成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第(1)~(2)题。
(1)洋流M( )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主要是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
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序号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
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
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河段( )
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 mm的高值区。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洋流是( )
A.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湖泊含盐量较高 D.乙地高温多雨
如图,甲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乙图为M点河流水位和N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河流M至N河段,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 自N流向M B.4月 自N流向M
C.7月 自M流向N D.11月 自M流向N
(2)若该湖泊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①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②水生生物数量增加
③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④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如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
参考答案
答案为:(1)B;(2)B 8.C
解析:
第(1)题,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时也就是出湖径流量最大时,出现在乙—丙时间段。
第(2)题,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一直大于出湖径流量,且入湖径流量出现峰值,洞庭湖水位一直上升;乙时刻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相等;乙时刻之后,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呈波动变化,所以乙时刻洞庭湖水位最高。
第(3)题,退耕还湖后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同样的洪水过程,湖泊峰值水位降低,A错。由于蓄水能力增强,出湖径流量峰值推后,且峰值减小,B、D错。由于湖泊容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峰值增大,C项正确。
答案为:(1)D;(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洋流分布及成因规律可知,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吹拂;②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洋流为顺时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受西南季风的吹拂形成的。故D项正确。
第(2)题,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沿岸有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而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故C项正确。
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甲地地处南半球西风漂流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甲地洋流将使漂浮物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原因是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第(2)题,北京时间9:00时,位于90°E附近的甲地地方时为7:00,说明海平面上日出较晚,为当地的冬半年,即北半球的夏半年,该时期太阳升起方向为东北,太阳在船的左侧,说明考察船航行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北部,大洋西部为千岛寒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大洋东部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是寒流,比东部温度低。
第(2)题,阿留申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多大风、雨雾天气;受海洋影响大,四季温差较小;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答案为:(1)C;(2)B;(3)A;
解析:
第(1)题,图中等温线是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依据洋流顺着等温线弯曲方向流动,且该洋流是从温度低的海域流向温度高的海域,可知此洋流为自东南流向西北的寒流。
第(2)题,由上题推断和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该地纬度低,常年受低纬信风控制,加上寒流的影响,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为炎热干燥。
第(3)题,该渔场为秘鲁渔场,是在离岸的东南信风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把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
答案为:(1)A;(2)C 5.D
解析:
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1月份是夏季,气温最高,积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最高,A项对。
第(2)题,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对。湖面落差很小,流动较慢,①错。该湖是淡水湖,②错。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比热容大,降温慢,④对。第5题,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湖水(盐分)有外排途径的为淡水湖。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对、B项错。a湖南侧湖水外排,故水位北高南低,A项错;b湖北侧注入水源,故水位北高南低,C项错。
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从而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第(2)题,正常年份,秘鲁沿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向西、向北流动;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则A正确、C错误;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则B错误;图示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海水降温了,则D错误。
答案为:(1)C;(2)D 11.C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因此②③两海区的海水温度要低于①④两海区,同时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水温较②海区低。
第(2)题,图中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乙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第11题,丙洋流是在离岸风作用下形成的上升补偿流,上升流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藻类等生物的生长,使鱼类饵料充足,有利于渔场形成。
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是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A项错误;主要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作用下形成的,B项错;属于暖流性质,而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C项错;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项正确。
第(2)题,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答案为:(1)B;(2)C;(3)D;
解析:
依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处①②位于赤道两侧,且均为寒流,因此均分布于大洋东岸;乙图位于北半球,③为寒流,④为暖流,为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按照洋流模式图可知位于大洋西岸。甲图中的风海流可能为受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流的南、北赤道暖流,流经a处;乙处的风海流可能为受西风影响下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流经d处。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不易形成沼泽。
第(2)题,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福斯,再加上乙河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的沼泽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故科连特斯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
答案为:(1)D;(2)B;(3)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
第(2)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
第(3)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
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表面积等因素。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排除D选项。
第(2)题,此题宜用排除法。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大不过南海海域,故排除A、B、D选项。
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注意图中纬度。该洋流位于大陆西侧,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的寒流。
第(2)题,注意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该湖泊为内流湖,含盐量较高;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南岸冲刷严重;甲地位于30°S~60°S,受西北风影响;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答案为:(1)C(2)C
解析:
第(1)题,由图乙可知,1~9月份,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水由河流流向湖泊,即自M流向N。10~12月份,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水由湖泊流向河流,即自N流向M。
第(2)题,若该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自净能力会减弱,调节气候的能力也会减弱,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会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会减少。
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故②③正确;没有风对水汽的输送过程,所以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①④错。
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②错误;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注意图中箭头的粗细示意量的大小。
第(2)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海绵城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为:(1)B;(2)A;
解析: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为:(1)B(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植被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2)题,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的水体较少,即D正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