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涪陵高级中学校2022级高一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卷
学科:化学
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K2CO3和Ag2O都属于盐 B. Ba(OH)2和Na2CO3都属于碱
C. Na2O2和CaO都属于氧化物 D. H2SO4和CH3COONH4都属于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K2CO3和Ag2O前者属于盐,后者属于氧化物,故A不合理;
B. Ba(OH)2和Na2CO3前者属于碱,后者属于盐,故B不合理;
C. Na2O2和CaO都是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合理;
D. H2SO4和CH3COONH4前者属于酸,后者属于盐,故D不合理;
故选C。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1nm=10-9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所得的分散系属于纯净物
C. 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 D. 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判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根据胶体的性质分析。
【详解】A. 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当一束光通过此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故A正确;
B. 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是混合物,故B错误;
C. 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剂,故C错误;
D.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可以通过滤纸, 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得不到分散质,故D错误;
故选A。
3.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 | 水中的溶解性 |
甲 | -98 | 37.5 | 0.93 | 可溶 |
乙 | -48 | 95 | 0.90 | 可溶 |
现有甲和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蒸发 B. 过滤 C. 蒸馏 D. 萃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物质均易溶于水,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二者的分离。
答案选C。
4.在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志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贴腐蚀品警示标志,结合图中标志含义解答。
【详解】A、图中标志为爆炸品标志,NaOH不属于爆炸品;
B、图中标志为易燃液体标志,NaOH为固体且不易燃;
C、图中标志为剧毒品标志,NaOH不属于剧毒品;
D、图中标志为腐蚀品标志,NaOH具有强腐蚀性;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品的标志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性质及保存方法,对照图中的标识正确判断。
5.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 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以防止污染,故A正确;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会引发安全事故,故B错误;
C. 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砝码会被污染,导致称量误差,应用镊子取放砝码,故C错误;
D. 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手易被烫伤,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K2SO4=2K+ +SO4-2 B. Ba(OH)2=Ba2+ +OH-2
C. Mg(NO3)2=Mg 2++2(NO3)2 D. Al2(SO4)3=2Al3++3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硫酸钾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 +SO4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为 Ba(OH)2=Ba2+ +2OH-,故B错误;
C.硝酸镁的电离方程式为 Mg(NO3)2=Mg 2++2NO3-,故C错误;
D. 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离子符号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Mg+Ag+=Mg2++Ag
B. MgO与稀盐酸反应:MgO+2H+=Mg2++H2O
C. AlCl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OH-=Al(OH)3↓+3Cl-
D. Na2CO3溶液中加入醋酸:2H++CO32-=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原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Mg+2Ag+=Mg2++2Ag,故A错误;
B. Mg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故B正确;
C. AlCl3是强电解质,要拆成离子,AlCl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故C错误;
D. 醋酸为弱电解质,保留分子式,Na2CO3溶液中加入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8.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 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 D.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臭氧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D正确;
故选B。
9.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加入稀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C. 加入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 D. 先用稀HNO3酸化,再滴加Ba(NO3)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
【详解】A.加入HNO3酸化了的Ba(NO3)2溶液,若含亚硫酸根离子也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故A错误;
B.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盐酸酸化,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SO42-,故B正确;
C. 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若含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与BaCl2溶液作用也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能检验SO42-,故C错误;
D. 先加入HNO3酸化,若含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滴加Ba(NO3)2,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能检验SO4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检验离子的试剂及试剂的加入顺序,检验SO42-时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都是可溶化合物,非电解质都是难溶化合物
B. 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为电解质
C. 电解质任何条件下都能导电
D. BaCO3在水中的溶解性虽小,但BaCO3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电解质不一定是可溶化合物,如BaSO4,非电解质也可能是易溶化合物,如乙醇,故A错误;
B. CO2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的离子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不是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C错误;
D. BaCO3在水中的溶解性虽小,但BaCO3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也从下口流出
B.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
C.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底部
D.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错误;
B.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故B正确;
C.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以测量蒸汽的温度,故C错误;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2×1022个H3PO4分子的质量为9.8g
B. 1molH2SO4的物质的量是98g/mol
C. 0.5mol的氧
D. H3PO4的摩尔质量为98
【答案】A
【解析】
【详解】A. 6.02×1022个H3PO4分子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98g/mol=9.8g,故A正确;
B. 1molH2SO4的物质的量是1mol,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B错误;
C. 0.5mol氧,没有指明粒子的种类,要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分子等,故C错误;
D. H3P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Fe+2FeCl3 = 3FeCl2 B. SO2+2KOH = K2SO3+H2O
