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重庆市广益中学第三次化学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Cl:35.5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胶体的性质,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Fe+CuSO4=Cu+FeSO4,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C正确;
D.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一组是( )
A.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碱石灰
B. 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过氧化钠、氧化铝
C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氧化还原
D. 正盐:氯化钠、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是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混合物,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C错误;
D.氯化钠是正盐,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故D错误;
故选A。
3.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HCl与B容器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这两容器的体积之比为( )
A. 1:4 B. 4:1 C. 1:2 D. 2:1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容器A中HCl与容器B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则分子数之比为2;1,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这两容器的体积之比为2:1,选D。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
B. 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C. 7.8g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O2和O3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所含氧原子数为1.5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故A错误;
B.1 molAl3+离子含有10mol核外电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故B错误;
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
D.48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48g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所含氧原子数为3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使用22.4L/mol的条件,不在标准状况下,Vm不一定等于22.4L/mol。
5.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变成铝
C. 铝的密度小,是一种轻金属
D. 铝易被氧化,形成的氧化膜有保护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铝在空气中表面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保护作用,D正确。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
B. Na2CO3溶液滴入少量盐酸CO32﹣+H+═HCO3﹣
C. Na与FeSO4溶液反应:2Na + Fe2+ ═ Fe + 2Na+
D. AlCl3溶液滴入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难溶于水,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2Fe3++3H2O,故A正确;
B.Na2CO3溶液滴入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H+═HCO3-,故B正确;
C.Na与FeSO4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在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置换出铁,故C错误;
D.AlCl3溶液滴入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将铜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故A错误;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不发生金属的置换反应,不能比较金属性,故B错误;
C.铝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现象不正确,故C错误;
D.硫酸铝与氨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的性质活泼,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因此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表面会生成氧化铝保护层。
8.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 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
C. 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根据定义知,无论某元素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呈现相同的特殊颜色,所以是元素的性质,故A错误;
B.焰色是因为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产生不同的光,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易被黄光遮住,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K元素,故C正确;
D.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检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用稀盐酸洗涤,是因为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所以用盐酸洗涤,故D错误;
答案选C。
9.用4×10-3 mol的KZO4 恰好将60 mL 0.1 mol/L的Na2SO3溶液氧化为Na2SO4,则元素Z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6 B. +4 C. +3 D. +2
【答案】B
【解析】
由信息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则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4×10-3mol×(7-x)=0.06L×0.1mol/L×(6-4),解得x=+4,故选B。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检验钾离子 B. 干燥氯气 C. 分离酒精与水 D. 蒸发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时,需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图示检验钾离子的方法合理,故A正确;
B. 干燥氯气,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故B错误;
C. 蒸馏操作时,冷凝管通水的方向应该是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且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
D. 蒸发食盐水时,必须使用玻璃棒搅拌,以使蒸发皿中物质受热均匀,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的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气体的提纯、除杂方法,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解题时要注意蒸馏操作的方法及实验原理,尤其是对于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要有正确的认识。
1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二氧化碳和笑气(N2O)的体积相同,则下列一定相同的是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密度 ④质量 ⑤物质的量
A. 只有①⑤ B. 只有①②④⑤ C. 只有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二氧化碳和笑气(化学式为N2O)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①根据N=nNA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故正确;
②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且每个分子中含有原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的原子总数相同,故正确;
③根据ρ=知,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其密度相同,故正确;
④根据m=n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且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质量相同,故正确;
⑤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二氧化碳和笑气(化学式为N2O)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故正确;
答案选D。
