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探究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2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 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具准备: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1/L盐酸,1m 1/LA1C13溶液、3m1/LNaOH溶液、3m1/LH2SO4溶液、1m 1/LMgC12溶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2、置换反应。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Na 、Mg、Al和水的反应
    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1/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三)Mg(OH)2的性质
    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1m1/L Al Cl3溶液,加入3m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1/L稀盐酸和6m1/LNaOH溶液,观察现象。
    [多媒体播放表格]表(四):Al(OH)3的性质
    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五)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
    从Na C1 从左 右 (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请同学们看教材P15、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
    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 答案:C。
    【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 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答案】 B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预习下节,并完成预习导学案。
    [布置作业]
    1. 课本习题P18 T6
    2.写出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模仿本书附录,画一张元素周期表,下节课上课时带上。(不用写外围电子构型)
    九、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Al(OH)3性质探究
    Na
    Mg
    Al
    与冷H2O反应与沸H2O反应
    现象
    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与冷水反应缓慢,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
    与水不反应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 H2↑
    Mg + 2H2O=Mg(OH)2↓+ H2↑
    结 论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
    Mg
    Al
    现象
    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H2
    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
    反应方程式
    Mg+2HCl= MgCl2+H2↑
    2Al +6HCl= 2Al Cl3+3H2↑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现象
    加入NaOH
    加入稀盐酸
    反应方程式
    Mg(OH)2+2HCl= MgCl2+2H2O
    结论
    沉淀不溶解
    沉淀溶解
    Mg(OH)2不能溶于氢氧化钠
    Mg(OH)2能溶于盐酸
    加入NaOH,
    加入稀盐酸
    现 象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反应方程式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结 论
    Al(OH)3既能溶于,也能溶于稀盐酸
    Na
    Mg
    Al
    单质与水(酸)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与酸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与酸迅速反应放出氢气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NaOH
    Mg(OH)2
    Al(OH)3
    碱性强弱比较
    NaOH强碱
    Mg(OH)2中强碱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结 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Na> Mg> Al
    S
    P
    S
    Cl
    气态氧化物化学式
    SiH4
    PH3
    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H2能反应
    加热
    对应水化物合或最高价氧化物
    H2SiO3
    HClO4
    酸性强弱
    弱酸
    中强酸
    最强含氧酸
    结 论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
    从Na C1 从左 右 (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质:核外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现 象
    解释或方程式
    1、通入
    2、加入KOH溶液
    3、加入Ba(OH)2
    4、加入稀H2SO4
    5、加入稀HNO3
    结 论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