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及反思,共5页。
讲课人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时间
课题
元素周期律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核心素养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的学习,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认识特殊到一般,再运用一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学科思想。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一些高一所学的物质(如Na、Mg、铝等)的性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已经具备了一些实验技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创新,合作探究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设计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设计
我把整个课堂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我来引课——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教师引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尝试导出新课;同时为了体现每个学生都参与,采用随机抽取器进行随机抽签,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预习展示——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成果展示。把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板报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最后得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环节三:实验探究——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化学实验中总结知识,验证结论。
环节四:本质分析——在学生验证已有结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本质原因,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
环节五:评优颁奖——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本节课表现最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颁奖。
学
具
准
备
PPT、实验仪器、药品
教 学 过 程(双边活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师】:以前都是同学们聆听老师引课,去传授知识,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帮助老师去引一节课,下面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来引课,为体现公平性,现在老师在同学们中随机抽取一人,进行引课。
【师】:同学们的引课非常精彩、到位,给这位同学加10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共同探究同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
(板书: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环节——预习展示,课前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安排了预习作业,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大屏幕的顺序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吧。
教师注意观察补充,并给予相应加分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展示,让老师充分的看到了你们的潜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幻灯片预习总结
我们发现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师】:那么3个变化中,谁是引起其他变化的主要因素呢?
(教师注意加分)
【过渡】通过预习总结我们发现元素原子微观上的周期性变化,那么作为元素原子表现的主要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存在我们发现的变化规律呢?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实验探究(探究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金属性的强弱)
【师】:教师出示实验分组,和实验要求: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钠大于镁大于铝,那么从微观角度如何解释这种变化规律呢?(小组 讨论1分钟)
【过渡】我们从微观角度理解了同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那么,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请同学们看一下科学事实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那么在金属性微观解释的基础上,如何解释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呢?
【师】:根据预习总结从微观角度看,引起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总结一下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并推出第二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看看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师】:现在让我们回顾这节课,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同周期元素都哪些方面存在周期性的变化呢、
【师】: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总结这些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元素周期律。
哪位同学敢于总结一下呢?
加分
【师】:那么引起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颁奖
学生一起喊“停止”选出引课学生,
学生上讲台帮助教师引课
引课后学生鼓掌
学生把预习成果展示到黑板并进行讲解
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
鼓掌
学生举手回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准备成果汇报
学生倾听,思考,
小组积极讨论
学生回答: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学生观察、理解大屏幕是的科学事实,总结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得变化规律
原子的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
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鼓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对学生表现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