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9章 图形的变换9.2 轴对称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9章 图形的变换9.2 轴对称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巩固提高,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思明拾光”系列短视频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开启全新的阅读视角.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下列四副代表“立春”、 “立夏”、 “芒种”、 “白露”的作品,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
C.D.
2.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
A.B.
C.D.
3.如图所示,在3×3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三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将剩余的白色小正方形再任意涂黑一个,则所得黑色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情况有( )
A.6种B.5种C.4种D.2种
4.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DEF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
(1)将△ABC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F,点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B′,C′,画出△FB′C′;
(2)画出△DEF关于DF所在直线对称的△DE′F;
(3)直接写出四边形B′C′FE′的面积是 .
5.按要求作图.
(1)把图中的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点C的对应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如果1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6.下列正方形网格图中,部分方格涂上了阴影,请按不同要求作图.
(1)如图①,将某一个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2)如图②,将某一个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7.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
(2)写出AA1的长度.
二、巩固提高
8.如图,在网格图中选择一个格子涂阴影,使得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则把阴影涂在图中标有数字( )的格子内.
A.1B.2C.3D.4
9.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等线段,它们通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变化就可以重合.如图,方格纸上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点A,B,C,D都在格点上,请分别在图1、图2中画出对称轴,使得线段AB通过轴对称变化能与线段CD重合;若需两次轴对称的,则要画出第一次轴对称后的对称线段.
10.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折叠后压平,点F在线段BC上,EF,GF为两条折痕,若∠BFE=51°,∠CFG=47°,则∠C'FB'的度数为( )
A.16°B.18°C.20°D.22°
1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AE、AF为折痕,点B、D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D',若∠EAF=41°,则∠B'AD'的度数为 .
12.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四种方法分别在如图方格内添涂黑二个小正方形,使阴影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
13.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
(1)操作一: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2表示的点与 表示的点重合,
(2)操作二: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
5表示的点与 表示的点重合.
(3)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11,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
三、拓展提升
14.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3,点B表示数1,点C表示数9.
(1)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点B与表示数 的点重合.
(2)若点A,B,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1个单位和4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A,B,C运动后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1,B1,C1.
①假设t秒钟过后,A1,B1,C1三点中恰有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求t的值.
②当点C1在点B1的右侧时,m⋅B1C1+3A1B1的值为定值,求此时m的值.
15.如图,△ABC是一张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将∠A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
(1)如图①,当点A'落在边AC上时,若∠A=35°,求∠BDA'的大小.
(2)如图②,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若∠A=35°,∠CEA'=34°,求∠BDA'的大小.
(3)当点A'落在△ABC外部时,
如图③,若∠A=35°,∠CEA'=18°,则∠BDA'= °.
如图④,∠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1)解:△FB'C'如图所示.
(2)解:△DE'F如图所示.
(3)8
5.【答案】(1)解:如图所示,
;
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1)
(2)如图,△DEF即为所求:
S△DEF=12×4×4=8,
对称轴为直线m,
6.【答案】(1)解:如图:
(2)解:如图:
7.【答案】(1)解: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解:由网格可得:AA1的长度为:10;
8.【答案】C
9.【答案】解:如图1、图2所示.
图2
10.【答案】A
11.【答案】8°
12.【答案】解:如图所示:
13.【答案】(1)2
(2)-3
(3)设点A表示的数是b,
∵ 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11,点A在点B的左侧,
∴ 点B表示的数是 b+11 ,
又 ∵ 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
∴b+(b+11)2=1 ,
解得 b=−4.5 ,
则 b+11=−4.5+11=6.5 ,
故点A表示的数是 −4.5 ,点B表示的数是 6.5 .
14.【答案】(1)5
(2)解:①t秒后,点A1,B1,C1表示的数分别为-3-2t,1-t,9--4t,则A1B1,A1C1,B1C1的中点分别是−2−3t2,6−6t2,10−5t2.
若A1B1的中点是C1,则−2−3t2=9−4t,解得t=4;
若A1C1的中点是B1,则6−6t2=1−t,解得t=1;
若B1C1的中点是A1,则10−5t2=−3−2t,解得t=16.
所以t的值为4或1或16.
②m·B1C1+3A1B1=m(9-4t-1+t)+3(1-t+3+2t)=3t(1-m)+8m+12,
所以当m=1时,m⋅B1C1+3A1B1的值为定值
15.【答案】(1)解:由折叠可知: ∠DA´E=∠A=35° ,
∴∠A'DA=180°−∠A−∠A'=110°,
∴∠BDA'=180°−∠A'DA=70°;
(2)解:由折叠可知:∠AED=∠A'ED,∠ADE=∠A'DE,
∵∠CEA'=34°,∠CEA'+∠A'ED+∠AED=180°,
∴∠AED=73°,
∵∠A=35°,∠A+∠ADE+∠AED=180°,
∴∠ADE=180°−35°−73°=72°,
∴∠A'DE=72°,
∴∠BDA'=180°−∠ADE−∠A'DE=36°;
(3)88;∠BDA'+2∠A=∠CE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9.1 平移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巩固提高,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8章 整式乘法8.3 多项式乘多项式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巩固提高,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巩固提高,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