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北京) (2024)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力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力课时练习,文件包含课时71力-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北京2024原卷版docx、课时71力-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北京2024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力(F)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即有力作用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
②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③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没有相互挤压) 。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电荷间作用) 。
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2、单位:牛顿(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0.5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者任一方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都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两种情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7、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问题一:力学基础
【角度1】力的概念和单位
【典例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
A.kgB.NC.mD.
【答案】B
【详解】A.kg表示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N表示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B符合题意;
C.m是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kg/m3,是密度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变式1-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成对出现的
【答案】D
【详解】AB.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力同时存在施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故A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体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故力是成对出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1-2】
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人在水井中竖直向上提水桶,水桶动而人不动,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
【答案】A
【详解】A.一个物体是无法产生力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
B.鸡蛋碰石头,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易碎,故B错误;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
D.人在水井中竖直向上提水桶,手对桶的力和桶对手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手对桶的力使桶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桶对手的力使手发生形变,故水桶动而人不动,故D错误。
故选A。
问题二:力的作用
【角度1】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
【典例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用力拉会使拉力器的弹簧伸长B.飞来的网球使球拍的网变形
C.运动员跳水时跳板被压弯D.点火后火箭升空
【答案】D
【详解】A.拉力器的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变长,其形状发生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网球拍受到网球的撞击力而发生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跳水时跳板被压弯,跳板受到力的作用发生了形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在燃气推力的作用下升空,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1】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施加力,物体一定会发生形变
B.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只要受力,物体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D
【详解】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会发生形变,也可能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不一定运动,比如搬而未起,推而未动等,故C错误;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 D。
【变式1-2】
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跳板将运动员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运动员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D.跳板将运动员弹起,是因为跳板对运动员的力大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力
【答案】D
【详解】A.跳板将运动员弹起,是因为跳板对运动员的力改变他的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跳板对运动员的力,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B不符合题意;
C.跳板对运动员的力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运动员对跳板的力改变跳板的形状,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 C不符合题意;
D.跳板对运动员的力与运动员对跳板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D符合题意。
故选D。
问题三:力的三要素
【角度1】力的三要素
【典例1】如图所示,小智用水平方向的力轻轻推动瓶子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轻推瓶盖时,瓶子翻倒了。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作用点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大小有关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答案】A
【详解】第一次用水平方向的力轻轻推动瓶子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第二次实验瓶子翻倒,是因为第二次力的作用点与第一次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1】
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略
【变式1-2】
如图所示是工人戴着手套用扳手拧螺栓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戴手套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作用效果,避免手受伤。
B.戴手套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压力,避免手受伤
C.手对工具施力,工具对手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扳手末端用力更容易拧开螺栓,因为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B
【详解】A.戴手套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作用效果,使手的形变变小,避免手受伤,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戴手套不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压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手对工具施力,工具对手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存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扳手末端用力更容易拧开螺栓,因为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基础强化】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学家,其名字用来作为力的单位的是( )
A.伽利略B.牛顿
C.托里拆利D.阿基米德
【答案】B
【详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是用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故选B。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D.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答案】D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既有施力物体,也有受力物体,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也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重力作用,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都可以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答案】D
【详解】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都可以施力或者受力,故B错误;
C.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力的含义
4.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A点比B点省力,表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
【答案】C
【详解】手握在把的A点和B点时,力的作用点不同,所以可以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5.以下情形中,体现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的是( )
A.足球在空气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D.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答案】D
【详解】A.足球在空中在重力作用下沿弧线飞行,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均发生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受到草地对其的阻力作用越滚越慢,其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说明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守门员接住向其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脚将足球踩扁,足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图是小明用大小相等的力F拨动两个完全相同且一端固定的金属片的情境。导致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因素是力的( )
A.大小B.方向
C.作用点D.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两种情况力的大小和作用点都没有改变,只有力的方向不同,故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只能是力的方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和球同时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
B.球离开脚以后,就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了,继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不是继续受力的原因,故B错;
C.足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所以运动状态是一定会改变的,故C正确;
D.正在飞行的足球,如果受力全部消失,则它将会沿力消失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
8.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结合上述的校园事故,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小黄撞掉了小方的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小黄和小方都受了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小黄和小方都受了伤,说明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小黄的额头肿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略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即使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发生改变
B.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D.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改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答案】D
【详解】A.静止的物体,受到推力的作用,若受力仍平衡,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说明力的方向相同,则一定不是平衡力,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合力不为零,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物理量单位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牛(N)B.千克(kg)C.米(m)D.秒(s)
【答案】A
【详解】A.N是力的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故A符合题意;
B.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m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s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C
【详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A正确.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力的作用效果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分别在A、B、C三点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时容易把门推开.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C
【详解】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13.如图所示,AB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主要体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力的方向B.力的作用点C.力的大小D.以上三者都是
【答案】B
【详解】由图知,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中,力的作用点不同,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破裂,而石头完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鸡蛋和石头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较大,所以鸡蛋破裂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石头完好
D.无法比较鸡蛋与石头之间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A
【详解】“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不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大,而是因为鸡蛋的硬度小,它们受到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是同时产生的。
故选A。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C.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D.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答案】D
【详解】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例如磁体之间的斥力就不接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素养提升】
二、多选题
16.关于力和运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地面上的木箱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ACD
【详解】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由于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排球运动员扣球,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地面上的木箱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不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发生形变的物体必然受到力的作用
D.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C
【详解】A.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故A错误;
B.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不接触的磁铁和铁钉之间会相互吸引,产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改变了,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都属于力的作用效果,但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改变,可能使物体的形状改变,故D错误。
故选BC。
【能力培优】
三、科普阅读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电: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运行在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可以对所覆盖区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移动通信,如卫星电话、电视节目转播等。卫星电话使“天涯若比邻”成为了现实,两人通过卫星电话通话时,发出“呼叫”与听到“回应”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称之为“延迟时间”。
(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沿圆形轨道正常运行时相对于地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时卫星 (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
(2)卫星电话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请你估算出使用卫星电话通话的“延迟时间”至少为 s。
【答案】 燃气 静止 不处于 电磁波 0.48s
【详解】(1)[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从尾部喷出,同时燃气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故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2]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沿圆形轨道正常运行时,相对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3]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沿圆形轨道正常运行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
(2)[4]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卫星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5]两人通过卫星电话通话时,发出“呼叫”与听到“回应”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称之为“延迟时间”。所以“呼叫”与听到“回应”声音传播的距离应该为
s=36000km×4=144000km
根据可得,延迟时间
2022年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5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物理观念:了解伽利略在探究与物体惯性有关问题时采用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能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讨论系安全带等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科学探究:会正确使用弹簧计,能够按照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三节 重力习题,文件包含课时73重力-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北京2024原卷版docx、课时73重力-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北京2024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71力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71力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7.1 力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