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5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6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7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教学课件,共43页。
    阅读专题4“双子星”与“三美论” 诗歌的音乐、绘画、建筑 及情感之美学习目标精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联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理解两人的感情,了解新月派的“三美论”,欣赏两首诗歌的韵律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和情感之美。查阅资料,梳理现代文学“新月派”代表诗人、诗歌主张及代表作品。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社会关系资料,概括两人家族和生活上的共同点。预习任务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交集关系资料,寻找两人感情经历上的交集点。朗读《再别康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偶然》《别丢掉》各5遍。预习任务第一课时任务一 梳理与交流:熟悉身世与交集(林徽因)关系图(徐志摩)关系图你们能发现他俩的家族和生活有多少共同点?探究:两人感情经历上有多少次交集?任务二 诵读与分析:感受音乐之美1926年底,一代诗才徐志摩与民国才女陆小曼结婚。1928年,徐志摩与陆小曼渐生龃龉,徐游历欧美,再访剑桥。7月底的一个夏天,徐志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昔日的朋友都不见了,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在康桥盘桓低回以后,最后他悄悄地离别康桥,坐船回国。在南中国海上,以前在剑桥的生活图景和美好爱情,又重新在他的眼前浮现,于是他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著名诗篇。时隔三年,1931年11月19日,一心恋着林徽因的徐志摩,当晚要赶到北京参加林徽因的建筑演讲会。因天气大雾,他乘坐的飞机撞上济南开山,这位诗歌天才,最终为了心仪的才女,如流星划过天空。1932年,林徽因写下了纪念徐志摩的诗歌《别丢掉》。1934年,林徽因发表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 发表听后感,感受旋律之美。旅法艺术家陈伟农说过,《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音乐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是一样。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感受这两首诗的音乐美呢?可以从句内的停顿(音步、节奏),句末的押韵(韵脚、旋律),诗行的修辞(复沓、回环)等角度体会。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节奏分明。每行的停顿长短不拘,有二字顿,有长句子,但节奏自然,浑如天成。韵式上严守二、四句押韵,每节换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韵到底,尾句必押“an”韵,有温和、静雅、轻柔之美。首尾字眼重复,韵脚相同,诗句回环往复,声韵绵绵不绝。首尾字眼重复,韵脚相同,有回环往复之美。“你”字反复出现,凸显亲昵情韵。节奏轻柔委婉,旋律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读者的心弦。(续表)任务三 想象与重构:欣赏绘画之美1.想象意象和色彩。2.体味意象和情意。(1)什么样的意象才可以成为核心意象?这两首诗有无核心意象?(2)你对这些意象和色彩产生了怎样的画面联想?第二课时任务四 分析和鉴赏:品味建筑之美1.分两组讨论两首诗的形式特点。《再别康桥》初载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当初编辑每节两行,以句排列,后来徐志摩一定要排成现在这个形式。(1)浏览全诗,说说徐志摩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排列。(2)比较讨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这样的整齐美吗?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追求相对整齐的外在形式?(1)两人都留学英美,受过十四行诗的影响。(2)林徽因学习建筑,作为建筑学家的她,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3)传统格律诗的传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数上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4)受到新月诗派新诗理论的影响,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3.这种外在的形式美在何处?好在哪里?(1)形式整齐而不失灵动之美。(2)节奏明快又有回环舒缓之美。(3)继承古典诗歌特点又有所发挥。(4)把当时过分散文化的诗歌带入诗歌新格律的正轨。任务五 朗读与体会:体验情感之美徐志摩为什么有如此深的康桥情结?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理解徐志摩的康桥情结。(2)你如何理解“一生的转折点”“我的自我意识”?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2.探究现代文学史上的“公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发表于1934年4月(《学文》1卷1期),徐志摩逝世三年之后“你”究竟是谁,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你认为呢?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孩子和诗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诗人本身就是赤子!诗无达诂,我们只要能领略美好的情感就可以了。任务六 拓展与探究:“双子星”与“三美论”1.拓展——三美论的实践。我们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个角度,体验了这两首诗歌的情感之美。为什么这一对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才貌俱佳的“双子星”,有着这样相同的诗歌风格呢?“三美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再别康桥》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三美”兼备,堪称绝唱。2.缅怀——“双子星”的陨落。可惜的是,这世界很多感情不等于姻缘,姻缘不等于婚姻。正因为有这样的遗憾,爱情才成为文学上永恒的母题。1926年,徐志摩与民国才女陆小曼结合。两年后,林徽因和梁思成琴瑟和谐,在美国结婚。1926年5月,徐志摩写作《偶然》,表达了对爱情消逝的感叹和命运偶然的达观。时隔5年后的1931年11月19日,这颗闪亮的星就这样陨落在大雾弥漫的济南开山上。不知得知消息后的林徽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悼念徐志摩的追思会上,林没有出现,她特地吩附梁思成到事故现场捡一块飞机残片,此后终其一生,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一年以后,林徽因痛定思痛,写了《别丢掉》。此后的林徽因,撑着病体,抗战期间在全国各地风餐露宿,考察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为抢救北京古城,呕心沥血,不惜与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当面争吵,心情大坏而拒绝服药,于1955年逝世。徐志摩34岁,林徽因51岁,本都是光焰万丈璀璨于星空之际;但天妒英才,情深不寿,中国诗坛上的“双子星”,就这样坠落了,不亦悲乎?课外练习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