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2 平行线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2 平行线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2.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说明.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2课时 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正确地运用进行严密推理.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辆车沿AB方向行驶,在C处拐了一个弯,行驶一段时间到D处又一次改变方向,此时车子与原来的方向是否一致?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考点1: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如图,已知:AD∥BC, ∠AEF=∠B,试说明AD∥EF.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
说明:∵ AD∥BC(已知),
∴ ∠A+∠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AEF=∠B(已知),
∴ ∠A+∠AEF=180°(等量代换).
∴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2.探究添加辅助线的说明题
考点2:添加辅助线的说明题
教师问:如图,若AB∥CD,你能确定∠B,∠D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师生一起解答:
解:如图,过点E作EF∥AB.
∴∠B=∠BEF.
∵AB∥CD,∴EF∥ CD.
∴∠D =∠DEF.
∴∠B+∠D=∠BEF+∠DEF=∠DEB.
即∠B+∠D=∠DEB.
教师问:如图,AB∥CD,探索∠B,∠D与∠DEB的大小关系.
师生一起解答:
解:如图,过点E作EF∥AB.
∴∠B+∠BEF=180°.
∵AB∥CD,∴EF∥CD.
∴∠D +∠DEF=180°.
∴∠B+∠D+∠DEB=∠B+∠D+∠BEF+∠DEF =360°.
即∠B+∠D+∠DEB=360°.
教师出示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AB∥CD, ∠A+∠ E1 + ∠ E2 +∠C =______.
师生一起解答:
解:分别过点E1,E2作E1F1∥AB, E2F2∥AB.
∴∠A+∠AE1F1=180°.
∵E1F1∥AB, E2F2∥AB.∴E1F1∥E2F2
∴∠F1E1E2+∠E1E2F2=180°.
∵AB∥CD,∴E2F2∥CD.
∴∠C +∠CE2F2=180°.
∴∠A+∠AE1F1+∠F1E1E2+∠E1E2F2+∠C +∠CE2F2=∠A+∠AE1E2+∠E1E2C+∠C =540°.即∠A+∠ E1 + ∠ E2 +∠C =540°.
教师问:如图,AB∥CD, ∠A+∠ E1 + ∠ E2 +∠E3+∠C =______.
学生答:如图所示:∠A+∠ E1 + ∠ E2 +∠E3+∠C =720°.
师生一起小结:如图,AB∥CD,则 :
当有一个拐点时: ∠A+∠E+∠C= 360°.
当有两个拐点时: ∠A+∠ E1 + ∠ E2 +∠C = 540°.
当有三个拐点时: ∠A+∠ E1 + ∠ E2 +∠ E3 +∠C = 720°.
教师问:若有n个拐点,你能找到规律吗?
学生答:当有n个拐点时:
∠A+∠ E1 + ∠ E2 +…+∠En +∠C = 180°(n+1).
教师问:如图,若AB∥CD, 则:
师生一起解答:
当左边有两个角,右边有一个角时: ∠A+∠C= ∠E
当左边有两个角,右边有两个角时: ∠A+∠F= ∠E +∠D
当左边有三个角,右边有两个角时:
∠A+∠ F1 +∠C = ∠ E1 +∠ E2
教师问:若左边有n个角,右边有m个角,你能找到规律吗?
学生答:当左边有n个角,右边有m个角时:
∠A+∠F1 + ∠ F2 +…+ ∠Fn-1=∠E1+∠E2 +…+∠Em-1+∠D.
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
(三)课堂练习
练习,约用时20分钟.
(四)课堂小结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7.3)的相关内容.
知道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证明的定义
七、课后作业
教材第18页习题1,2题.
八、板书设计:
1.知识梳理
eq \b\lc\ \rc\}(\a\vs4\al\c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eq \(,\s\up7(判定),\s\d5(性质))两直线平行
2.考点讲解
考点1 考点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已知角的数量关系得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已知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角的数量关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2 平行线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2.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024)7.2.3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