【点晴】熟悉基本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要考虑温度和压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其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和物质的量成正比;(2)同温同体积时,压强之比和物质的量成正比,与分子个数成正比;(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体积之比和摩尔质量成正比;(4)同温同压时,密度之比和摩尔质量成正比。
12.配制450mL 0.1mol/L NaOH溶液,下列有关配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要称量2.0g的固体氢氧化钠
B. 将称量的氢氧化钠直接先倒入容量瓶,再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
C. 该实验所需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
D. 定容时仰视刻度,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配制450mL 0.1mol•L-1 NaOH溶液,需要选取500mL的容量瓶,m=M•n=cVM=0.5L×0.1mol/L×40g/mol=2.0g,需要称取2.0g NaOH固体,故A正确;
B.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故B错误;
C.配制450mL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还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用量筒量取适量水,在烧杯在溶解氢氧化钠、使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13.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Al3+、NO3-、Cl- B. K+、Na+、Cl-、SO42-
C. MnO4-、K+、SO42-、Cl- D. Na+、HCO3-、K+、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铝是两性单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该溶液即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
【详解】A. 在碱性环境下,Al3+与OH-生成 Al(OH)3的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
B. K+、Na+、Cl-、SO42-在酸性、碱性环境下都能共存,B正确;
C. MnO4-显紫色,不符合题目要求,C错误;
D. HCO3-与H+ 或OH-都不能共存,D错误。
14.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D. HF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导电性与其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无关,故B错误;
C.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在溶液中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所以强电解质,故C错误;
D.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证明氟化氢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氟化氢为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5.在反应 3Cl2+6KOH KClO3+5KCl+3H2O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②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③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分子中有5mol 电子发生转移 ④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1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3Cl2+6KOH KClO3+5KCl+3H2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l2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①错误;
②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KClO3是氧化产物,而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Cl是还原产物,故②正确;
③由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每3个Cl2分子中有5个电子转移,故③正确;
④氯气中的氯由0价变成+5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由0价变成-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②③,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④,要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和还原的关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16.关于Na2CO3 与NaHCO3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溶解度:Na2CO3
B. 热稳定性:Na2CO3
C. 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D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常温下Na2CO3比NaHCO3更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
B.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错误;
C. Na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产生NaHCO3和NaCl,无明显现象,而NaHCO3和盐酸混合,立即反应产生CO2气体,反应现象明显,所以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
D.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CaCO3,因此均有白色沉淀生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7.下列各组溶液,不能通过互滴鉴别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B.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C.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 偏铝酸钠溶液和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开始盐酸足量,开始有气体生成;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盐酸不足,只生成碳酸氢钠,没有气体生成,而后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通过互滴鉴别,故A不选;
B.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无论谁滴入谁中,都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沉淀不会消失,现象相同,不能通过互滴鉴别,故B选;
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先出现沉淀,然后沉淀消失;向氢氧化钠中加硫酸铝开始时氢氧化钠过量,没有明显现象,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硫酸铝,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有沉淀生成,现象不同,用相互滴加的方法可以鉴别,故C不选;
D.将偏铝酸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开始硫酸足量,反应生成铝盐,而后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将稀硫酸滴入偏铝酸钠溶液中,开始硫酸不足,会出现白色沉淀,随后再加入硫酸,沉淀逐渐消失,现象不同,通过相互滴加可以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18.将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1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然后1mol碳酸钠和1mol盐酸反应生成1mol碳酸氢钠和氯化钠,1mol碳酸氢钠再和1mol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1mol二氧化碳。
故选C。
【点睛】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是关键,结合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19.某溶液中只含有Al3+、Na+、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Na+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2 B. 2:5 C. 3:1 D. 1:10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n(Al3+)+n(Na+)=n(Cl-)+2n(SO42-),溶液中Al3+、Na+、Cl-的个数比为3:2:1,即Al3+、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n(Na+):n(SO42-)=2:5,答案选B。
【点睛】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或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可用电荷守恒巧解。电荷守恒指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20.根据下列反应进行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
A. MnO4->Cl2>Fe3+>I2 B. Cl->Mn2+>I->Fe2+
C. MnO4-> Cl2>I2>Fe3+ D. I->Fe2+>Cl->Mn2+
【答案】A
【解析】
