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2(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验满B. 检查气密性
C. 滴加液体D. 点燃酒精灯
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B.镁粉燃烧做烟花和照明弹
C.氧气用于病人急救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都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合反应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
5.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夏天时尽量将空调温度调到26°C以下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银行应选择经常邮寄账单给客户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
D.碳酸溶液
8.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水和双氧水
C.金刚石和石墨D.氧气和液氧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10.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D.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11.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
A.AB.BC.CD.D
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D.向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少量水,粉末由蓝色变白色
13.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O2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某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
C.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来验证CO2能否与水反应
D.点燃某无色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则该气体是H2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5.解释下列现象:
(1)活性炭能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4)车胎在阳光下爆裂的原因是分子间_______________变大。
16.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图A装置中的无色液体可用于检验氧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比较干燥的的C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收集的气体中常含有一些氯化氢气体(HCl),这是由于盐酸具有 性。若要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其操作是 。
18.(1)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三个氮分子___________ 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
(2)请用C、H、O、Na、Cl、Ca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符号:
①易导电的非金属单质 ;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
③汽水中含有的酸性物质 ; ④司机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 ;
(3)“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则X的化学式为 .
(4)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的单质是 ;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是 ;丁的离子符号为 。
19.从C H O S P Ca Mn K N等9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铵根离子____;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720且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的物质_____。
(2)实验室加热紫黑色晶体制取氧气_______。
三、推断题
20.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一个由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1)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_____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填“b”或“c”)端。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实验仪器的名称: b______。
(2)王刚同学若利用A、B、 C装置进行CO2的实验室制取、性质实验。B中现象是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3)实验A中产生的CO2常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李静同学利用如图D、E装置除去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D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
五、计算题
24.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探究鸡蛋壳的成份中含有多少碳酸钙,称取10g的鸡蛋壳,用足量的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后,得到一种无色气体,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待反应结束时,共产生_____气体(写化学式)_____克。
(2)试计算10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
25.小红同学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共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4.4 g,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温度上升,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常温下活性炭化学性质不活泼
C
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后变瘪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C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冷碟子压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
D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通入一氧化碳,加热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D 7.A 8.C 9.C 10.D 11.D 12.C 13.D 14.C
15.吸附 排列方式 种类、数目、质量 间隔
16.Ca(OH) 2+CO2=CaCO3↓+H2O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O2+H2O=H2CO3
17.(1)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
(2)DF; 2KMnO4==K2MnO4+MnO2+O2↑
(3)EG; 挥发性、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18.(1)3N22H SO42-
(2) ①C ②CO2 ③H2CO3 ④C2H5OH
(3)离子 过滤 H2
(4)N2Al2O3 H+
19.NH4+ O3 C60 2KMnO4K2MnO4+MnO2+O2
20.C CO
21. CO2 CO2 +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22.2KMnO4K2MnO4+MnO2+O2↑ B b
23.长颈漏斗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除去氯化氢气体
24.CO2 2.2 50%
25.10 g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7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