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人须有自尊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人须有自尊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框要培养核心素养健全人格中的“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的健康心理素质”;学段目标中的“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课程内容中的“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评价与挑战,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展现出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良好品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良好品德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承接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初步探索,深入剖析自尊这一核心心理品质与道德范畴。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自尊的内涵、表现及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如何维护自尊、尊重他人以及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助力学生塑造完整的道德与心理认知架构。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对他人评价高度敏感,渴望获得认可与尊重,自尊意识逐步萌发。然而,他们在区分自尊与虚荣、应对挫折对自尊的影响以及在复杂社交情境中恰当维护自尊等方面存在困难,容易产生困惑与偏差。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帮助其明晰自尊本质,树立正确自尊观念,提升自尊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自尊的含义,详细列举自尊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中的具体表现,清晰区分自尊与虚荣心的本质差异,深入理解自尊在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活动,显著提升学生对自尊相关行为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在不同情境下正确维护自尊、合理应对挑战的方法与策略,切实增强自我反思与自我调节自尊水平的实践技能。
3.积极培育学生健康、积极且恰当的自尊情感,使其深度认同自尊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关键价值,牢固树立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相统一的道德观念,全力激发学生追求内在品质提升、维护自尊尊严的强烈内在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准剖析自尊的含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自尊之人的显著特征,结合生活实例与典型案例,助力学生构建清晰、准确的自尊认知体系,确保学生深刻理解自尊的核心要义与外在体现。
难点: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精准辨别并妥善处理自尊与虚荣的关系,熟练掌握在面对挫折、批评及他人评价时有效维护自尊的科学方法与灵活策略,切实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与实践中的困难,实现自尊观念的内化与外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
徐悲鸿的豪言壮语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思考:“从徐悲鸿先生身上感受到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总结:徐悲鸿先生的言行体现出爱国情感和高度的自尊,以及用行动维护国家尊严,从同学们分享的生活经历不难看出,同学们对“自尊”这一话题有着深切感受,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故事自然流畅地引出 “自尊” 主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自尊”这一主题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深入探讨相关内容搭建认知桥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探究新知
【情境材料1】生活观察
呈现学生在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活动,涵盖精心整理仪表、文明礼貌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等场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深入讨论:“这些行为反映了什么心理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体现了自尊?”
情境任务:结合生活观察,谈谈自己的类似生活经历和感受。
任务说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画面,思考画面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教师总结:从大家的热烈讨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总结出自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比如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力求整洁得体;说话做事会考虑后果,希望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些都是自尊的外在体现,它如同阳光,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尊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点滴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对自尊的抽象概念理解过渡到具体的生活实例感知,为后续深入学习自尊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境材料2】感受自尊与需求层次
问题情境:“你学习上勤奋刻苦获老师表扬、同学钦佩,内心有何感受?生活中孝亲敬长赢得长辈夸赞,又有怎样的体验?作为班级干部高效管理事务受同学信服,感觉如何?运动会上虽落后但同学加油鼓劲,你作何感想?”
情境任务:
你的努力与付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吗?
你如何理解尊重的需要。
任务说明:
依次呈现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回忆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充分表达情感体验。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自尊得到满足时,会收获快乐、自信和成就感。这正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自尊需求处于较高层次,它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一棵大树,自尊是繁茂的枝叶,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支撑。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自身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将自尊与个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升学生对自尊的理性认知,使学生明白自尊在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情境材料3】案例剖析小蕾的故事(一)
小蕾总是认为自己没什么优点。在学习上,最近进步明显,老师找她谈话,鼓励她树立大学梦,将来考上心仪的大学,她明明很心动,但仍觉得:“我脑子笨,我才不做白日梦……”;班级有活动时,她多才多艺,办事认真,但觉得班级里比自己厉害的能人辈出,不愿意表现。
情境任务:
(1)你觉得小蕾是一个自尊的人吗?为什么?
(2)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助小蕾发现更好的自己呢?
