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干冰:人工降雨 B.水:作某些反应的反应物
C.石墨:制作电极 D.氧气:作燃料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 D.碳酸钠和稀硫酸
3.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都不能供给呼吸 D.CO可作燃料,CO2不能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来做汽水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
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森林火灾,应迅速顺风逃生
B.室内用煤炉取暖,应防止煤气中毒
C.家中煤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久未开启的菜窖,不可冒然进入
6.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以下生活案例,不合理的是( )
A.在室内烧炭取暖时,放置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将木材架空进行燃烧,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进入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地窖内都要注意通风换气
7.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正确的是( )
A.AB.BC.CD.D
8.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CO2溶于水C.实验CO2的密度D.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
9.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
A.O2 B.N2 C.CO D.CO2
10.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光合作用
C.尿素化肥 D.灭火
11.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二氧化碳碳酸钙B.铜氧化铜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一氧化碳碳酸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的试剂或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A.A B.B C.C D.D
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5.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 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白色污染
(2) 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 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若44g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g。
16.请将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气等六种气体的化学式填入下列各题的横线上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____;
(3)最轻的且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_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
(5)大量排放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__。
17.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利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
(2)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它们的___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3)能将CO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___。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②食醋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____;
③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 ④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
(2)下图是某同学“自制汽水”的课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柠檬酸的pH____7(填“<”、“=”或“>”);
②装汽水的塑料瓶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③白糖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填“糖类”“油脂”“蛋白质”);
④有关小苏打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属于酸 B.可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能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D.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9.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可用 法.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实验室常选用C装置,用氯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C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④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三、推断题
20.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3)E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E能在空气中燃烧,E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经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E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_________ (填字母),B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 .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李明同学连接A、F、G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G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F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该气体可用_______装置(填标号).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李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标号),收集甲烷气体可用_________装置(填标号).
五、计算题
24.将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加入盛有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5.实验室用取大理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试计算:
(1)能制取二氧化碳多少g?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CO2和N2
分别伸入点燃的木条
C
除去CO中少量CO2
点燃
D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化铜中含有的木炭粉
高温灼烧
B
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观察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前后的体积
C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一氧化碳
点燃该混合气体
D
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样品中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A 6.A 7.D 8.B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B CH2O 2CH3OH+3O22CO2+4H2O 32
16. N2 O2 H2 CO2[(或SO2)填对一种即可得分] SO2
17.吸附 分子构成 澄清的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
18. O CH3COOH CO Fe2+ < 合成材料 糖类 A
19.(1) 试管 .(2) Zn+H2SO4═ZnSO4+H2↑ ,收集可用 向下排空气或排水法.(3)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4)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5)①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气体 .③ 浓硫酸 .④ CO2+Ca(OH)2=CaCO3↓+H2O,⑤ D中紫色小花不变色,而E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0.H2O、H2O2(或H2O2、 H2O) 碳、氧 75%
21.C CuO CO2+C 2CO Fe+CuSO4=FeSO4+Cu Fe2O3 + 3CO 2Fe + 3CO2
22.(1)集气瓶;(2)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CaCO3+2HCl═CaCl2+H2O+CO2↑;BD;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23.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可燃、不助燃 E 2H2O2 2H2O+O2↑ B E,或C(气体从b进)
24.7.5g
25.(1)4.4g(2)80%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0页。
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