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B.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为其他生物生存提供能量 D.植物光合作用能参与促进水循环
2.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可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是绿色“能量转化器”
B.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C.绿色植物通过根系截留降水,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是天然的“蓄水池”
D.绿色植物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主要来源,这是其为人类提供的最大价值
3.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对这句话理解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
B.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4.如图是地球水循环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表面完成的,因为上表皮气孔多于下表皮
B.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C.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运输到茎、叶等器官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
5.刚学完植物的蒸腾作用,李老师让大家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谈一谈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以下四位同学积极发言,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
A.小明说: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使水向上运输
B.小月说:夏天,树荫底下比较凉快有蒸腾作用的功劳
C.小东说:土壤中有许多无机盐,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D.小晶说:植物体内的水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可以降低叶面温度
6.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的产品是( )
A.有机物和氧气 B.光和叶绿素 C.二氧化碳和水 D.二氧化碳和糖类
7.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呢?(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8.结合我国植树节的图标分析并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植树时,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数量越多越好
B.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C.树木高大挺拔,与其茎的细胞不断分裂有关
D.3月12日是植树节,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9.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某校同学们进行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考虑学校实际情况,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
B.注意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教学楼临窗处选择种植高大的乔木,用于遮风挡雨
10.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
A.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 B.草原的土地沙漠化也比较严重
C.我国的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D.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甚至乱砍滥伐
二、非选择题
1.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3月底,全国已造林1570万亩。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图甲是森林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模式图,M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叶片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的M表示环境中的水,植物的根进行[①]吸收作用,将环境中的水分吸收进入体内,再由图乙中的[ ] 运输到叶,最后进行图甲中的[②] 作用,水分又回到环境中,从而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因此森林被称为“水库”。
(2)若图甲中的M表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在图乙中[ ] 的细胞内进行图甲中的[①]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这些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因此森林又被称为“粮库”、“碳库”。
(3)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图乙中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 ] 有关。
(4)中国政府提出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请在(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个角度中任选一角度,提出一条具体措施: 。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B.绿色植物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D.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2.兴趣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探究活动,将测得的几组数据绘制成了下图所示的空气湿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可用同一个干湿计测量
B.测量每处的空气湿度时,都应该将干湿计放置于地面上
C.测量时,重复测几次,取平均值,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D.图示曲线说明同一时间,空气湿度:灌丛>草地>裸地
3.研究者测量了一棵灰树18小时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曲线(如图),分析正确的( )
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
C.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无关
4.科学家们研发的“人工树叶”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等。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人工树叶能增加空气湿度
C.为人类提供能源 D.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二、非选择题
1.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2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是“绿色水库”。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水分,通过 作用从叶表皮上的 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是“碳库”。绿色植物如何“储碳”呢?某生物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该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
步骤二,将该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取A、B叶片进行酒精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
推测实验现象是: (选填“A”、“B”或“A和B”)叶片变蓝色。该实验可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从而将碳储存起来。
限时:10min
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B.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2.(2024·山西·中考真题)下图是小健同学构建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示意图,其中过程a是(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3.(2024·湖南·中考真题)为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校园内面积相等的三个区域进行了空气湿度测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为植被类型
B.裸地可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C.灌木丛的空气湿度高于草地的空气湿度
D.测量时,不需要考虑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
4.(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是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C.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5.(2023·新疆·中考真题)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C.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固定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
A.真菌B.动物C.病毒D.植物
7.(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为了防风治沙,我国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将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哪日( )
A.5月1日B.4月5日C.7月1日D.3月12日
8.(2022·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9.(2022·新疆·中考真题)涛涛听闻新疆各地把闲置角落变成“口袋公园”的相关报道,想借鉴“见缝插绿”的做法,完成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移栽珍稀名贵的花草树木
B.采用疏密相间的种植方式
C.选择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
D.配置室内盆花和观叶植物
10.(2023·甘肃陇南·中考真题)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森林是“水库”,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也是“钱库”,森林每年为我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
(3)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为中学生,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列举一条即可)。
11.(2024·广东·中考真题)为研究解决宇航员未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的问题,我国科学家建成了“月宫一号”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图甲),舱内有小麦、生菜、黄粉虫(富含动物蛋白,可食用)和微生物等。志愿者在舱内完成了370天的封闭实验。
请回答:
(1)图甲植物舱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可以精准调控二氧化碳浓度。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 ,合成 ,为志愿者提供食物来源。
(2)尿液和生活废水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于配制营养液,营养液中的水可被植物根尖的 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绝大部分水以水蒸气形式通过 (填结构名称)散出,水蒸气经冷凝净化后供志愿者使用。
(3)新增小问“月宫一号”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请在图乙中,用“→”和文字补充人与其他生物的物质循环关系 。
(4)如果未来你到月球上的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你最想研究的生物学问题是: 。
区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平均空气湿度
60%
72%
7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四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优秀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金秋送爽,瓜果飘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