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精编】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共8页。
学科
初中生物
年级册别
八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的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传染病和预防之后,进一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传染病和预防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和功能,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免疫系统的直观认识。
课时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 通过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认识。
2. 通过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认识到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科学思维
1. 通过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讨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探究实践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设计简单的免疫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
1. 通过学习计划免疫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预防接种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
2. 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健康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特别是皮肤和黏膜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第二道防线,以及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
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包括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3. 免疫的三个重要功能:清除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难点
1. 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尤其是两者在作用机制上的差异。
2. 掌握免疫系统的复杂性,理解免疫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3. 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和实施方式,认识到预防接种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免疫系统模型、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展示一张宠物狗打疫苗的照片,提问学生:“为什么家养的宠物需要定期打预防针?预防的是什么病?”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和人的健康有关吗?我们人类是否也需要类似的预防措施?”
(3)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免疫与计划免疫,说明本节课将探讨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4)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免疫吗?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5) 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免疫系统的初步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7)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免疫力’这个词?它指的是什么?”
(8) 总结导入部分,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免疫系统的初步认识。
3. 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了解免疫系统的初步概念。
4. 记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评价任务
1. 回答正确:☆☆☆
2. 思维活跃:☆☆☆
3.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同时,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免疫系统的直观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一:探究人体的三道防线
活动一:探究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1) 展示皮肤和黏膜的结构图,解释皮肤的角质层和分泌物的作用,说明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 提问学生:“皮肤和黏膜是如何阻挡病原体入侵的?”
(3)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如用消毒棉擦拭皮肤后,再涂抹细菌培养基,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提问学生:“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哪些作用?”
(5)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如何清扫异物,防止病菌进入肺部。
(6) 提问学生:“皮肤和黏膜的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什么?”
(7)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即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8)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皮肤或黏膜受损,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1) 展示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图,解释溶菌酶如何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2) 提问学生:“溶菌酶存在于哪些体液中?”
(3)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溶菌酶的杀菌效果,如用含有溶菌酶的溶液处理细菌培养基,观察细菌的死亡情况。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 展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结构图,解释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作用。
(2) 提问学生:“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3)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淋巴细胞如何产生抗体,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和清除。
(4) 提问学生:“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抗体如何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
1. 观察图片和动画演示,理解皮肤和黏膜的防御作用。
2. 参与实验演示,观察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杀菌效果。
3. 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4. 记录笔记,整理三道防线的特点和功能。
评价任务
1. 实验操作规范:☆☆☆
2. 理解准确:☆☆☆
3.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人体的三道防线,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活动二: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活动二: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 通过对比表格,展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之处。
(2) 提问学生:“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 通过对比表格,展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之处。
(2) 提问学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如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
1. 对比表格,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 观看动画演示,了解两者的不同作用机制。
3. 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两种免疫方式的理解。
4. 记录笔记,整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评价任务
1. 比较准确:☆☆☆
2. 思考深入:☆☆☆
3. 表述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实例讲解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活动三:了解免疫的功能
活动三:了解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1) 通过图表展示免疫的三大功能:清除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 提问学生:“免疫系统是如何清除病原体的?”
(3)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免疫系统如何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清除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
(1)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
(2) 提问学生:“过敏反应的表现有哪些?”
(3) 通过图片展示,展示过敏反应的典型症状,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1. 观看图表和动画演示,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
2. 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免疫功能的理解。
3. 观看图片展示,了解过敏反应的典型症状。
4. 记录笔记,整理免疫功能失调引发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评价任务
1. 理解深刻:☆☆☆
2. 思考全面:☆☆☆
3. 表述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讲解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活动四: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
活动四: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的概念
(1)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计划免疫是一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的措施,旨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2)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计划免疫?”
(3) 通过图片展示,展示北京市的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说明计划免疫的具体实施方式。
(4) 提问学生:“计划免疫对个人和社会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
(5)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计划免疫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
(6) 提问学生:“如果没有进行计划免疫,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7)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没有进行计划免疫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威胁公众健康。
(8)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计划免疫?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 观看图片展示,了解计划免疫的具体实施方式。
2. 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计划免疫的理解。
3. 记录笔记,整理计划免疫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4.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如何积极参与计划免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评价任务
1. 理解深刻:☆☆☆
2. 思考全面:☆☆☆
3. 表述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预防接种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和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意识。同时,通过讨论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计划免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作业设计
巩固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天生就有的免疫功能。( )(2)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
2. 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手足口病,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 假设通过计划免疫工作,已经使某一种传染病在我国终止了传播,是否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如果可以确定,你认为可以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吗?为什么?
4. 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1. 人体的三道防线:
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 免疫的三大功能:
4. 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免疫系统的直观认识,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对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帮助学生理解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讲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机制时,部分学生可能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在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时,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混淆。
2. 在讨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时,部分内容可能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图片来辅助讲解。
3. 在讲解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时,部分内容可能显得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需要更多互动环节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计划免疫,艾滋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