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系列优质讲练》讲练结合:第二十五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展开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观念
[识记—基础梳理]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基本内涵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理解—要点突破]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观念 | 含 义 |
发展的观念 | 鼓励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 |
公平的观念 | 代际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公平,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都享有平等的地位 |
环境的观念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要以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既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又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
权利的观念 | 全人类享有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个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题)
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1.CD 2.BC [第1题,C、D对: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所以青岛、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A、B错:读图可知,潍坊和日照的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青岛和威海高,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青岛和威海低。第2题,读图可知,N类城市包括东营和日照,M类城市包括上题所说的青岛、威海两城市,另外还有烟台市,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
(2018·河北衡水金卷)读“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4.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
3.B 4.C [第3题,读图,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0.60~0.65,即维持在较高水平,B正确。此期间,环境污染指数有降低的趋势,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C错误。人地关系不协调,D错。第4题,读图,1995~2000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指数处于较低的时期,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的速度较快,因此该时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时期,C对。1985~1990年,1990~1995年能源资源消耗量大,不是最好时期,A、B错。2000~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增加,D错。]
考向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出的方案必须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都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A、B;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这种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选C;汇集国际品牌商品的大型商城靠近旅游景点布局会破坏景区的环境,大量的客流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故不选D。]
(2018·湖南长郡中学测试)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热带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热带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7.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6.C 7.B [第6题,材料中,油棕产业威胁到红猩猩的生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A错。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导致雨林生态恶化,B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C对。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D错。第7题,油棕种植业属于种植园农业,A错。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B对。油棕生产会破坏雨林,对环境造成影响,C错。油棕产业链规模小,不能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D错。]
考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控制人口规模
(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 | 目的 | 生产与消费方式 | 影响 |
传统的 经济发 展模式 |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
可持续 的经济 发展模式 |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
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 | 可持续利用措施 |
土地资源 |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 |
森林资源 | 合理利用,妥善保护 |
水资源 |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
海洋资源 |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 |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人地关系
(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理解—要点突破]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循环经济 | ||
含义 | |||
特征 | 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活动生态化 | ||
具体形式 | 工业: 清洁 生产 | 生产 模式 | 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 |
含义 |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 ||
农业: 生态 农业 | 原理 | 生态系统原理 | |
方式 | 调整生产结构,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 ||
目的 |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 ||
典型 代表 | 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清洁生产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 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
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 D.盐场、建材厂、火电厂
4.该生态园区中( )
A.火电厂的“三废”均得到了有效利用
B.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②④
C.该工业园区没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
D.乙适宜选建在大河入海口
3.C 4.B [第3题,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这是读图解题的关键。丙为化工厂、海水淡化站等提供物质和能量,可知为电厂;乙以太阳辐射为能源,以海水淡化站的废弃物为原料,该废弃物含盐高,可知为盐场;丙为甲提供电力,甲为建材厂。第4题,电厂和化工厂都有虚线箭头向外,说明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箭头②④来源于太阳辐射和火电厂,表示能量流动;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不利于制盐。]
考向2 生态农业
(2018·广东实验中学测试)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饲料厂 B.油菜地
C.养鱼场 D.酒精厂
7.该循环经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5.D 6.B 7.C [第5题,读图,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6题,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种植,围绕油菜发展了养殖业、工业,充分利用资源。第7题,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不可能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C正确。]
一、选择题
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
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
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
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
1.A 2.A [第1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2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功能强度较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 ]
(2018·哈师大附中测试)下图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据此完成3~5题。
3.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该企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5.关于该企业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 ②阻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
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④增强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D 4.C 5.A [第3题,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水,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第4题,该企业循环经济对废弃物重新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C正确。第5题,该企业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变废为宝降低了生产成本,A正确;加强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企业间(第二产业)之间的联系,没有增强与第一产业的联系。]
(2018·湖南株洲市质检)读我国各类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人均CO2排放量构成图,完成6~7题。
6.图中( )
A.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
B.Ⅱ型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C.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
D.Ⅰ型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量要高于Ⅱ型城市
7.在践行绿色生活中,Ⅰ型城市减排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
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
D.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
6.A 7.B [第6题,Ⅰ型城市高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集中供暖,我国北方冬季寒冷,需要集中供暖,所以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A正确。Ⅱ型城市集中供暖排碳比较少,气排碳为主,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B错;气排碳还不能占主要地位,C错;除去集中供暖排碳,Ⅰ型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量不高于Ⅱ型城市,D错。第7题,Ⅰ型城市交通排碳占比大,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交通排碳量,B正确。以电排碳比较少,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影响较小,A错;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更加重碳的排放,C错;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目前还不能实现,D错。]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9.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8.C 9.D [第8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9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2018·湖南湘潭市模拟)我国某村庄原来低于25°的坡地(65 hm2)全部栽种黄烟,大于25°以上的坡地开垦了10 hm2玉米田。近年来,该村庄为了继续陡坡耕地种植,逐步推广了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每隔4 m沿等高线高密度种植双行生长快、耐刈割、萌蘖力强的木本固氮植物,农作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种植在篱间带上;当植物篱长至1cm左右时,从距地面30-50 cm处刈割。下图示意该村庄目前植物篱模式下农业发展流程。完成10~11题。
10.该村庄陡坡耕地需要继续种植的原因是( )
A.科技进步,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减弱
B.气候湿热多雨,洪涝灾害频繁
C.可耕作土地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需求
D.畜牧业规模缩小,饲料需求减少
11.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的影响是( )
A.植物篱与农作物争光,作物产量和生活燃料供应减少
B.25°以下坡耕地直接土地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C.坡耕地稳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带动畜牧业发展
D.水土流失减弱,培肥作用增强,土壤肥力上升
10.C 11.D [第10题,该村庄陡坡耕地需要继续种植的原因是可耕作土地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需求,选C。第11题,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在陡坡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固氮植物能够增加土壤肥力,D对;作物产量和生活燃料供应增加,A错;25°以下坡耕地经过综合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增加,B错;大于25°坡耕地主动退耕还草,带动畜牧业发展,C错。]
二、非选择题
12.(2018·华中师大附中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麦卡伦堡市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小城镇,由于有深水不冻港口,很多大型企业陆续落户于此,企业之间自发地创建了产业生态园。图1示意卡伦堡市位置,图2示意卡伦堡市产业生态园的产业循环。
图1
图2
(1)分析卡伦堡市吸引发电厂、炼油厂落户的有利条件。
(2)阐释卡伦堡市建立产业生态园的积极影响。
(3)说明卡伦堡市产业生态园的建立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解析] 第(1)题,卡伦堡市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靠近北海油田、德国煤炭产区。第(2)题,卡伦堡市建立产业生态园进行了合理的链接,能源和副产品在这些企业中得以多级重复利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环境清洁优美,适宜人居。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物的处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题,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卡伦堡市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形成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良性循环。
[答案] (1)卡伦堡市拥有深水不冻港,港口吞吐量大,便于石油、煤炭等原料、燃料的运输;靠近北海石油产地、德国煤炭产区,运输线路短;原料、燃料和产品运输费用较低。(2)创建产业生态园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环境清洁优美,适宜人居;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3)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引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良性循环。
13.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回答3条)
[解析] 第(1)题,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产品名称,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第(2)题,有机肥可以提
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因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化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是化学肥料,其在短期内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功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所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第(3)题,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为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欧美国家没有理由对这样的产品设置“绿色壁垒”。第(4)题,答题时应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理解,生产的产品种类明显增加,相关的产业部门也明显增多,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豆油 淀粉酶 饲料
(2)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3)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任答3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