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8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63/0-1739267946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8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63/0-17392679460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 第8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700863/0-17392679461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重量单位——克,认识重量单位——千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主题为“克和千克”,主要教学内容涵盖了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这两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克和千克:学生需要了解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分别用字母“g”和“kg”表示。克通常用于计量较轻的物品,而千克则用于计量较重的物品。
2.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使用天平称量物品,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3.单位换算:理解并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用秤称量物体:学习使用不同类型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等)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正确读取秤上的数据。
5.培养估量意识: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教材的详细分析:
知识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如通过提、抱、背等动作能够感受到不同物品的轻重。
然而,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还相对模糊,缺乏系统的了解和准确的概念。
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如超市购物、厨房用品等,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教材注重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掂一掂不同质量的物品等。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练习和实践活动,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估量意识和应用能力。
知识点分析:
1.克的认识:通过称量较轻的物品(如一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等),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概念。
2.千克的认识:通过称量较重的物品(如一袋盐、一箱苹果等),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3.单位换算:通过比较和称量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4.使用秤称量物体:介绍不同类型的秤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取秤上的数据。
5.培养估量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估测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学生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秤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够正确读取秤上的数据。
3.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称量等方法来探究克和千克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学生需要了解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字母“g”和“kg”表示。
2.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市购物、厨房用品等。
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使用天平称量物品,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2.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等方法来感受不同质量的物品,从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掌握单位换算关系:
1.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2.通过比较和称量不同质量的物品,让学生逐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克的概念:
1.由于1克非常轻,学生很难通过直观感受来建立1克的概念。
2.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较轻的物品(如一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等)来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并通过反复操作和体验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建立1千克的概念:
1.虽然1千克相对于1克来说更重一些,但学生仍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建立1千克的概念。
2.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较重的物品(如一袋盐、一箱苹果等)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活动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
1.估量物体质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实践经验。
2.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让他们逐渐掌握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8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
课题
认识克和千克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1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教学
目标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
重点
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
难点
重点: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具
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导入
(10)分钟
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新课
教学
(20)分钟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g)
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1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黄豆,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 练习 P101做一做。
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kg)
1.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的物品超过一克,甚至重,那么对于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出示102页例2的图)
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板书:千克的认识
教学例2,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秤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生:一桶洗衣液5千克一箱苹果25千克
师: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表示。
师:仔细观察,苹果箱子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指苹果的重量,不包括箱子)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示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是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诚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4.练习 P103做一做。
5.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0)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用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本练习题做一做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8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1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教学
目标
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
重点
进一步感受物体的相对大小。
教学
难点
应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导入
(10)分钟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的重量 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 )个
1千克(盐) ( )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物品估计的重量,在括号里填上质量单位。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瓶墨水重100( )。
一本故事书重210( )。
一只鸡重3( )。
一只山羊重( )。
一枚2分硬币重( )。
一袋方便面重105( )。
3.填一填。
3000克=( )千克 1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5千克=( )克
4000克=( )千克 2000克=( )千克
新课
教学
(20)分钟
一、互动新授
教学例3。
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1)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
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思考的?
指名汇报: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1千克苹果大概有多少个。
教师谈话:苹果有大有小,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知道大个的苹果大于4个1千克,中等的苹果大约5个1千克,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我们分组进行,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列式: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又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回答:20÷5=4(千克)
(3)他们的计算对吗?小组交换,检验对方小组同学的计算是否合理。
学生相互检验,师指名汇报检验方法。
引导口答。
二、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用自己课前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说出解题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十第10题。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调查的500克鸡蛋有多少个,再引导学生算出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
小组合作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师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10)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用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我们在生活中用心发现,做生活的小主人。
课后调查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并把数据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面。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本练习题做一做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