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综合问题学案(全国通用)
展开2020届二轮复习 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综合问题 学案(全国通用)
空间向量的常用方法:
(一)证明线面关系
1.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
已知直线和平面的法向量,则∥
2. 证明两个平面平行
已知两个不重合平面,法向量分别为,则∥
3. 证明两直线垂直
已知直线。,则
4.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已知直线,且A、B,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5. 证明两个平面垂直
已知两个平面,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
(二)求空间角
1. 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异面直线,,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 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设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斜线,其中,则点B到平面的距离为。
3.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平面的法向量)。
4.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分别是二面角中平面的法向量,则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方向相同,则为补角,方向相反,则为其夹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平面,的法向量)。
能力提升类
例1 (1)如图,A,E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直径BC=4,AD⊥BC,垂足为D,BE与AD相交于点F,则AF的长为
一点通:根据半圆的三等分点,得到三个弧对应的角度是60°,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长度,算出要求的线段的长度。
答案:∵A,E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弧EC是一个60°的弧,
∴∠EBC=30°,则CE=2,
连接BA,则BA=2,
∴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BD=1,
点评:本题考查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圆周角定理,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有关运算,是一道基础题。
(2)如图,过圆O外一点P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圆O于A,B两点,且PB=7,C是圆O上一点,使得BC=5,∠BAC=∠APB,则AB=
一点通: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弦切角相等,得到∠C=∠BAP,根据所给的两个角相等,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到比例式,代入已知的长度,求出结果。
答案:
∵∠BAC=∠APB,
∠C=∠BAP,
∴△PAB~△ACB,
点评:本题考查圆的切线的性质的应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弦切角,三角形相似的判断和性质,是一道综合题。
例2 如图,四棱锥中,侧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是的菱形,为的中点。
(Ⅰ)求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证:平面;
(Ⅲ)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一点通:求线面角的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
答案:法一:(I)取DC的中点O,由ΔPDC是正三角形,有PO⊥DC。
又∵平面PDC⊥底面ABCD,∴PO⊥平面ABCD于O。
连结OA,则OA是PA在底面上的射影。∴∠PAO就是PA与底面所成的角。
∵∠ADC=60°,由已知ΔPCD和ΔACD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从而求得OA=OP=。
∴∠PAO=45°。∴PA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45°。
(II)由底面ABCD为菱形且∠ADC=60°,DC=2,DO=1,有OA⊥D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
由M为PB中点,∴。
∴。
∴,
。
∴PA⊥DM,PA⊥DC。 ∴PA⊥平面DMC。
(III)。令平面BMC的法向量,
则,从而x+z=0; ……①, ,从而。 ……②
由①、②,取x=−1,则。∴可取。
由(II)知平面CDM的法向量可取,
∴。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Ⅰ)方法同上
(Ⅱ)取的中点,连接,由(Ⅰ)知,在菱形中,由于,
则,又,则,即,
又在中,中位线,,则,
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在中,,
则,故而,
则
(Ⅲ)由(Ⅱ)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易得,
,
,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
例3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ED//AF且∠DAF=90°。
(1)求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线段EF上是否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若存在,求EP与PF的比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一点通:1. 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2. 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答案:(1)因为AC、AD、AB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
则B(2,0,0),D(0,0,2),E(1,1,2),F(2,2,0),
则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可取,
∴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即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假设线段EF上存在点P使过P、A、C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垂直,不妨设EP与PF的比值为m,则P点坐标为
则向量向量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开放的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综合运用类
例4 已知正方形 、分别是、的中点,将沿折起,如图所示,记二面角的大小为
(I)证明平面;
(II)若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在平面内的射影是否在直线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的余弦值
一点通: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重点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借助模型图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
答案:(I)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CD的中点,
EB//FD,且EB=FD,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 BF//ED。
,平面
(II)如下图,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过点A作AG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
ACD为正三角形,AC=AD。
CG=GD。
G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
过G作GH垂直ED于H,连结AH,则,所以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 即。
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中,AF=,EF=2AE=2a,即AEF为直角三角形, 。
,在RtADE中, 。
,。
点评: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这类折叠问题中,一般来说,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其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关键是要抓不变的量。
思维拓展类
例5 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2a,,点E是SD上的点,且
(Ⅰ)求证:对任意的,都有
(Ⅱ)设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直线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若,求的值
一点通:解法一:(几何法)(Ⅰ)因为SD⊥平面ABCD,BD是B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只要证AC⊥BD即可。
