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七年级下册(2024)7.2.1 平行线的概念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024)7.2.1 平行线的概念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学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画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推论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学来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
教师问:如图,将两根木条a,b分别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固定木条b和c,转动木条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直线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师生一起解答:在木条a转动过程中,存在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b不相交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
教师问: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学生答:摩托车在平行高速上奔驰、农田中平行的田垄、跑道中的直道等,如下图:
总结点拨:
平行线的概念
在木条a转动过程中,存在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记作“a∥b”.
教师问:平行线的定义包含哪些意思呢?
学生1答:“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学生2答:“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学生3答: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教师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总结归纳:
平行线的表示法: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读作:“AB 平行于 CD”
读作:“a平行于b ”
教师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学生1答:平行和相交.
学生2答:相交和平行.
学生3答:平行和垂直.
教师归纳小结:
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考点1:平行线的识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重合
C.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
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所以选项A错误;同一平面内,直线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所以选项B错误;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所以选项C正确;应该是在同一平面内,所以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C.
总结点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2.探究平行线的画法
教师问:如何画出平行线呢?
师生一起解答:
“推平行线法”:
一、放:把三角板或直尺放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与直线相交.
二、靠:把另一只三角板或直尺紧靠前一支三角板或直尺的边放上.
三、推:推动后一只三角板或直尺到不与直线重合的位置.
四、画:沿着后一只尺子边缘画一条直线即可.
教师问:已知直线a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平行,如何做呢?
师生一起解答:
一、放:把三角板或直尺放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与直线相交.
二、靠:把另一只三角板或直尺紧靠前一支三角板或直尺的边放上.
三、推:推动后一只三角板或直尺到点在直尺或三角板边缘的位置.
四、画:沿着后一只尺子边缘画一条直线即可.
考点2:按要求作出平行线
如图,在三角形 ABC中,P是AC边上一点.过点P画AB的平行线.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如图所示,PD就是所要画的直线.
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3.探究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教师问: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
学生答:无数条.
教师问: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有几条?
学生答:无数条.
教师问: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学生答:只有一条.
教师问: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与(3)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学生答:平行.
教师问:你能对这些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吗?
师生一起解答: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教师提示:
(1)平行线的基本事实中强调“直线外一点”,若点在直线上,不可能有平行线;
(2)“有且只有”强调这样的直线是存在的,也是唯一的.
总结点拨: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
因为a∥c , c∥b,
∴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考点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4)若a∥b,b∥c,则a∥c.
A.(1)(2) B.(2)(3)
C.(1)(3) D.(2)(4)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错误;(2)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3)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错误;(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2个.故答案为D.
答案:D.
师生共同归纳: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
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约用时20分钟.
(四)课堂小结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7.2.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
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课后作业
教材第12页练习.
八、板书设计:
1.知识梳理
概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
平行线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性质
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
2.考点讲解
考点1 考点2 考点3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2 平行线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2 平行线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2.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