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49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49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49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1单元第2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1单元第3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3单元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学案 0 次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第1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展开第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
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以重庆为中心 | 以武汉为中心 | 以上海为中心 |
(2)城市化水平较高
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理解—要点突破]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2.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某一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特征、植被状况、矿产资源等因素,决定了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下面以田纳西河为例分析其自然背景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要素 | 流域特征 |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 流域开发方向 |
地形 |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河流航运 | 修建船闸和水库 |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 ||
气候 |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
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 河流流量不稳定 |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 |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 ||
水系 |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 航运发达 |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 航运不便 |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 |
矿产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流域特征和开发条件
(2018·西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有( )
①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水力资源丰富 ④水运便利 ⑤经济基础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C 2.B [第1题,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无结冰期。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该流域的中上游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水力资源丰富;同时河流中上游的水运条件较好;该流域(珠江)的中上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技不发达。]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导学号:98510173】
材料 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南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这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不利的。
【答案】 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方法规律]
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
流域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的地理条件确定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向。地理条件的评价分析如下:
◎考向2 长江流域的发展条件
(2018·甘肃诊断)据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4~6题。
4.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6.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4.A 5.C 6.B [第4题,从图中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A项正确。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城市,因此不可能汛期大量蓄水,C项错误;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凹岸处,因此会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误。第5题,“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因此C项正确。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土地利用。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项错误;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B项正确;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项错误。]
结合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8.受长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该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7.C 8.D [第7题,长江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可知,长江水量夏秋多、冬春少。第8题,长江流域应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长江上游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水能资源为重点;中游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发电不是重点;下游地区在整治环境污染的同时,对整个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考向3 其他重要河流的开发条件
托坎廷斯河发源于戈亚斯州巴西利亚中部(海拔1 000m)阿纳波利斯附近,自源头由南向北流,在贝伦附近注入大西洋马拉若湾。下图为托坎廷斯河流域图及贝伦与巴西利亚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河流流域( )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B.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C.河流径流量大,雨季时易发生洪涝灾害
D.流域内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10.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进行水电开发,对该流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C 10.A [第9题,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流域内地势南高北低,A错。北部为地处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人口稀少,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B错。河流在南部高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在北部平原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雨季易发洪涝,C正确。热带地区,以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D错。第10题,上游修建水库,仅改变入海径流的季节分配,提高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但不会增减入海径流量,③错。因上游泥沙在水库内淤积,下游河口淤积减少,④错。利用水力发电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故A正确。]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导学号:98510174】
11.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洪 ②减少水土流失 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
11.C 12.B [第11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第12题,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
考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与评价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识记—基础梳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发展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
(3)
(4)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破坏。
(5)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生态环境建设。
②措施
2.中游地区
(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洪水灾害。
②
(4)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②措施
3.下游地区
(1)优势
(2)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②措施
[理解—要点突破]
1.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2.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治理措施 | 治理目的 |
建设水利工程 |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
修建分洪、蓄洪区 |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 防洪和航运 |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
3.水利工程的评价
(1)可行性评价。
条件 | 具体内容 | |
自然 | 资源条件 (水能) | 落差大,水能丰富 |
流量大,水能丰富 | ||
工程条件 |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 |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 ||
社会经济 | 市场条件 |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
工程条件 | 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又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虫害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流域的综合开发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第(3)题,在河源地区进行景区建设,发展旅游业,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或保护措施不当,会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河流水质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等问题。其应对措施要从出现问题的原因上考虑。
【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答题模板
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
条件 | 答题术语 |
水量 |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
落差 | 河流落差大 |
地形、地质 |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
2.河流的航运条件
条件 | 答题术语 | |
自然条件 | 地形 |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
径流 |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 |
冰期 | 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 |
通航里程 |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 |
社会经济条件 | 经济 |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
人口、城市 |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
◎考向2 流域的综合治理
2.(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 时间 | 主要措施 |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
第一阶段 |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 ①______、______。 |
第二阶段 | 20世纪20~80年代 |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阶段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 恢复河流生态。 |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析】 第(1)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特征。罗讷河上游位于瑞士境内,主要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冰川消融,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位于法国境内,其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径流量变化不大。地中海沿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河流汛期为冬季,枯水期为夏季。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
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3)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方法规律]
图示法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