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数学导与练一轮复习(浙江版)知识梳理:第十章第六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展开第六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复习目标 | 学法指导 |
1.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 2.会求直线方向向量及平面法向量. 3.会进行空间向量的几何运算及代数运算. 4.会进行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 |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由横、纵、竖三个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上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的任何直线都垂直. 3.空间向量的几何运算及代数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 4.会通过数量积进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达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1.空间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空间一点O为原点,建立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x轴、y轴、z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右手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3)空间一点M的坐标
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记作M(x,y,z),其中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1)距离公式
①设点A(x1,y1,z1),B(x2,y2,z2),则
|AB|=.
②点P(x,y,z)与坐标原点O之间的距离为
|OP|=.
(2)中点公式
设点P(x,y,z)为线段P1P2的中点,
其中P1(x1,y1,z1),P2(x2,y2,z2),则有
3.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 定义 |
空间向量 | 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
单位向量 | 长度(或模)为1的向量 |
零向量 | 长度(或模)为0的向量 |
相等向量 |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 |
相反向量 | 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 |
共线向量 (或平行 向量) |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记作 a∥b |
共面向量 |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
概念理解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原则是:合理利用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特别是面面垂直;尽可能地让相关点落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
(2)直线的方向向量: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则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
(3)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b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
(4)共线向量定理中a∥b⇔存在λ∈R,使a=λb,不要忽视b≠0.
(5)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但要注意它们是共线向量,不要误认为是共面向量.
二、数量积与坐标运算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1)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a,=b,则∠AO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记作<a,b>,其范围是[0,π].若<a,b>=,则称向量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若<a,b>=0,则称向量a与b同向共线,若<a,b>=π,则称向量a与b反向共线.
(2)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则|a||b|cos<a,b>叫做向量a,b的数量积,记作 a·b,即a·b=|a||b|cos<a,b>.
2.两个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结论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
(1)a·e=|a|cos<a,e>(其中e为单位向量).
(2)a⊥b⇔a·b=0.
(3)cos<a,b>=.
(4)a2=a·a=|a|2,|a|=.
(5)|a·b|≤|a||b|.
3.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数乘结合律:(λa)·b=λ(a·b).
(2)交换律:a·b=b·a.
(3)分配律:a·(b+c)=a·b+a·c.
4.向量坐标的定义
设i,j,k为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如果=xi+yj+zk,则(x,y,z)叫做向量的坐标.
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a=(x1,y1,z1),b=(x2,y2,z2),那么
(1)加、减运算:a±b=(x1±x2,y1±y2,z1±z2).
(2)数量积:a·b=x1x2+y1y2+z1z2.
(3)夹角公式:cos<a,b>=.
(4)模长公式:|a|==.
(5)数乘运算:λa=(λx1,λy1,λz1)(λ∈R).
(6)平行的充要条件:a∥b⇔x1=λx2,y1=λy2,z1=λz2(λ∈R).
(7)垂直的充要条件:a⊥b⇔x1x2+y1y2+z1z2=0.
1.概念理解
(1)探求两向量的夹角时, 必须从两向量共起点来看.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律与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律保持一致.
(3)向量的坐标是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4)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可以用向量共线定理解决,求两点间距离可以用向量的模解决;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求角问题可以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
2.与数量积及坐标运算相关联的结论
(1)表示单位向量.
(2)|a|2=a·a.
(3)空间向量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
1.在平行六面体ABCD-EFGH中,若=2x+3y+3z,则x+y+z等于( D )
(A) (B) (C) (D)
解析:因为=+-,
所以所以所以x+y+z=.故选D.
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向量,,两两的夹角均为60°,且||=1,||=2,||=3,则||等于( A )
(A)5 (B)6 (C)4 (D)8
解析:设=a,=b,=c,
则=a+b+c,
=(a+b+c)2
=a2+b2+c2+2a·b+2b·c+2c·a
=25,
因此||=5.故选A.
3.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 +·等于( B )
(A)-1 (B)0
(C)1 (D)不确定
解析:
如图,令=a,=b,=c,
则·+·+·
=a·(c-b)+b·(a-c)+c·(b-a)
=a·c-a·b+b·a-b·c+c·b-c·a
=0.