(Ⅱ)先找出θ和,因为由SD⊥平面ABCD知,∠DBE=,二面角C-AE-D的平面角可由三垂线定理法作出。
再用λ表示出tanθ和tan,代入tanθ•tan=1,解方程即可。
解法二:(向量法)因为DA、DC、DS两两垂直,故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向量法求解。
(Ⅰ)写出向量和的坐标,只要数量积为0即可。
(Ⅱ)分别求出平面ACE的法向量、平面ABCD与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由夹角公式求出cosθ和sin,再由tanθ•tan=1求解即可。
答案:
解法一:
(Ⅰ)如图1,连接BE、BD,由底面ABCD是正方形可得AC⊥BD。
SD⊥平面ABCD,BD是B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AC⊥BE
(Ⅱ)如图1,由SD⊥平面ABCD知,∠DBE=,
SD⊥平面ABCD,CD平面ABCD,SD⊥CD。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CD⊥AD,而SDAD=D,CD⊥平面SAD。
连接AE、CE,过点D在平面SAD内作DE⊥AE于F,连接CF,则CF⊥AE,
故∠CDF是二面角C-AE-D的平面角,即∠CDF=。
在Rt△BDE中,BD=2a,DE=
在Rt△ADE中,
从而
在中,。
由,得。
由,解得,即为所求
解法二:
(Ⅰ)以D为原点,的方向分别作x,y,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0,0,0),A(,0,0),B(,,0),C(0,,0),E(0,0,),
,
即。
(Ⅱ)由(I)得。
设平面ACE的法向量为n=(x,y,z),则由得
。
易知平面ABCD与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
。
0<,,
。
由于,解得,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空间线线垂直的证明、空间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空间角的求解,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①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②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向量所成的角的范围是,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①“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清楚地写出来。②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则所要求的角为或。
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①“一找二证三求”,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证明找出来的这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②通过射影面积来求(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出一个三角形,然后找这个三角形在另外一个平面内的射影,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射影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即为cos,注意到我们要求的角为或π-);③向量法,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那么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或π-。
用向量来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若求出cosα=x(x<0),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x。
求二面角时,先去判断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然后再根据我们所作出的判断去取舍。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平面ABCD,P到B,C,D三点的距离分别是,,,则P到A点的距离是 ( )
A. 1 B. 2 C. D. 4
2. 命题:①空间直线a,b,c,若a∥b,b∥c,则a∥c
②非零向量,若∥,∥则∥
③平面α、β、γ,若α⊥β,β⊥γ,则α∥γ
④空间直线a、b、c,若有a⊥b,b⊥c,则a∥c
⑤直线a、c与平面β,若a⊥β,c⊥β,则a∥c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3. 一正四棱锥的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这一正四棱锥的斜高等于( )
A. 2 B. 2 C. 4 D. 2
4. 以正方体的任意三个顶点为顶点作三角形,从中随机地取出两个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共面的概率为 ( )
A. B. C. D.
5. 一间民房的屋顶有如图三种不同的盖法:①单向倾斜;②双向倾斜;③四向倾斜,记三种盖法的屋顶面积分别为P1、P2、P3。若屋顶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都是,则( )
A. P3>P2>P1 B. P3>P2=P1 C. P3=P2>P1 D. P3=P2=P1
6. 在三棱柱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是侧面的中心,则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
二、填空题:
1. 在三棱锥P—ABC中,底面是边长为2 cm的正三角形,PA=PB=3 cm,转动点P时,三棱锥的最大体积为 。
2. 将边长为3的正四面体以各顶点为顶点各截去(使截面平行于底面)边长为1的小正四面体,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
3. 如图,在长方形中,,,为的中点,为线段(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沿折起,使平面平面。在平面内过点作,为垂足。设,则的取值范围是 。
4.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三、解答题:
1. 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AC=AD =CD=DE=2a,AB=a,F为CD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CDE;
(Ⅱ)求异面直线AC,BE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面ACD和面BCE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2. 如图,平面平面,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为,,的中点,,。
(I)设是的中点,证明:FG∥平面;
(II)证明:在内存在一点,使平面,并求点到,的距离。
一、选择题
1. A
设AB=a,BC=b,PA=h,则a2+h2=5, b2+h2=13, a2+b2+h2=17,∴h=1。
2. C
由传递性知①②正确;由线面垂直性质知⑤正确;由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坐标平面关系否定③;三坐标轴关系否定④。
3. B
由已知得底面对角线的一半为2,所以底面边长的一半等于2,由勾股定理得斜高为。
4. A
此题可以分解成五个小问题:
(1)由正方体的八个顶点可以组成个三角形;
(2)正方体八个顶点中四点共面有12个平面;
(3)在上述12个平面中每个四边形中共面的三角形有个;
(4)从56个三角形中任取两个三角形共面的概率;
(5)从56个三角形中任取两个三角形不共面的概率,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故选A。
5. D
6. C
取BC的中点E,则面,,因此与平面所成角即为,设,则,,即有。
二、填空题:
1. cm3。
点P到面ABC的距离最大时体积最大,此时面PAB⊥面ABC,
高PD=2cm。V=
2.
原四个顶点截去后,剩下的截面为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而原四面体的四个侧面变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其表面积为
3.
4. 18
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成,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为cm3,上面的长方体的体积为cm3,因此其几何体的体积为18 cm3。
三、解答题:
1. (Ⅰ)证明:∵DE⊥平面ACD,AF平面ACD
∴DE⊥AF。
又∵AC=AD=C,F为CD中点
∴AF⊥CD,
∴AF⊥面CDE
∴AF⊥平面CDE
解:(Ⅱ)∵
取DE中点M,连结AM、CM,则四边形AMEB为平行四边形,
AM//BE,则∠CAM为AC与BE所成的角。在△ACM中,AC=2a,
由余弦定理得:
∴异面直线AC、B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Ⅲ)延长DA、EB交于点G,连结CG。
因为AB//DE,AB=DE,所以A为GD中点。又因为F为CD中点,所以CG//AF。
因为AF⊥平面CDE,所以CG⊥平面CDE。
故∠DCE为面ACD和面BC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易求∠DCE=45°
2. 证明:(I)如图,连结OP,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OC、OP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则,由题意得,因,因此平面BOE的法向量为,,得,又直线不在平面内,因此有平面
(II)设点M的坐标为,则,因为平面BOE,所以有,因此有,即点M的坐标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内部区域满足不等式组,经检验,点M的坐标满足上述不等式组,所以在内存在一点,使平面,由点M的坐标得点到,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