在反应①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变为+2价,则MnO4-为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则Cl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MnO4->Cl2;在反应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变为+2价,则Fe3+为氧化剂,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则I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I2;在反应③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则Cl2为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为+3价,则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Fe3+,综上所述,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nO4->Cl2>Fe3+>I2,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解题时注意判断氧化性强弱的依据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正确判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题目难度不大。
主观题(4个大题,共40分)
21.(1)金属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通常保存________中。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和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加入粉末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假设溶液中的水足量,加入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来表示。试推断:
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可能含有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该离子,可增加焰色反应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为______色。
【答案】 (1). 煤油 (2). 2Na + 2H2O=2Na++2OH- + H2↑ (3). Cu2++2OH-═Cu(OH)2↓ (4). Mg2+、Al3+ (5). Fe3+、Cu2+ (6). K+ (7). 紫
【解析】
【分析】
(1)钠常温下能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应该密封保存;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2) 根据析出白色沉淀判断Fe3+、Cu2+是否存在,根据图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判断Mg2+、Al3+是否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钠常温下能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应该密封保存,钠通常密封保存于煤油中;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 + H2↑、Cu2++2OH-═Cu(OH)2↓,故答案为:煤油;2Na + 2H2O=2Na++OH- + H2↑;Cu2++2OH-═Cu(OH)2↓;
(2) 加入Na2O2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并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因此不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可以含有Al3+、Mg2+中的一种或两种;当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时,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有Mg2+、Al3+,可能含有K+;
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Al3+、Mg2+,故答案为:Al3+、Mg2+;
②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Cu2+,故答案为:Fe3+、Cu2+;
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K+;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该离子,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K+,故答案为:K+;紫。
22.Ⅰ.碘酸钾(KIO3)是一种白色或无色固体,可溶于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常添加于食盐中用以防治碘缺乏病。已知在某反应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物质: KIO3、K2SO4、KI、I2、H2SO4、H2O。
(1)书写并配平该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I2是非电解质 B.K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KI溶液的强
C.H2SO4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I2
Ⅱ.二氧化氯(ClO2)是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验室可用KClO3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3)该反应中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
(4)生成标况下4.48LCO2,电子转移数是_______________。
(5)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 反应为无毒的物质,自身反应后均生成Cl−,此过程说明ClO2和Cl2均具有_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性。处理含相同量CN−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__倍。
【答案】 (1). (2). CD (3). ClO2 (4). C (5). 0.2NA (6). 氧化 (7). 2.5
【解析】
【分析】
(1)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
(2)A.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C.根据硫酸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3)2KClO3+H2C2O4+H2SO4═K2SO4+2ClO2↑+2H2O+2CO2↑,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3)和(4);
(5)Cl2和ClO2被还原后均生成氯离子,根据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分析计算。
【详解】Ⅰ.(1)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反应的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反应中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KI中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转移5个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
(2)A.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I2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溶液的浓度不知道,无法判断K2SO4溶液与KI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故B错误;C.反应中生成了硫酸盐,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反应中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KI中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反应中只有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I2,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Ⅱ.(3)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被还原,则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ClO2;C;
(4)2KClO3+H2C2O4+H2SO4═K2SO4+2ClO2↑+2H2O+2CO2↑,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即生成2mol CO2转移2mol电子;标况下4.48L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电子转移数为0.2NA,故答案为:0.2NA;
(5)ClO2和Cl2均容易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有每摩尔Cl2反应生成氯离子得到2mol电子,而每摩尔ClO2反应生成氯离子得到5mol电子,则处理含相同量CN−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2.5倍,故答案为:氧化;2.5。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1)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转移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23.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又有气泡产生。请写出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与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上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