考点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
[例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A(1,2,2),则|OA|= ;点A到坐标平面yOz的距离是 .
解析: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得|OA|==3.
因为A(1,2,2),
所以点A到平面yOz的距离为|1|=1.
答案:3 1
(1)点P(x,y,z)关于各点、线、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点、线、面 | 对称点坐标 |
原点 | (-x,-y,-z) |
x轴 | (x,-y,-z) |
y轴 | (-x,y,-z) |
z轴 | (-x,-y,z) |
坐标平面xOy | (x,y,-z) |
坐标平面yOz | (-x,y,z) |
坐标平面zOx | (x,-y,z) |
(2)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①求两点间的距离或线段的长度;
②已知两点间的距离,确定坐标中参数的值;
③根据已知条件探求满足条件的点的存在性.
设点M(2,1,3)是直角坐标系Oxyz中一点,则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A)(2,-1,-3) (B)(-2,1,-3)
(C)(-2,-1,3) (D)(-2,-1,-3)
解析: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与点M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竖坐标均互为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2,-1,-3).故选A.
考点二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2] 在三棱锥O-ABC中,M,N分别是OA,BC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用基向量,,表示,.
解:=+
=+
=+(-)
=+[(+)-]
=++.
=-
=-
=++-
=-++.
(1)选定空间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作基向量,并用它们表示出指定的向量,是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要求.如本例用,,表示,等,另外解题时应结合已知和所求观察图形,联想相关的运算法则和公式等,就近表示所需向量.
(2)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的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所以求若干向量的和,可以通过平移将其转化为首尾相接的向量求和.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其对角线为OB,AC,M,N分别是对边OA,BC的中点,点G在线段MN上,且分MN所成的比为2,现用基向量,,表示向量,设=x+y+z,则x,y,z的值分别是( D )
(A)x=,y=,z=
(B)x=,y=,z=
(C)x=,y=,z=
(D)x=,y=,z=
解析:设=a,=b,=c,
因为G分MN所成的比为2,
所以=,
所以=+=+(-)
=a+(b+c-a)
=a+b+c-a
=a+b+c,
即x=,y=,z=.
考点三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
[例3] 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a=,b=,
(1)求a和b的夹角θ的余弦值;
(2)若向量ka+b与ka-2b互相垂直,求k的值.
解:因为A(-2,0,2),B(-1,1,2),C(-3,0,4),a=,b=,
所以a=(1,1,0),b=(-1,0,2).
(1)cos θ===-,
所以a和b的夹角θ的余弦值为-.
解:(2)因为ka+b=k(1,1,0)+(-1,0,2)=(k-1,k,2),
ka-2b=(k+2,k,-4)且(ka+b)⊥(ka-2b),
所以(k-1,k,2)·(k+2,k,-4)=(k-1)(k+2)+k2-8=2k2+k-10=0.
解得k=-或k=2.
(1)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方法
①定义法.设向量a,b的夹角为θ,则a·b=|a||b|cos θ;
②坐标法.设a=(x1,y1,z1),b=(x2,y2,z2),则a·b=x1x2+y1y2+z1z2.
③基向量法.将所求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再进行运算.
(2)数量积的应用
①求夹角.设非零向量a,b的夹角为θ,则cos θ=,进而可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求长度(距离).运用公式|a|2=a·a,可将线段长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
③解决垂直问题.利用a⊥b⇔a·b=0(a≠0,b≠0),可将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
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直线AB,CD上的动点,且|EF|=.若记EF中点P的轨迹为L,则|L|等于 .(注:|L|表示L的测度,在本题,L为曲线、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时,|L|分别对应长度、面积、体积)
解析:为了便于计算,将正四面体放置于如图的正方体中,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E(0,y1,y1),F(,y2,-y2),P(x,y,z),
|EF|==,
即(y1-y2)2+(y1+y2-)2=1,
又
即
代入上式得(2z-)2+(2y-)2=1,
即(y-)2+(z-)2=,即P的轨迹为半径为的圆,周长为|L|=2πr=π.
答案:π
2.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0,·=0,·=0,M为BC的中点,则△AMD是( C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因为M为BC的中点,
所以=(+).
所以·=(+)·
=·+·
=0.
