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案 2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案 16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案 16 次下载
-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案 14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案 15 次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 总复习教案及反思
展开),\s\d5( 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目的。))
第1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01、103页的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2.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方法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口算卡片、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板书课题。)
1.复习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1题。)
(指名读题。)笔算加、减法应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③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件出示:30+24+28= 75-26-35= 45+27-59=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独立完成。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加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课的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初步归纳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所得到的乐趣。
第2课时 复习表内乘法(二)
教材第101页、第103~104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口算卡片、课件。
1.复习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一筐南瓜有5个,4筐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5+5+5=20(个) 5×4=20(个)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1)背乘法口诀。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2)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1.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何将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简单的算式,就是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明白了这些,知识就学到了。在复习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 通过让学生做“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第3课时 复习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材第102页、第104~105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学生尺、课件。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师: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比画。
师: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师: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画线段。
师:看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回答。)
师: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师: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怎样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小结: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折的?
3.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1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一单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通过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4课时 复习观察物体(一)
教材第102页、第105页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
课件。
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师:这些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复习课,让学生)(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再次回顾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5课时 复习认识时间
教材第101页、第105页的相关内容。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件。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师: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师: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你们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课件出示钟表。)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1.复习几时几分。
师: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大格,每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订正。
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2.复习时分关系。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师拨钟,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一直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是1时。即1时=60分。
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指一个学生板演,订正。
3.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
(3)8时45分再过5分是( )。(4)5时55分再过( )分是6时。
1.教材第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时间的认识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直接的经验作基础,因此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观察时钟的变化。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5
×
4
=
20
(个)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数学9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9 总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梳理所学,形成脉络,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9 总复习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9 总复习精品教案,共10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 总复习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