①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④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⑤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H2O22H2O+O2↑ (2). 长颈漏斗 (3). 检验氢气纯度 (4). 检验有无水生成 (5). 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2+H22NaOH (6). 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①根据装置图中仪器的构造判断;②氢气是易燃性气体;③D装置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有无水生成;④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说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⑤干燥管内硫酸铜变蓝色检验水的生成,若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也会变蓝色,另外多余的氢气不能随便排放。
【详解】(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①根据装置图可知,盛盐酸的仪器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②氢气是易燃性气体,混有空气,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步骤3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对氢气进行验纯,待氢气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故答案为:检验氢气纯度;
③装置D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有无水生成,故答案为:检验有无水生成;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证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故答案为: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2+H22NaOH;
⑤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空气中水蒸气能够进入装置D,使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另外,氢气是易燃气体,不能随便排放,需要尾气处理,应在装置D后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改进方法: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⑤,要注意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实验安全的角度分析思考。
24.某混合物A含有、和,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II、III、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D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B______;沉淀D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
写出、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Al2O3 (3). Fe2O3 (4). Al2O3+2NaOH=2NaAlO2+H2O (5). Al3++3NH3•H2O=Al(OH)3↓+3 NH4+ (6). AlO2-+H++H2O=Al(OH)3↓ (7). 冶炼铝(或制作耐火材料)
【解析】
【分析】
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含有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KAl(SO4)2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E为K2SO4、(NH4)2SO4;沉淀D与盐酸反应生成溶液F,F中含有氯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中加水溶解后,溶液中含有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沉淀D与盐酸反应生成溶液F,F中含有氯化铁;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KAl(SO4)2溶液中加过量氨水,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E中含有K2SO4、(NH4)2SO4。
(1)分离溶液和沉淀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为Al2O3,沉淀D为Fe2O3 ,故答案为:Al2O3;Fe2O3;
(3)反应①为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NaOH=2NaAlO2+H2O;
(4)反应②为Al3+和氨水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 NH4+,反应③为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 NH4+;AlO2-+H++H2O=Al(OH)3↓;
(5)Al2O3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冶炼铝、制作耐火材料等,故答案为:冶炼铝(或制作耐火材料)。
重庆市广益中学第三次化学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Cl:35.5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胶体的性质,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Fe+CuSO4=Cu+FeSO4,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C正确;
D.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一组是( )
A.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碱石灰
B. 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过氧化钠、氧化铝
C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氧化还原
D. 正盐:氯化钠、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是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混合物,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故C错误;
D.氯化钠是正盐,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故D错误;
故选A。
3.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HCl与B容器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这两容器的体积之比为( )
A. 1:4 B. 4:1 C. 1:2 D. 2:1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容器A中HCl与容器B中NH3所含原子数相等,则分子数之比为2;1,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这两容器的体积之比为2:1,选D。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
B. 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C. 7.8g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O2和O3的混合气体,质量为48g,所含氧原子数为1.5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故A错误;
B.1 molAl3+离子含有10mol核外电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故B错误;
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
D.48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48g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所含氧原子数为3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使用22.4L/mol的条件,不在标准状况下,Vm不一定等于22.4L/mol。
5.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变成铝
C. 铝的密度小,是一种轻金属
D. 铝易被氧化,形成的氧化膜有保护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铝在空气中表面易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保护作用,D正确。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
B. Na2CO3溶液滴入少量盐酸CO32﹣+H+═HCO3﹣
C. Na与FeSO4溶液反应:2Na + Fe2+ ═ Fe + 2Na+
D. AlCl3溶液滴入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难溶于水,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2Fe3++3H2O,故A正确;
B.Na2CO3溶液滴入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H+═HCO3-,故B正确;
C.Na与FeSO4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在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置换出铁,故C错误;
D.AlCl3溶液滴入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将铜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故A错误;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不发生金属的置换反应,不能比较金属性,故B错误;
C.铝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现象不正确,故C错误;
