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岭南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教学设计全册
美术第2课 丰收的果实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第2课 丰收的果实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静物构图的概念,掌握色彩写生的方法,包括考虑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家乡丰收的果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分析作品的色彩与构图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静物构图的方法;色彩写生中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及表现方法;运用所学知识描绘家乡的果实。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色彩写生中色彩的变化,使画面色调统一和谐;能够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家乡丰收的场景,传达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新农村建设后的农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其与印象中农村的差异,进而引出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即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旨在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阐述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丰收,从而导入本节课《丰收的果实》。
(二)名家作品欣赏(10 分钟)
展示塞尚的《苹果和橙子》以及王肇明的《石榴》两幅作品,要求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同桌交流讨论,分析作品在色彩与构图上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苹果和橙子》色彩鲜艳,苹果的红色与橙子的橙色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水果摆放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石榴》色彩饱满,给人丰硕之感,构图上石榴集中于画面中心,突出主体。最后向学生总结静物构图的概念,即根据所绘静物的形体大小、空间位置等要素,通过安排、组织构成美术作品,合理的静物构图可使画面更美观且富有节奏感。
资料:猜你想问的是保罗·塞尚。保罗·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出生于商业世家,曾遵从父愿进入法学院学习,后在朋友佐拉影响下专注绘画。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塞尚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有精辟分析,主张用色彩对比表现物体,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如果想了解的不是保罗·塞尚,可能是清末画家韩葆纯,号塞外山樵。他1847年出生于归化城,画艺高超,工笔细描,以矿物颜料为主,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月明楼》《绛雪斋画册》。
(三)水粉静物作品欣赏(10 分钟)
展示几幅水粉静物作品,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苹果、梨子、葡萄与生活中真实水果的区别。学生观察后,引导其发现画面中水果色彩除本身固有色外,还受衬布环境色影响。进而向学生讲解在色彩写生中描绘家乡果实时,不仅要关注果实固有色,还需考虑光源与环境色因素,以实现画面色调的统一和谐,如强光下果实颜色变浅,受光面带光源色,不同颜色衬布旁的果实会受衬布颜色影响产生色彩变化。
(四)色彩写生方法教学(10 分钟)
播放色彩写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总结步骤。步骤为:第一步用铅笔起稿,画出大致轮廓;第二步画出物体的固有色以及阴影的位置;第三步完善光源色及环境色部分,完成色彩写生。同时向学生补充介绍笔触的堆砌作用,绘画时先画亮面,亮面颜色薄且浅以表现受光的明亮感;再画暗面,暗面颜色深以体现立体感;最后补充灰面,使画面过渡自然。引导学生回顾黑白灰画面层次的知识,强调在色彩写生中注意画面黑白灰层次,可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五)家乡果实探讨(8 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果实,让学生列举广州热带地区的果实,如荔枝、龙眼、芒果等。接着分析这些果实的形态和色彩特点,荔枝外壳粗糙、颜色鲜红,龙眼小巧圆润、颜色棕褐,芒果形状修长、成熟时颜色金黄,这些独特特征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素材。
(六)学生实践与思维延伸(15 分钟)
要求学生将家乡的果实摆成静物组合,引导学生思考摆放时需注意高矮大小前后对比、遮挡关系,以增强美感。随后让学生寻找合适角度,运用所学的静物构图和色彩写生知识,描绘家乡的果实。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展示剪纸、五谷画、水彩、泥塑等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家乡果实或丰收场景的作品,拓宽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在绘画完成后分享从中获取的灵感。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5 分钟)
情境设置:在教室前方展示一幅大幅的家乡地图,将学生描绘丰收果实的作品收集起来。
作品摆放:邀请学生上台,根据自己作品中果实所代表的家乡特色产地,将作品张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比如描绘荔枝的作品,可张贴在增城等以荔枝闻名的地区;描绘龙眼的作品,张贴在从化等盛产龙眼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出一幅 “丰收的家乡” 全景图,直观展现家乡各地丰富的物产。
自评环节:让学生站在自己张贴作品的位置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比如为什么选择描绘这种果实,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有什么想法,以及想通过作品传达怎样的情感。
互评环节: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构图是否合理、色彩表现是否生动、能否体现丰收的主题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学习。
师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总结评价。肯定学生们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在构图、色彩运用上的努力和创新,同时针对学生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色彩过渡不够自然、物体比例把握不准等,提出具体的改进方向,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绘画水平。
(八)课堂总结(2 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名家作品的欣赏、静物构图和色彩写生方法的学习以及家乡果实的描绘。强调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提升了绘画技能,还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鼓励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持续关注身边的美,运用画笔和创意描绘更多美好事物。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积极回应学生观点。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在色彩把握和构图上存在困难,教师应加强个别指导。后续教学可进一步拓展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尝试更多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加深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理解和感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6 肌理与应用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岭南版9 海风·海潮·渔歌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11 美术在你身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现美,感受美 知识窗,欣赏美,创造美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