任务说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小蕾的自我认知是否准确、她的行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教师总结: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要从小蕾的故事中认识到,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
【情境材料4】自我肯定与价值发现
探究与分享:鼓励学生参考示例 “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朋友众多”“我热爱运动,体魄强健”,认真思考并写下三句肯定和喜爱自己的话语,随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用心倾听他人评价,进一步挖掘自身优点,增强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切实将自尊理念内化为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
情境任务:
结合材料完成相关问题及书本探究与分享。
任务说明: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写下三句充满自我肯定话语。
教师总结:在这个充满温暖和鼓励的环节中,同学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自我肯定和价值发现的任务。我们要始终牢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无限的价值和潜力。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关爱自己,让自尊的种子在心中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索,帮助学生将对自尊的理论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鼓励中共同成长。
【情境材料5】知廉耻、明是非(小蕾的故事(二))
周一轮到小蕾打扫卫生,结果她忘记整理讲台桌,教室卫生被扣分,班级因此丢了卫生流动红旗。面对这一结果,她很内疚。第二天放学后,她主动留下来参与值日,打扫卫生更认真了。
情境任务:
“你如何看待小蕾的行为?”
任务说明:
详细阐述自尊的人应具备的道德自觉与行为自律,强化学生道德观念与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尊的人必定是有羞耻心的,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对错,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愧疚,并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改正错误。这是自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
设计意图:借助小蕾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自尊与道德品质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自尊在道德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情境活动6】故事分享与感悟交流
请结合你的生活事迹分享一个有关行己有耻的故事,或者自己知错就改的案例。
情境任务:
分享故事,小组讨论,各组代表轮流发言。
任务说明:
引导学生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享的故事真实而动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和自尊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自省和自律,坚守自尊的底线。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真实故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自尊和道德品质的感性认识。
【情境活动7】自尊与虚荣的辨析(小蕾的故事(三))
班级有同学穿了一款好看的运动鞋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夸赞好看。小蕾很羡慕,回家后缠着妈妈:“妈妈,我也要买一双和同学一样的运动鞋。”妈妈说:“哎呀,家里还有好几双新运动鞋没穿,没必要再买新运动鞋啦。”小蕾有点生气,因此和妈妈闹矛盾……
情境任务:
你如何看待小蕾的言行?
任务说明:围绕自尊和虚荣的本质区别、虚荣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虚荣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
教师小结:虚荣是一种追求表面荣耀而忽视内在价值的不良心理。与自尊相比,虚荣只是徒有其表,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成长。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虚荣,坚守自尊的本真。
设计意图:通过小蕾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自尊和虚荣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准确区分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随堂练习
1.校运会上,身材瘦小的小蕾报名参加了男子1500米长跑并坚持跑完全程,同学们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小蕾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他人肯定的行为是( A )
A.自尊的表现
B.不自量力的行为
C.不知羞耻的表现
D.虚荣心重的表现
2.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以立。这句话是说( D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立足与社会。
3.自尊就要 ( B )
①尊重自己。 ②爱慕虚荣。 ③知廉耻、明是非。 ④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
结合自尊的相关知识,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段发言稿。
参考示例:遇困局更需自尊,受挫而不短志,自强不息。遇困难之时,“我”字应当先,意识到人性应有的尊严,并坚定不移维护之。君可见,中国航天人曾遭技术封锁,但仍自强不息,勇于探索超越,以“神舟”“天问”维护中国的尊严”;君可见,王勃遭众人排挤,然自尊自立,“不坠青云之志”,终成诗文大家。(事例叙述简洁)由此观之,困局当前,当识“我”的价值,莫因一时的困境而失去自尊,当意识到底线的尊严,“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向榜样学习,结合所学及查找资料,搜集有关自尊的名人故事,下节课分享。
课堂小结:同学们,青春的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通过良好的表现期待别人的肯定与尊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地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尊,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同事能守住自尊的底线,行己有耻;坚守自尊的本真,远离虚荣。最后推荐同学一本书,《恰如其分的自尊》与大家分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人要自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第四课 自信给人力量人要有自信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做自尊的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