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七下历史预习学案暨问答知识提纲】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693096/0-17390241796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七下历史预习学案暨问答知识提纲】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693096/0-1739024179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七下历史同步预习学案暨问答性知识提纲【2025年春季学期新版教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精品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精品导学案,共5页。
首先,它是一套同步预习学案,学生拿到之后,可以结合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完成本学案的挖空练习,掌握每课的重点,完成课前预习。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预习任务和书写任务,避免学生因疲倦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本学案中,对于相对次要的知识点,直接以答案的形式给出,既可以减轻学生的书写任务,又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一套问答知识提纲,因为本学案总结了每课的重要知识点,并且以提示性问答的形式展开,拿到它的学生,完全可以将之当作背诵的知识提纲;拿到它的家长,完全可以将之当作提问模板,在家对孩子进行提示性的提问;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用这套学案进行提示提问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翻阅课本,寻找答案,完成学习;在背诵阶段,借助本套学案,同桌之间完全可以互问互答,快速检验自身的掌握情况。
多说一句,之所以设置成这样带有明确提示性信息的问答形式,一方面是现在的考查形式就是问与答,展示材料与理解总结,一方面是如果让学生自由提问的话,很多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听起来总是让人无语,很多既问不到重点上,还喜欢抠字眼。所以干脆设计出这么一份问题很明确,答案很简单的导学案,一方面让学生默写,通过书写加深印象,一方面方便学生相互问答,问答时有明确的提示依据。
再说一个本人上课时发现的现象,历史课程需要背诵,但是本人观察发现,如果只是要求学生自由背诵,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几分钟之后便会偃旗息鼓,但是如果让学生相互问答,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高不少,所以课堂的背诵中,学生的相互问答,可能比单纯的背诵更有效果,这也是本人编写这样形式导学案的初衷之一。
本套学案一课一张,前一部分为学生使用版的重点内容挖空,后一部分为教师使用版的参考答案齐全。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9—12页)
【学生使用版——重点内容挖空】
唐朝建立(9页):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唐朝的都城在哪里: 。
贞观之治(9—11页):“贞观”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9页),“贞观之治”指的是: 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盛世局面(11页)。
以史为鉴,虚心纳谏(10页):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一方面得益于他以史为鉴,虚心纳谏,善于用人,他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因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戒奢从简,与民休息,他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大臣是: ,唐太宗在位时期朝中人才济济,有两位著名宰相合称”房谋杜断”,他们是: 和 。
励精图治,改革创新(10页):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也离不开他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说在政治上,为了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他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 ,对于科举制度,唐太宗的贡献是: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反映出唐太宗的施政主张是: ,为此他在经济上的做法是:关心民间疾苦,注重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10页相关史事):哪个朝代确立的三省六部制: ,哪个朝代加以完善: ,三省六部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负责草拟皇帝诏令的是 省,负责审核的是: 省,负责执行的是: 省,具体负责各项诏令执行的是:尚书省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一代女皇(11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称帝的时间是:690年,称帝之后,她把唐朝的国号改成了:周,在哪里定都:洛阳。
科举创新:她对于科举制的创新贡献是:大力发展科举,创立 制度,亲自面试考生,鼓励举荐和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 士人,她这一做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基础,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她提拔和重用的大臣,不少人称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贤相良臣。
统治评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对她的评价之一,其中“上承贞观”指的是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什么措施: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下启开元”评价的是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9—12页)
【教师使用版——所有答案齐全】
唐朝建立(9页):唐朝建立的时间是:618年,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唐朝的都城在哪里:长安。
贞观之治(9—11页):“贞观”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唐太宗李世民(9页),“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盛世局面(11页)。
以史为鉴,虚心纳谏(10页):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一方面得益于他以史为鉴,虚心纳谏,善于用人,他吸取的历史教训是:隋朝因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戒奢从简,与民休息,他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大臣是:魏征,唐太宗在位时期朝中人才济济,有两位著名宰相合称”房谋杜断”,他们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励精图治,改革创新(10页):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也离不开他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说在政治上,为了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他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三省六部制,对于科举制度,唐太宗的贡献是: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反映出唐太宗的施政主张是:以民为本(存百姓),为此他在经济上的做法是:关心民间疾苦,注重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10页相关史事):哪个朝代确立的三省六部制:隋朝,哪个朝代加以完善:唐朝,三省六部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负责草拟皇帝诏令的是:中书省,负责审核的是:门下省,负责执行的是:尚书省,具体负责各项诏令执行的是:尚书省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一代女皇(11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称帝的时间是:690年,称帝之后,她把唐朝的国号改成了:周,在哪里定都:洛阳。
科举创新:她对于科举制的创新贡献是: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鼓励举荐和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士人,她这一做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基础,使贤能之士脱颖而出,她提拔和重用的大臣,不少人称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贤相良臣。
统治评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对她的评价之一,其中“上承贞观”指的是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什么措施: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下启开元”评价的是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版(2024)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导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精品导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质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