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中的离情别意。
3.尝试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中的离情别意。
2.尝试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淡淡离愁
师:幼而学语,壮而行文。今天我们继续畅游国学之海。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一首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读)
师:给她掌声!我们在课外还学过这首送别诗,一起读。(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齐读)
师:离别几多愁,相送多烦忧。今天我们要从黄鹤楼出发沿着长江顺流东去江苏镇江的芙蓉楼,学习一首新的送别诗。一起读题目。(出示)
生:《芙蓉楼送辛渐》。
师:芙蓉是荷花的别称,所以都是草字头。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把这首诗自由读两遍,争取读正确、读出节奏。(生自主朗读)
师:哪位同学第一个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读得非常有自信,谁能从节奏中读得更有韵味?(生读)
师:我们一起又准确又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给我们自己掌声。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理解?
生:注释。
师:好,借助注释,一边读一边说,试试看吧!
(生借助注释尝试说古诗大意)
师:借助注释,我们是不是就把这首诗的意思理解了六成?这首诗里面还有一些词是没有注释的,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刚才的理解基础上大胆地猜一猜、想一想。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完成第四大题的第一小题。
(生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总共有四个词,我们重点来交流一下这个字,大家说说看“孤”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人很孤独。
生:我觉得是这座山孤零零的,有种孤独的感觉。
生:是不是王昌龄送走朋友,很孤独?
师:大家各有观点,讲得也越来越具体,那么“孤”还有什么内涵?其他三个词又是什么意思呢?不用急,我们慢慢学着学着就懂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带着自己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板块二 寻,浓浓景语
师:同学们,名诗千古流传,又几经推敲,只有推敲才能品出其中的意蕴。尤其是这两句,请女生读一读。
女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男生也来读一读。
男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你读了之后发现是写什么的?
生:我觉得这两句诗是写景的。
师: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呢?
生:我看到了寒雨。
生:我看到了寒雨过了长江进入到了吴地。生:我看到了天已经蒙蒙亮。
生:我看到了楚山。
师:看来这景是雨中的景啊。同学们,雨是稀松平常的,我们平时都见过怎样的雨呢?
生:我见过蒙蒙细雨。
师:好柔的雨啊。
生:我见过倾盆大雨。
师:是一场大雨,也是一场急雨。
生:我见过疾风骤雨。
师:这雨更是来得猛。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句诗里的雨,是怎样的雨呢?
生:(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生:我觉得是蒙蒙细雨。
师:你的依据呢?
生:因为“连江夜入吴”,烟雾迷蒙,雨和长江连在了一起,水和天也连在了一起。
生:我觉得“寒雨”指的是秋天的雨。
师:王昌龄写这首诗送别友人的时候确实是在秋天呐!谁还想说,这是怎样的雨?
生:“平明送客”,指的是客人要走的时候,雨如果很大的话,客人可以留下来再等一等,等雨小了再走。
师:有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这雨中的景都被你们看到了,再读一次,一边读一边想象。
(生齐读)
师:诗人王昌龄用诗的方式将雨中之景写出来了,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这雨中景写出来呢?拿出学习单,完成第四大题的第二小题。
(生自主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我笔下的雨景是这样的:天空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静悄悄地落在江面上,整个世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
生:我笔下的雨景是这样的:天刚蒙蒙亮,朦
胧的天空洒下一滴滴晶莹的雨露,长江上雾气弥
漫,如仙境一般,令人万分陶醉。
生:我笔下的雨景是这样的:连绵不断的蒙蒙细雨,忽有忽无,好似天地间挂了一层半透明的轻纱,时不时会有丝丝缕缕的雾气,像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师:如果我是王昌龄,听了同学们写的,也会很感慨的。是的,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天蒙蒙亮,远处的楚山孤独地站立。
师:同学们,雨是可以看见的,听雨音也可以,真的是这样吗?(出示)你看,窗下梧桐—女生: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师:(出示)你看,檐前铁马—男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而诗人王昌龄一夜未眠,听雨听风想象不绝,你来读—
生:寒雨连江夜入吴。
师:雨就这样忧愁地落在诗里,孤独地弥漫在吴地江天,再望一眼那楚山—
生: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
生:(齐)一场秋雨一场寒,知了续鸣声已残。野径芜黄凉露起,此时孤旅觉衣单。
师:同学们,雨声里的孤独,孤独中的楚山,这是多么孤独的景啊!此时再来读这句诗,又是怎样的心境呢?
(生齐读,师板书:景。)
板块三 品,深深情谊
师:同学们,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位大学问家叫王国维,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景中有情啊!有怎样的情呢?同桌一起读一读这句诗,再讨论讨论。
生:这雨中的情是不想和朋友离开的情。
生:这雨中的情是离开了朋友,思念他的情,不舍得分开。
生:这景中还有离开朋友以后孤独、悲伤的情。
师:同学们,这孤独是谁的孤独?
生:是诗人王昌龄的孤独。
师:同学们刚才都提到了一个人——他的朋友辛渐。昨天我们课前预习已经查资料了,辛渐是谁呀?
