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3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4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5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56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61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64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75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生态工程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7032/0-173970134879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件PPT全册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3节 生态工程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3节 生态工程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的优点,学科背景,桑基鱼塘,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人工造林呢?
弃耕的农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为森林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生态效益。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呢?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 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1、实施生态工程的背景
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也随之更多地从自然中索取。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
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促进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
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
8、遵循的基本生态学原理: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二、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
在生态系统中由___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①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例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
②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例如,在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 降低水体污染物, 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以太阳能为动力,驱动水质循环,进行生态恢复,改善水质
【思考1】为什么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构建复合群落,这样即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
考虑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思考2】使物种之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应考虑哪些因素?
指在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
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生产。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
优点: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认同。 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使那里成为了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先民还依靠“无废弃物农业”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否则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 ②考虑环境容纳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①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的西北建造防护林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杨树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成了“灰色长城”。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③水体富营养化。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系统建设以整体观为指导,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
避免“前面栽林,后面砍树”的现象。
①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③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低洼内涝积水地或河网发达地区的先民们,就探索出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可以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结合起来,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根据同样的原理,甘蔗种植也可以与养猪、养鱼结合。 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需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关系。例如,地基和鱼塘的面积比例是“三比七”或“四比六”,即大部分采取“三基七水”或“四基六水”的比例。
虽然用蚕沙喂鱼,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
桑基鱼塘模式: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
(1)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2)“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环。
(3)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桑叶饲蚕,利用了种间关系,但养殖的蚕的数量没有多到危及桑的存活。
2、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4)桑基鱼塘在设计时,陆地与水面配比合理,各组分的搭配与比例适当,结构有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桑基鱼塘将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优化组合,能够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收入,是结构优化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生态工程的综合构建
根据工程目的+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
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合理布设,并创造有利条件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有益于生物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结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调,考虑环境容纳量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原理D.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哪个原理( )A.整体原理 B.循环原理 C.自生原理 D.协调原理
3、写出下列例子主要涉及到的生态工程原理 ①沼气池——遵循了_____原理; 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_____原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______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_____原理; 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______原理; ⑥湿地破坏——违背了______原理; 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______原理; 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______原理; 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_____原理和_____原理。
4、下图是某生态农场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利用了生态学的_____原理。(2)养鱼场的池塘不用换水,池底干干净净,每天只需补充蒸发水,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该池塘具有___________能力。(3)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理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原理和生态工程 B.整体原理和生态工程C.循环原理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理和生态工程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更注重于生态恢复,不太强调经济效益B.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D.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A、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A错误;B、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不完全相同,B错误;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正确;D、窦店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各地的识记情况有区别,故各地不能照搬,D错误。
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及其基本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B.治理雾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了循环原理C.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4、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最主要运用的基本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循环原理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整体原理C.“桑基鱼塘”——自生原理D.“太湖富营养化”——协调原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3节 生态工程图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工程的实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学,设计和调控,生态环境,生产力,自然环境,生物组分,生物多样性,互利共存,发育繁殖,经济效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评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因地制宜,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三生态工程的实例,生态工程的实例,1问题,人多地少资源有限,2对策,3实例,②饲料用于喂养畜禽,④沼液用于水产养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