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口考试(10月月考)试题
展开广西南宁市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口考试(10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i 28 Zn 65 Al 2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2.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粒子是阴离子 B.该粒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C.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D.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3、某些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而造成水体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4 D. +5
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分液法分离花生油和水
C.海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制纯净的NaCl
D.将气体通过灼热CuO以除去O2中混有的H2
5. 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 = Zn(NO3)2 + 2H2O + 2X↑,则X为
A.H2 B.NH3 C.NO D.NO2
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见。对玉石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含有3个氧分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94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4% D.铝元素与钠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木炭燃烧 C.石蜡融化 D.衣服晾干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可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
C.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再沿玻璃棒慢慢加入浓硫酸
D.称量NaOH时,NaOH置于小烧杯中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1.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将铜丝放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12. 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 K+、Na+、SO42﹣ | B. | NH4+、Cu2+、Cl﹣ |
C. | Ca2+、CO32﹣、Cl﹣ | D. | K+、OH﹣、NO3﹣ |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O2的质量为32g/mol
B. CO的摩尔质量为28g
C.3.01×1023个CO2分子的质量为22g
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13、天津滨海新区的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遇难者上百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集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15、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 )
A.40 g B.78mol·g -1
C.78g·mol-1 D.40 g·mol-1
二、非选择题
16、(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酸根离子 ; (2)2个镁原子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3个氮分子 ;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6)在焙制糕点时常需加入一种名为“泡打粉”的膨松剂,俗称小苏打 .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7)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填化学式).
(8)乙醇(C2H5OH),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4分)A—J都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物质。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物质D、J的化学式:D ,J 。
⑵“气体C→B”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 作用。
⑶反应①的反应条件 ,其基本反应类型 。
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⑸若要实现“H+I→红色固体J”的转化,物质I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18.(10分)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 乙组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____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1)乙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其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产物不同,请另举一例_____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
19.(15分)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 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 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 验证的方法 | 现象 | 结论 |
猜想Ⅰ:固体A中含 CaCO3、Mg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
| 猜想Ⅰ成立 |
猜想Ⅱ:固体A中含 Ba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
|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______ |
| 猜想Ⅲ成立 |
请写出猜想Ⅲ验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D 2 C 3. D 4 B 5 D 6 C 7 C 8 B 9. B 10. C 11C 12A 13 C 14 D 15 D
二、填空题(共55分)
16.(1)2SO42﹣ (2)2Mg (3)2O3 (4)3N2 (5)Ca (6)NaHCO3
(7)CO (8)C2H5OH+3O2 2CO2+3H2O
17. ⑴CaCO3;Cu ⑵光合 ⑶点燃;化合反应 ⑷C + CO2 高温 2CO ⑸可溶性铜盐
18. 【甲组】NaOH+CuSO4=Cu(OH)2↓+Na2SO4
【实验与结论】①<;②中;
【交流与反思】
(1)甲组实验中沉淀加热后变黑,查阅资料中说明碱式硫酸铜加热不易分解,所以沉淀是氢氧化铜,而氢氧化铜沉淀是溶于酸的,所以硫酸钠溶液不可能呈酸性,猜想Ⅰ错误。
(2)碳和氧气(或C和O2)
19.(1)过滤
(2)恰好不再有气泡生成 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
(3)
猜想 | 验证的方法 | 现象 | 结论 |
猜想Ⅰ:固体A中含 CaCO3、Mg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 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Ⅰ成立 |
猜想Ⅱ:固体A中含 BaCO3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盐酸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 猜想II不成立 |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加入BaCl2溶液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Ⅲ成立 |
化学方程式: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