所以AM⊥AD,即△AMD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四 易错辨析
[例4] 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C=2,原点O是BC的中点,点A的坐标是(,,0),点D在平面yOz内,且∠BDC=90°,∠DCB=30°.
(1)求的坐标;
(2)设和的夹角为θ,求cos θ的值.
解:(1)如图所示,过D作DE⊥BC,垂足为E.在Rt△DCB中,由∠BDC=90°,∠DCB=30°,BC=2,得BD=1,CD=.
所以DE=CDsin 30°=.
OE=OB-BDcos 60°=1-=.
所以D点坐标为(0,-,),
即的坐标为(0,-,).
解:(2)依题意,=(, ,0),
=(0,-1,0), =(0,1,0),
所以=-=(-,-1, ),
=-=(0,2,0).
由和的夹角为θ,得
cos θ=
=
=-.
所以cos θ=-.
解答空间向量的计算问题时,以下两点容易造成失分,在备考时要高度关注:
(1)对向量运算法则特别是坐标运算的法则掌握不熟练导致失误.
(2)不能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将问题转化.
类型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设=a, =b, =c,则可表示为( A )
(A)a+c-b (B)a+2b-c
(C)b+c-a (D)a+c-2b
解析:因为=a,=b,=c,
在▱ABCD中,=-=a-b,- ===a-b,
所以=+=a-b+c.故选A.
2.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x+y+z(x,y,z∈R),则“x=2,y=-3,z=2”是“P,A,B,C四点共面”的( B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当x=2,y=-3,z=2时,
即=2-3+2.
则-=2-3(-)+2(-),
即=-3+2,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P,A,B,C四点共面;
反之,当P,A,B,C四点共面时,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设=m+n(m,n∈R),
即-=m(-)+n(-),
即=(1-m-n)+m+n,
即x=1-m-n,y=m,z=n,这组数显然不止2,-3,2.故“x=2,y=-3,z=2”是“P,A,B,C四点共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
3.已知a=(2,3,1),b=(-4,2,x),且a⊥b,则|b|= .
解析:因为a⊥b,所以-8+6+x=0,解得x=2,
故|b|==2.
答案:2
类型二 空间向量线性运算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向量-+化简后的结果是( A )
(A) (B) (C) (D)
解析:根据空间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把向量平移到同一起点,得-+=++=,故选A.
类型三 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坐标运算
5.点P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1B1C1D1上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D )
(A)[-1,-] (B)[-,-]
(C)[-1,0] (D)[-,0]
解析:
如图,以D1为原点,以D1C1,D1A1,D1D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1,1),C1(1,0,0),P(x,y,0), =(-x,1-y,1), =(1-x,-y,0),
·=(x-)2+(y-)2-,(其中0≤x≤1,0≤y≤1),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0].
故选D.
6.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则·的值为( C )
(A)a2 (B)a2 (C)a2 (D)a2
解析:·=(+)·
=(·+·)=(a2cos 60°+a2cos 60°)=a2.故选C.
7.在四棱锥P-ABCD中,=(4,-2,3),=(-4,1,0),
=(-6,2,-8),则这个四棱锥的高h等于( B )
(A)1 (B)2 (C)13 (D)26
解析:设平面ABCD的法向量为n=(x,y,z),则
⇒
令y=4,则n=(1,4,),
则h===2.故选B.
8.=(1,2,3),=(2,1,2),=(1,1,2)(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Q在OP上运动,当·取最小值时,点Q 的坐标为( C )
(A)( ,,) (B)( ,,)
(C)( ,,) (D)( ,,)
解析:设=λ=λ(1,1,2)=(λ,λ,2λ),
则=(1-λ,2-λ,3-2λ), =(2-λ,1-λ,2-2λ),
·=(1-λ)(2-λ)+(2-λ)(1-λ)+(3-2λ)(2-2λ)
=6λ2-16λ+10
=6(λ-)2-.
当λ=时,·取得最小值,此时Q(,,).
故选C.
9.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0,·=0,·=0,则△BCD是( B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
=·-·-·+
=>0,
所以cos∠DBC>0,∠DBC为锐角,
同理∠BDC,∠BCD为锐角.
所以△BCD为锐角三角形,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