C. Na2CO3+CaCl2=CaCO3↓+2NaCl D. CaCO3CaO+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详解】A、Fe中Fe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升至+2价,FeCl3中Fe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降至+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2CO3、NaOH、BaCl2、HCl B. 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 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D. 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由于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故除去硫酸根离子在除去钙离子前,过滤后,最后加盐酸,在蒸发皿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详解】A. 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由于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故除去硫酸根离子在除去钙离子前,即氯化钡在碳酸钠之前加入,最后加入盐酸,故A错误;
B.蒸发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而飞溅,故B错误;
C. 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方法除去,故C正确;
D. 浑浊的液体应过滤后再倒入蒸发皿内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粗盐的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注意把握实验操作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易错点A,除杂试剂的加入的顺序要保证将前面加入的过量的杂质离子除去。
15.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易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易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萃取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原溶液与萃取剂不反应。
【详解】A萃取剂与水必须互不相溶,且萃取剂和碘不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
B.选取的萃取剂与原溶剂必须互不相溶,且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确;
C.萃取剂必须和水不互溶,但密度不一定比水的大,如选苯或四氯化碳均可作萃取剂,故C错误;
D. 萃取剂必须和水不互溶,但密度不一定比水的小,如选苯或四氯化碳均可作萃取剂,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萃取剂的选择,把握萃取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易错点CD,萃取剂必须和水不互溶,但密度不一定比水的小或大。
16.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25mL量筒量取14.25mL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9.85g食盐
C. 蒸发皿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 D.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4.5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量筒精确度只有0.1mL,故A错误;
B. 托盘天平精确度只有0.1g,故B错误;
C. 蒸发皿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防止操作过程中液体飞溅出去,故C正确;
D. 广泛pH试纸精确度为1,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态氯化钙不导电,所以氯化钙不是电解质
B. 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C. NaCl、 MgCl2等物质熔融状态时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D. 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固态氯化钙不导电,但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氯化钙是电解质,故A错误;
B. 能导电的单质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等非金属,故B错误;
C. NaCl、MgCl2等物质熔融状态时导电,且是化合物,它们是电解质,故C正确;
D. NH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的离子是一水合氨电离的,不是NH3分子电离的,所以NH3不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1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Ag+、Mg2+、Cl-、SO42-
B. 含有Fe3+的溶液中:Na+、K+、Cl-、NO3-
C. 含有Na+的溶液中:Ca2+、K+、CO32-、Cl-
D.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强碱性溶液中:Ag+、Mg2+均生成沉淀,且Ag+和Cl-、SO42-均可生成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 含有Fe3+的溶液中:Na+、K+、Cl-、NO3-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 含有Na+的溶液中:Ca2+和CO32-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Fe3+和O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仅用蒸馏水就可鉴别蔗糖、硫酸铜粉未、碳酸钙粉未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③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中央,测该溶液的pH
⑤往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继续加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蒸馏水与蔗糖混合得到无色溶液,与硫酸铜粉末混合得到蓝色溶液,与碳酸钙粉末混合得到悬浊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
②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层,则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正确;
③稀释浓硫酸时,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则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正确;
④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直接滴在pH试纸中央,观察对比即可,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测量的是稀释液的pH,故错误;
⑤往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6分。
20.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3molH2O含有__个H2O;
(2)含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质量是__g;
(3)已知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NH3的摩尔质量为__g/mol;
(4)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___g;
(5)CO2中含有6.02×1023个O,则CO2的物质的量为__mol;
(6)6.02×1022个OH-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mol。
(7)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g/mol。
【答案】 (1). 3NA (2). 57.6 (3). 17 (4). (5). 0.5 (6). 1 (7). bNA
【解析】
【详解】(1)3molH2O中含有3NA个H2O;
(2)Al2(SO4)3中n(Al3+):n(SO42-)=2:3,故n(SO42-)= n(Al3+)= ×0.4mol=0.6mol,m(SO42-)=96g·mol-1×0.6mol=57.6g,含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质量是57.6g;
(3)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NH3的摩尔质量以g/mol单位时,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4)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Mg·mol-1÷NAmol-1=g;
(5)CO2中含有6.02×1023个O,n(O)=1mol,则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2=0.5mol;
(6)6.02×1022个OH-,n(OH-)=6.02×1022÷(6.02×1023)mol-1=0.1mol,每个OH-含有10个电子,6.02×1022个OH-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
(7)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bg×NAmol-1=bNAg/mol。
21.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比较广泛。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黑火药主要是硝酸钾、硫磺、木炭三者粉末的混合物,在点燃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式主要为:2KNO3+S+3C=N2↑+3CO2↑+K2S
(1)在黑火药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为___;
(2)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___;