D.硫酸铝与氨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的性质活泼,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因此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表面会生成氧化铝保护层。
8.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 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
C. 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根据定义知,无论某元素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呈现相同的特殊颜色,所以是元素的性质,故A错误;
B.焰色是因为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产生不同的光,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易被黄光遮住,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K元素,故C正确;
D.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检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用稀盐酸洗涤,是因为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所以用盐酸洗涤,故D错误;
答案选C。
9.用4×10-3 mol的KZO4 恰好将60 mL 0.1 mol/L的Na2SO3溶液氧化为Na2SO4,则元素Z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6 B. +4 C. +3 D. +2
【答案】B
【解析】
由信息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则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4×10-3mol×(7-x)=0.06L×0.1mol/L×(6-4),解得x=+4,故选B。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检验钾离子 B. 干燥氯气 C. 分离酒精与水 D. 蒸发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时,需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图示检验钾离子的方法合理,故A正确;
B. 干燥氯气,导气管应该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故B错误;
C. 蒸馏操作时,冷凝管通水的方向应该是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且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
D. 蒸发食盐水时,必须使用玻璃棒搅拌,以使蒸发皿中物质受热均匀,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的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气体的提纯、除杂方法,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解题时要注意蒸馏操作的方法及实验原理,尤其是对于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要有正确的认识。
1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二氧化碳和笑气(N2O)的体积相同,则下列一定相同的是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密度 ④质量 ⑤物质的量
A. 只有①⑤ B. 只有①②④⑤ C. 只有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二氧化碳和笑气(化学式为N2O)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①根据N=nNA知,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故正确;
②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且每个分子中含有原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的原子总数相同,故正确;
③根据ρ=知,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其密度相同,故正确;
④根据m=n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且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质量相同,故正确;
⑤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二氧化碳和笑气(化学式为N2O)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故正确;
答案选D。
【点晴】熟悉基本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要考虑温度和压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其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和物质的量成正比;(2)同温同体积时,压强之比和物质的量成正比,与分子个数成正比;(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体积之比和摩尔质量成正比;(4)同温同压时,密度之比和摩尔质量成正比。
12.配制450mL 0.1mol/L NaOH溶液,下列有关配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要称量2.0g的固体氢氧化钠
B. 将称量的氢氧化钠直接先倒入容量瓶,再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
C. 该实验所需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
D. 定容时仰视刻度,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配制450mL 0.1mol•L-1 NaOH溶液,需要选取500mL的容量瓶,m=M•n=cVM=0.5L×0.1mol/L×40g/mol=2.0g,需要称取2.0g NaOH固体,故A正确;
B.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故B错误;
C.配制450mL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还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用量筒量取适量水,在烧杯在溶解氢氧化钠、使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13.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Al3+、NO3-、Cl- B. K+、Na+、Cl-、SO42-
C. MnO4-、K+、SO42-、Cl- D. Na+、HCO3-、K+、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铝是两性单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该溶液即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碱。
【详解】A. 在碱性环境下,Al3+与OH-生成 Al(OH)3的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
B. K+、Na+、Cl-、SO42-在酸性、碱性环境下都能共存,B正确;
C. MnO4-显紫色,不符合题目要求,C错误;
D. HCO3-与H+ 或OH-都不能共存,D错误。
14.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D. HF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导电性与其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无关,故B错误;
C.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在溶液中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所以强电解质,故C错误;
D.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证明氟化氢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氟化氢为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5.在反应 3Cl2+6KOH KClO3+5KCl+3H2O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②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③反应中每消耗3 mol Cl2分子中有5mol 电子发生转移 ④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1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3Cl2+6KOH KClO3+5KCl+3H2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Cl2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①错误;
②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KClO3是氧化产物,而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Cl是还原产物,故②正确;
③由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每3个Cl2分子中有5个电子转移,故③正确;
④氯气中的氯由0价变成+5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由0价变成-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②③,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④,要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和还原的关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16.关于Na2CO3 与NaHCO3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溶解度:Na2CO3
