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夯基练习《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展开夯基练习 地球上的大气
一 、选择题
1.下图示意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2.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研究发现,珊瑚礁形态受盛行风影响。下图示意某海域珊瑚礁群岛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影响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
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
B.珊瑚礁沿低频风向方向向两端延伸
C.风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虫的生长繁殖
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壳水平运动影响
(2)根据风向判断,该珊瑚礁群岛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 )
A.红海 B.加勒比海 C.黄海 D.孟加拉湾
4.下图为某地土壤水分收支情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农业活动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是( )
A.灌溉 B.排水 C.施肥 D.保温
5.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回答(1)~(2)题。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
(2)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强 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
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6.负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之和的绝对值。负积温500 ℃为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界线。近60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宁夏负积温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银川与西吉负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植被
(2)下列地区中,近60年来农作物越冬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是( )
A.银川 B.中宁 C.同心 D.西吉
(3)调查发现,宁夏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冷害加剧。该部分地区冷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冬小麦播种期推迟 B.积雪覆盖期大幅缩短
C.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D.引种抗寒性差的品种
7.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第(1)~(2)题。
(1)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8.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都是空气 B.都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空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效果( )
A.阴天比晴天好 B.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
C.早晚比中午好 D.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
9.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
D.陆地天气以晴朗炎热为主
(2)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分别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11.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3)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12.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月~次年3月,b季6~9月)。读图,回答(1)~(2)题:
(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是( )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至9月略多
B.6月至9月为旱季,10月至3月为雨季
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在1 500 mm以上
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2)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13.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 D.洛杉矶
(2)上海不适宜引种西雅图的园林植物,是由于上海(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季年日照时数少
(3)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14.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15.杨先生从吉林省长春乘飞机到云南省昆明参加会议。如图示意机票信息。据此回答(1)~(2)题。
(1)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因雾飞机起飞时间出现延误,昆明长水机场此时大雾多发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山谷冷空气下沉
C.冷锋过境降温多雾 D.空气湿度大
(2)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原因可能是( )
A.西风强劲 B.返程路程短 C.天气晴朗 D.对流较弱
16.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图中斜线部分所示可能为( )
A.大风区 B.阴雨区 C.高温区 D.锋后区
17.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顺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2)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18.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9.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如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 )
A.40°N B.50°S C.40°S D.60°N
(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势高低
(3)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 )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湿润
2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是( )
A.谷雨 B.大暑 C.小暑 D.夏至
(2)导致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蒙古高压南移控制
C.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 D.受准静止锋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先大幅度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推测气候先暖后冷。
第(2)题,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会下降,从而导致海岸变迁。
2.答案为:(1)D;(2)D;(3)A;
解析:第1、3题,依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若图1中下方纬度为(30-10)°,即20°,则甲地气候类型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这与图2中的降水分配特征不符,故图1中下方纬度应为(30+10)°,即40°,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D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且图2和图3的横坐标月份的顺序相同,由此可推断①③错误;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故④正确。
3.答案为:(1)A;(2)D;
解析:
第(1)题,结合风向频率图和珊瑚礁群岛分布特征可知,图示珊瑚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
第(2)题,图示海域盛行“东北—西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应为南亚季风区,D项符合。
4.答案为:(1)D;(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4~11月降水少,但水分需要量大,水分亏缺大,水分利用主要消耗的是储存水,而11月~次年3月降水多,水分需要量少,水分储存。表明该地有“雨热不同期”的特点,因此可以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第(2)题,该地雨热不同期,要发展种植业就必须解决好灌溉问题。
5.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
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6.答案为:(1)C(2)A(3)D
解析:
第(1)题,西吉纬度较银川低,离冬季风源地更远一些,1961-1970年负积温理应比银川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此推断,影响银川与西吉负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西吉地势更高,故负积温更低。植被与负积温关系不大。
第(2)题,分别读取四个城市1961-1970年、2001-2003年的负积温数据,可知银川的负积温提高最多,表明其农作物越冬条件改善最明显。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则若引种抗寒性差的品种,将导致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冷害加剧。
7.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塑料薄膜能透过太阳辐射而拦截棚内地面辐射,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因而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地面辐射;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目的是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太阳辐射。故选B项。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高温时削弱太阳辐射,故选B项。
8.答案为:(1)C(2)B
解析:
第(1)题,读图,阳光照射后,甲管气体吸热快,体积膨胀快,品红溶液向乙管方向移动。两管内气体一定不同,A、B错。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空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比空气吸热快,体积膨胀快,C对,D错。
第(2)题,实验效果阴天比晴天差,晴天时太阳光照充足,A错。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砂石吸热快,管内升温快,B对。早晚光照较弱,不如中午光照好,C错。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差,浓度越高,吸热、保温效果越强,D错。
9.答案为:(1)B;(2)B;
解析:
第(1)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陆地白天气温高于海洋,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相反。
第(2)题,甲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风。
10.答案为:(1)C(2)D(3)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误;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错误;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
第(2)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排除A、C;穿堂风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排除B;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在空气流通两侧的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D正确。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穿堂风的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其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B正确。
11.答案为:(1)A(2)B(3)C
解析:
第(1)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
第(2)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
第(3)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2.答案为:(1)D;(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及孟加拉国的地理位置可知,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图中a季为旱季,b季为雨季,雨季降水量远大于旱季,A、B项错误;达卡旱季降水量为125~175mm,雨季降水量为1 250~1 624mm,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小于1 500mm,C项错误;雨季时,孟加拉国的降水量大致由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递增。
第(2)题,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主要受气温日较差影响,A错;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不是降水量较多的地区,C错;旱季持续时间长易使农作物脱水,进而减产甚至绝收,不利于作物成熟,D错;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进而影响农业生产,B对。
13.答案为:(1)A(2)C(3)B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
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答案为:(1)A;(2)C;
解析:
第(1)题,b处气流上升,应是赤道低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2)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图中指向标,b气压带是上升气流,只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A、D错误。Q地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
15.答案为:(1)B;(2)A
解析:
第(1)题,从机票信息中可知,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飞机起飞时间是早晨。昆明位于云贵高原,这里地表崎岖,山谷众多,夜间容易产生山风,冷空气下沉,使机场附近产生大雾。第(2)题,长春位于昆明的东北方向,而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说明飞机飞行的方向与高空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一致或较为接近,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强劲西风的影响。
16.答案为:(1)A;(2)B;
解析:
第(1)题,图中气压值中心低,四周高,为气旋;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故位于北半球。
第(2)题,图中斜线部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水汽较充足;同时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知,该处位于暖锋锋前位置,故可能为阴雨区。
17.答案为:(1)C;(2)B;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由于寒潮主要为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因此锋面首先形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然后依次由北向南推进,故C项正确。
第(2)题,图a武汉、图b天津位于冷锋锋后,其天气为大风降温;图c北京、图d杭州在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18.答案为:(1)C;(2)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来看,甲处闭合等压线内部为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内向外;根据图中的风向,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为向左,为南半球,所以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第(2)题,图2中,26日气温与25日相比有所降低,应当为冷锋过境导致的;图1中左侧即AB处为冷锋,A处位于冷锋锋后,25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6日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变小。故选A。
19.答案为:(1)B;(2)B;(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50°S冬夏季西风分速差值最大。
第(2)题,由图可知,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差值总体上比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大,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较大,由此可推断出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第(3)题,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较为寒冷干燥;而大陆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冬季受海洋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20.答案为:(1)B;(2)C
解析:
第(1)题,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比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都多,因此差值应先正值后负值,且变化较大,从图中看应是大暑,B项正确。
第(2)题,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一直减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