(3)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
(4)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5)根据化学反应式分析,一个硫原子参与反应时转移___个电子;
(6)把Cl2通入浓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Cl2+8NH3=6NH4Cl+N2。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
(7)已知存在下列反应:①ClO3-+5Cl-+6H+ =3Cl2+3H2O ②2Fe2++Cl2=2Fe3++2 Cl-。则ClO3-、Fe3+、Cl2三种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答案】 (1). KNO3、S (2). C (3). CO2 (4). +5 (5). 2 (6). (7). ClO3->Cl2>Fe3+
【解析】
【详解】(1)氧化剂指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在反应中KNO3中N元素由+5降为0价、S由0价降为-2价,所以氧化剂是KNO3、S;
(2)被氧化的元素是指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C由0价升高为+4价,则C被氧化;
(3)C由0价升高为+4价,则C被氧化,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CO2;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
(5)反应中S由0价降为-2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化学反应式分析,一个硫原子参与反应时转移2个电子;
(6)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Cl元素化合价由0→-1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0价,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为:。
(7)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①ClO3-+5Cl-+6H+ =3Cl2+3H2O 中ClO3-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3->Cl2;反应②2Fe2++Cl2=2Fe3++2 Cl-中Cl2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Fe3+;则ClO3-、Fe3+、Cl2三种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3->Cl2>Fe3+。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规律、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解题关键:正确判断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的关系,难点(7):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易错点(1)两种元素化合价降低,(6)注意氨气并没有全部被氧化。
2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的重点,请根据下列实验目的,分别选择相应的操作和实验装置。下列为操作:
a.蒸馏 b.结晶法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萃取分液 g.分液 h.升华
下列为实验装置:
(1)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分别填操作序号及实验装置图编号,下同)。
(2)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___、___。
(3)除去硫酸钡中的硝酸钾:___、___。
(4)分离固体细沙和碘的方法:___、___。
(5)除去氯化钠晶体中的碳酸钠:___、__。
(6)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液(两者互溶):__、_。
【答案】 (1). f (2). 4 (3). d (4). 3 (5). c (6). 1 (7). h (8). 6 (9). e (10). 2 (11). a (12). 5
【解析】
【详解】(1)从碘水中提取碘:碘在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从碘水中提取碘选用萃取分液法,选f分离,为装置4,故答案为:f;4;
(2)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CaO,选d分离,为装置3,故答案为:d;3;
(3)除去硫酸钡中的硝酸钾:硫酸钡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加适量水后过滤,选c分离,为装置1,故答案为:c;1;
(4)分离固体细沙和碘的方法:加热碘易升华,固体细沙不变,选h分离,为装置6,故答案为:h;6。
(5)除去氯化钠晶体中的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NaCl为可溶性固体,用蒸发结晶从NaCl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选e分离,为装置2,故答案为:e;2;
(6)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液(两者互溶):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选a分离,为装置5,故答案为:a;5。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实验装置为解答的关键,难点(2)(5),用化学方法除杂,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23.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_;e___;
(2)若利用该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处。冷凝水由__(填f或g)口通入,另一口流出。仪器a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加热。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其作用是___。
【答案】 (1). 冷凝管 (2). 锥形瓶 (3). 酒精灯 (4). 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5). g (6). 不能 (7). 碎瓷片(或沸石) (8). 防止暴沸
【解析】
【详解】(1)由图和仪器的作用分析可知,仪器的名称:b为冷凝管;e为锥形瓶;
(2)利用该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采取蒸馏法,需要加热,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要用温度计测量蒸出的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冷水,根据逆流原理,冷凝水由g口通入,另一口流出。仪器a为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要垫石棉网加热。
(3)蒸馏实验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时的剧烈跳动,需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则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碎瓷片(或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实验,把握仪器的使用、蒸馏实验的操作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平时要注意实验表达能力的训练。
24.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硫酸钠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1)第⑤步中,操作B是___(填操作名称),第④步中,试剂Y是___。
(2)判断试剂X过量的方法是___。
(3)写出第②步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第⑤步操作中得到的固体成分有:泥沙、CaCO3、Mg(OH)2、___(填化学式)。
(5)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___。
【答案】 (1). 过滤 (2). 碳酸钠 (3).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 溶液,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过量 (4). Na2SO4+BaCl2=BaSO4↓+2NaCl (5). BaSO4、BaCO3 (6). 在⑤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至中性或弱酸性,然后进行第⑥步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后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Ca2+,由于所加除杂试剂过量,③中加NaOH除去镁离子,则②中加BaCl2,④中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钙离子,⑤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滤液中应加适量的盐酸至中性或弱酸性,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⑥然后蒸发结晶烘干,得到NaCl。
【详解】(1)第⑤步中,分离固体和溶液,操作B是过滤,④中加试剂Y是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钙离子;
(2)试剂X是BaCl2,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 溶液,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过量;
(3)第②步中,粗盐溶解后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钠,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4)第⑤步操作中得到的固体成分有:泥沙、CaCO3、Mg(OH)2、BaSO4、BaCO3。
(5)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在⑤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适量的盐酸至中性或弱酸性,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然后进行第⑥步获得精盐。
【点睛】本题考查粗盐的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难点是除杂试剂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