D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常温下Na2CO3比NaHCO3更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
B.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错误;
C. Na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产生NaHCO3和NaCl,无明显现象,而NaHCO3和盐酸混合,立即反应产生CO2气体,反应现象明显,所以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
故合理选项是D。
17.下列各组溶液,不能通过互滴鉴别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 B.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C.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 偏铝酸钠溶液和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开始盐酸足量,开始有气体生成;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盐酸不足,只生成碳酸氢钠,没有气体生成,而后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通过互滴鉴别,故A不选;
B.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无论谁滴入谁中,都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沉淀不会消失,现象相同,不能通过互滴鉴别,故B选;
C.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先出现沉淀,然后沉淀消失;向氢氧化钠中加硫酸铝开始时氢氧化钠过量,没有明显现象,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硫酸铝,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有沉淀生成,现象不同,用相互滴加的方法可以鉴别,故C不选;
D.将偏铝酸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开始硫酸足量,反应生成铝盐,而后铝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将稀硫酸滴入偏铝酸钠溶液中,开始硫酸不足,会出现白色沉淀,随后再加入硫酸,沉淀逐渐消失,现象不同,通过相互滴加可以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18.将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1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然后1mol碳酸钠和1mol盐酸反应生成1mol碳酸氢钠和氯化钠,1mol碳酸氢钠再和1mol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1mol二氧化碳。
故选C。
【点睛】掌握反应的先后顺序是关键,结合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19.某溶液中只含有Al3+、Na+、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Na+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1:2 B. 2:5 C. 3:1 D. 1:10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n(Al3+)+n(Na+)=n(Cl-)+2n(SO42-),溶液中Al3+、Na+、Cl-的个数比为3:2:1,即Al3+、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n(Na+):n(SO42-)=2:5,答案选B。
【点睛】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或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可用电荷守恒巧解。电荷守恒指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20.根据下列反应进行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
A. MnO4->Cl2>Fe3+>I2 B. Cl->Mn2+>I->Fe2+
C. MnO4-> Cl2>I2>Fe3+ D. I->Fe2+>Cl->Mn2+
【答案】A
【解析】
在反应①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变为+2价,则MnO4-为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则Cl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MnO4->Cl2;在反应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变为+2价,则Fe3+为氧化剂,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则I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I2;在反应③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则Cl2为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为+3价,则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Fe3+,综上所述,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nO4->Cl2>Fe3+>I2,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解题时注意判断氧化性强弱的依据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正确判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题目难度不大。
主观题(4个大题,共40分)
21.(1)金属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通常保存________中。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和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加入粉末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假设溶液中的水足量,加入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来表示。试推断:
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可能含有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该离子,可增加焰色反应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为______色。
【答案】 (1). 煤油 (2). 2Na + 2H2O=2Na++2OH- + H2↑ (3). Cu2++2OH-═Cu(OH)2↓ (4). Mg2+、Al3+ (5). Fe3+、Cu2+ (6). K+ (7). 紫
【解析】
【分析】
(1)钠常温下能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应该密封保存;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2) 根据析出白色沉淀判断Fe3+、Cu2+是否存在,根据图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判断Mg2+、Al3+是否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钠常温下能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应该密封保存,钠通常密封保存于煤油中;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 + H2↑、Cu2++2OH-═Cu(OH)2↓,故答案为:煤油;2Na + 2H2O=2Na++OH- + H2↑;Cu2++2OH-═Cu(OH)2↓;
(2) 加入Na2O2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并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因此不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可以含有Al3+、Mg2+中的一种或两种;当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时,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有Mg2+、Al3+,可能含有K+;
①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Al3+、Mg2+,故答案为:Al3+、Mg2+;
②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Cu2+,故答案为:Fe3+、Cu2+;
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K+;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该离子,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K+,故答案为:K+;紫。
22.Ⅰ.碘酸钾(KIO3)是一种白色或无色固体,可溶于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常添加于食盐中用以防治碘缺乏病。已知在某反应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物质: KIO3、K2SO4、KI、I2、H2SO4、H2O。
(1)书写并配平该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I2是非电解质 B.K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KI溶液的强
C.H2SO4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I2
Ⅱ.二氧化氯(ClO2)是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验室可用KClO3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3)该反应中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