生:辛渐是王昌龄的好友。
生: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师: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一起去找他的资料,但发现关于他的史料并不多。那我们怎么去认识他这位好朋友呢,有没有什么办法?
生:从王昌龄的诗中去认识。
师: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首诗就是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当中的一首,哪位同学能自信地给大家读一读另一首?(出示)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师:在潼关相逢离别时,王昌龄还写过《别辛渐》,(出示)一起读。
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师:一个诗人能为自己的好朋友写三首送别诗,你来猜猜看,他俩之间是怎样的情谊?
生:他们可能已经结义了。
生:他们可能从小一起玩儿,是朋友。
师:可见两人交情莫逆,深情厚谊。和好友一别,不知何时相见,心中难免有不舍和孤独之感。(出示)读。
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王昌龄仅仅是因为朋友的离开而感到孤独吗?还有没有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孤独?或许从这段视频资料中,你会有新的发现。(播放视频)
生:还可能是因为他被贬官了。
师:他刚才说到了里面有个什么词?“被贬”,什么意思?
生:有可能是降职了的意思,本来是当大官的,结果降成一个小小的官了。
师:怀才不遇,身处异地,他乡遇故知却又马上离别,你们说谁是孤独的?生:王昌龄。
(师板书:人)
板块四 悟,拳拳初心
师:都说诗的背后是有故事的,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两句诗里。(出示)谁来读?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这句诗的背后有个故事,猜猜藏在哪个词中?
生:玉壶。
师:对,故事就藏在这玉壶里。玉壶是什么?有同学了解吗?不急。唐代盛行玉壶,更盛行诗歌,很多诗歌中都有玉壶的影子。(出示)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李白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王维
……
师: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很多的古诗里都有“玉壶”。现在再来说说你想象中的玉壶是怎样的。
生:玉壶代表正直。
生:玉壶的意思是人品高洁。
师:我们来看一看,玉壶到底是怎样的呢?玉壶是唐代盛行的盛酒的名贵玉器,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它不但可以盛酒,还可以形容人的纯洁和正直,难怪那么多的诗人愿意在诗中用玉壶来做比喻。玉壶代表着纯洁和正直的品格,冰心也是如此啊!所以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和玉壶的故事是这样的:唐代开元年间,当朝宰相姚崇倡导做官之人要像玉壶一样清正廉洁、纯洁正直,在朝廷里展开了一次玉壶行动。王昌龄在和同僚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告诫他人要做玉壶之人,他眼里容不得沙子,向朝廷揭发滥用职权之事,久而久之得罪了很多人,大家认为他攀附宰相,于是合伙诬陷王昌龄,王昌龄难清己身,最后被朝廷贬谪到了江宁。
师:这个故事让你感受到了王昌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感觉他是一个内心纯净的人,
生:我觉得王昌龄是一个品行非常高洁的人。生:我觉得王昌龄是一个特别正直的人。师:面对种种遭遇,好不容易和好友相逢,作为好友,肯定会关心地问这问那,辛渐会怎么说?
生:有可能他会问王昌龄最近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不开心。
生:你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生:好久不见,你最近有什么事儿吗?
师:王昌龄一直笑而不答,这是恳切地告诉辛渐——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生光明磊落,怎可受人诬陷?所以他希望辛渐到了洛阳,洛阳亲友如相问,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化为了一句—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长江边,芙蓉楼,既是好友匆匆离别的不舍,也是孤身一人在江宁的孤独,更是表白洁身自好的恳切。又何尝不是王昌龄坚守纯洁正直,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呢?这份恳切,这样的志向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齐读全诗。
(生齐读,师板书:志。)
师: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个性非常的豪放,往往容易得罪人,所以他一生当中有两次被贬谪的经历。虽然如此,但王昌龄的朋友有很多,而且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他。他的朋友都是谁呢?李白、王维、高适等都是当时盛唐数一数二的大师。如果不是对朋友有真情,他们怎么可能写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样的诗句呢?所以我们说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朋友之间正气相待的时代。同学们,看看这一段视频资料,你觉得王昌龄还孤单吗?
(播放视频)
(生观看)
生:我觉得王昌龄不孤单了,因为他还有那些数一数二的大师朋友,如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等,这些人都是他的好朋友。
生:我感觉王昌龄不会再孤单了,因为他知道他自己也有很多朋友会和他一样热情,会和他一样纯洁和正直。
师:因为他有一群朋友,而且这些朋友都理解他、支持他,我们要把这“不孤单”大大地写在黑板上。
师:德不孤,必有邻。从古至今,品行高洁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看见、被读懂,相信你们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诗人,感受了一种志向。其实在我们古诗的海洋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送别的场面,你还喜欢哪些送别的诗句?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文人壮行一首诗,这是送给知己最好的礼物,也是展现自我品格最诗意的方式。同学们,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古诗,初步感受,研读古诗,感悟品质,背诵诗,感悟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