(4)生成标况下4.48LCO2,电子转移数是_______________。
(5)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 反应为无毒的物质,自身反应后均生成Cl−,此过程说明ClO2和Cl2均具有_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性。处理含相同量CN−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__倍。
【答案】 (1). (2). CD (3). ClO2 (4). C (5). 0.2NA (6). 氧化 (7). 2.5
【解析】
【分析】
(1)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
(2)A.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C.根据硫酸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3)2KClO3+H2C2O4+H2SO4═K2SO4+2ClO2↑+2H2O+2CO2↑,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3)和(4);
(5)Cl2和ClO2被还原后均生成氯离子,根据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分析计算。
【详解】Ⅰ.(1)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反应的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反应中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KI中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转移5个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
(2)A.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I2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溶液的浓度不知道,无法判断K2SO4溶液与KI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故B错误;C.反应中生成了硫酸盐,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反应中KIO3中I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KI中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反应中只有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I2,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Ⅱ.(3)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被还原,则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ClO2;C;
(4)2KClO3+H2C2O4+H2SO4═K2SO4+2ClO2↑+2H2O+2CO2↑,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即生成2mol CO2转移2mol电子;标况下4.48L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电子转移数为0.2NA,故答案为:0.2NA;
(5)ClO2和Cl2均容易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有每摩尔Cl2反应生成氯离子得到2mol电子,而每摩尔ClO2反应生成氯离子得到5mol电子,则处理含相同量CN−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2.5倍,故答案为:氧化;2.5。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1)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转移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23.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又有气泡产生。请写出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与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上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
①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步骤3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④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⑤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H2O22H2O+O2↑ (2). 长颈漏斗 (3). 检验氢气纯度 (4). 检验有无水生成 (5). 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2+H22NaOH (6). 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①根据装置图中仪器的构造判断;②氢气是易燃性气体;③D装置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有无水生成;④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说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⑤干燥管内硫酸铜变蓝色检验水的生成,若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也会变蓝色,另外多余的氢气不能随便排放。
【详解】(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①根据装置图可知,盛盐酸的仪器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②氢气是易燃性气体,混有空气,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步骤3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对氢气进行验纯,待氢气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故答案为:检验氢气纯度;
③装置D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有无水生成,故答案为:检验有无水生成;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证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故答案为: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2+H22NaOH;
⑤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空气中水蒸气能够进入装置D,使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另外,氢气是易燃气体,不能随便排放,需要尾气处理,应在装置D后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改进方法: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在装置D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并连接一个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⑤,要注意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实验安全的角度分析思考。
24.某混合物A含有、和,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II、III、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D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B______;沉淀D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
写出、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Al2O3 (3). Fe2O3 (4). Al2O3+2NaOH=2NaAlO2+H2O (5). Al3++3NH3•H2O=Al(OH)3↓+3 NH4+ (6). AlO2-+H++H2O=Al(OH)3↓ (7). 冶炼铝(或制作耐火材料)
【解析】
【分析】
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含有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KAl(SO4)2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E为K2SO4、(NH4)2SO4;沉淀D与盐酸反应生成溶液F,F中含有氯化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中加水溶解后,溶液中含有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沉淀D与盐酸反应生成溶液F,F中含有氯化铁;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KAl(SO4)2溶液中加过量氨水,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E中含有K2SO4、(NH4)2SO4。
(1)分离溶液和沉淀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为Al2O3,沉淀D为Fe2O3 ,故答案为:Al2O3;Fe2O3;
(3)反应①为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NaOH=2NaAlO2+H2O;
(4)反应②为Al3+和氨水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 NH4+,反应③为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 NH4+;AlO2-+H++H2O=Al(OH)3↓;
(5)Al2O3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冶炼铝、制作耐火材料等,故答案为:冶炼铝(或制作耐火材料)。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